市級黨校育思想、鄉級黨校育黨務、村級黨校育技能、特色黨校育視野,這是近年來新鄭市明確提出的黨校建設「3+1」項目。該項目建立了依託市、鄉、村三級黨校和特色黨校開展培訓的黨員教育培訓體系,總結出了一條黨員教育培訓的新路子,有效破解了基層黨員教育培訓難題。
市級黨校育思想
「針對基層黨員的特點,我們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分類施教,分別做好基層黨支部書記培訓、基層黨員骨幹培訓、黨員發展對象培訓等工作。2019年以來,新鄭市委黨校已開展黨員教育培訓2600餘人次。通過培訓,廣大黨員增強了『四個意識』,黨性修養得到了明顯提升。」新鄭市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王向陽告訴記者。
新鄭市委黨校深入貫徹「黨校姓黨」根本原則,把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作為主業主課,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所有班次的必修課程,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通過市委領導講黨課、重溫入黨誓詞、唱紅色經典歌曲、黨的理論解讀和現場教學等方式,開展黨章黨規黨紀、黨的宗旨和作風、黨內政治文化、黨史國史、黨的優良傳統和政德教育等,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永葆共產黨人本色。
鄉級黨校育黨務
新鄭市和莊鎮全面提升鎮級黨校、改擴建村級黨校,打造基層特色黨校。每個黨校都配備有投影儀、電子顯示屏等電教化設備,統一設置授課室、會議室等功能室,實現了基層黨校建設標準化。
「我們通過推進鎮級黨校育黨務,解決幹不好問題;推進村級黨校育技能,解決不會幹問題;推進特色黨校育視野,解決不善幹問題。圍繞黨建高質量這個目標,依託鎮、村、特色三類基層黨校,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力和凝聚力,全力打造政策宣傳主陣地、鄉村振興示範田、素能提升大講堂三大品牌,堅持優資源、抓隊伍、強服務,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和莊鎮黨委常務副書記唐永剛說起基層黨校建設有著自己深入的理解。
在新鄭,鄉(鎮)級黨校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所有班次的必修課程,重點抓好《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無職黨員「一編三定」、黨員積分管理等具體規定製度的常態化培訓,切實提升基層黨員的基本素能,強化基層組織建設。2019年以來,新鄭市鄉鎮(街道、管委會)、機關、非公企業等黨(工)委共建立鄉級黨校31所,擁有專兼職講師120名,累計開展培訓3.5萬餘人次。
村級黨校育技能
在新鄭市觀音寺鎮王行莊村,記者看到,這裡的硬體設施已經完善到位,且已開展了兩次黨員培訓。說到下一步的黨員教育培訓工作,駐王行莊村第一書記姜道強思路清晰:「我們準備將派駐單位鄭州人民醫院黨員教育培訓和觀音寺鎮社區教育中心的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豐富村級黨校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真正提升黨員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同時,構建互聯互通的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機制,全面推進黨員教育培訓常態化。」
在村級黨校培訓工作中,新鄭市主要根據黨員崗位職責要求和工作需要,做到黨員教育和素質提升兩手抓,組織引導黨員學習掌握黨建業務知識、科技知識、實用技術等,幫助基層黨員幹部提高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增強服務本領,更好地帶動廣大群眾提升生活質量。2019年以來,新鄭市村級黨校堅持同鄉鎮成人學校(社區學校)聯合辦學,統籌民政、教育、人社、農委、科協、扶貧開發等培訓資源,全市村(社區)、機關、企業、學校等黨支部共建立村級黨校53所,擁有專兼職講師260名,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兩萬餘人次。
特色黨校育視野
「在泰山村建立的新鄭市鄉村振興幹部培訓學院,為廣大黨員幹部建起了一座『家門口』的課堂。泰山村目前固定資產達3億多元、年產值近億元,2019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達600餘萬元,經過10餘年來的發展,農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提升到3萬餘元。泰山村的寶貴發展經驗,為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立足本地實際,創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深入推進精準產業扶貧,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真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可行的實現路徑和學習典範。」泰山村黨總支書記喬宗旺說,該培訓基地還通過聯合鄭州地區黨校、高校教授,打造三大必修課程、七大主題課程以及十二個選學專題課程,供不同領域、不同單位進行選擇。同時,還選取中原地區20餘個戶外教學點,真正實現讓學員「走出去」,提升實踐教學水平。目前,該培訓基地先後承辦省、鄭州市、新鄭市委組織部,鄭州市直工委等單位黨建培訓150餘場次,培訓黨員幹部3.7萬餘人次。
除了泰山村的鄉村振興學院,新鄭市非公企業(好想你)黨建學院也別具特色。記者了解到,該學院同中山大學(中組部確定的首批13所全國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之一)、紅旗渠幹部學院、焦裕祿幹部學院(中組部確定的全國13所地方黨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聯合辦學,與省內外知名高校和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建立經常性聯繫,與中山大學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籤訂長期合作協議,擁有特邀教授120名、副教授102名,累計培訓3000餘人次。
△好想你用99000顆紅棗和28000顆花生做成的黨徽圖
在特色黨校建設上,新鄭建立基層黨組織對接聯繫特色學習培訓示範點長效機制,從而促進了基層黨員培訓請進來、走出去常態化,全面提升了基層黨員服務中心工作能力。
「新鄭市黨校建設『3+1』項目的實施,很好地促進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培訓,政治理論教育、黨章黨規教育、知識技能教育等七項黨員教育培訓基本任務的常態化培訓以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建設,提升了黨員服務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建設、新鄭縣域經濟『三起來』等中心工作能力,推動全市黨員教育培訓形式多樣化、教育培訓信息化、制度規範化,初步建立了依託市、鄉、村三級黨校和特色黨校開展培訓的黨員教育培訓體系。」新鄭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社治委主任黃衛東告訴記者。
金秋時節,在美麗的小城黃帝故裡新鄭,九項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開展,努力打造全國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實現黨建高質量、產業高端化、城市高品質、文化高品位、生態高標準、治理高水平、市民高素質、政務高效能、民生幸福高指數,這是新鄭的藍圖,也是新鄭人的夢想。夢想的實現,檢驗著黨員幹部的政治素養、思想境界、能力水平、工作作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建的引領。
進入新時代,新鄭已站在新一輪大跨越起點,實施「九項工程」、實現「九高目標」,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勇於擔當時代重任的黨員幹部隊伍尤為重要。市級黨校育思想、鄉級黨校育黨務、村級黨校育技能、特色黨校育視野為主要內容的黨校建設「3+1」項目,有特色、有新意、有看頭、有成效。相信通過該項目的常態化實施,定能推動新鄭發展邁入新境界。
官微矩陣
新鄭發布 新鄭融媒 新鄭廣播電視臺
融媒記者:趙地 通訊員 賈嘉
編輯:高冉 責編:陳揚
主編:劉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