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l 觀點財經
作者 l 亞瑟
「找工作,我要跟老闆談。」
當「神奇女俠」蓋爾·加朵甩著捲髮,拍著手,開始在電視機、電梯間、地鐵自信滿滿地喊出這句話時,大家一定被洗腦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BOSS參與到招聘中也成了一個賣點,有意思的是近來有媒體曝光BOSS直聘裡遇到真BOSS的概率不高,就此我們做了一些數據統計,以求說明些問題。
第一部分:調查方法
1.選取樣本:
選取北上廣深杭五個熱門求職地區;
選取市場營銷、測試工程師、網站編輯、平面設計師四個常見崗位;
選取BOSS直聘官網搜索結果的前100個工作機會(按發布時間排序)進行統計調查,對於同一人發布的同一職位進行去重,以圖表形式呈現。
2.樣本規則:
BOSS招聘:CEO/COO/CMO等,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合伙人等,總裁/總監/經理等,項目負責人/主管/組長/主編等均視為企業BOSS招聘。
人事招聘:人事/人力/HR/行政等(含人力總監、人事總管、招聘經理、招聘顧問等),均視為企業人事招聘。
其他:其他備註的招聘人員或未備註的招聘人員。
第二部分:調查結果
1.北京
經過統計我們發現,在BOSS直聘網站中,北京地區招聘還是以人事招聘為主,真正的BOSS參與度不高,尤其在平面設計師崗位上,100個職位中只有10個由BOSS發布,換句話說在應聘時遇見BOSS的概率只有10%。
2.上海
作為經濟中心的上海似乎格外重視市場營銷和產品測試,有超過半數的職位由人事部門發布。
3.廣州
羊城廣州的BOSS們似乎都比較忙,四個常見職位中老闆們參與發布的大概只佔十分之一左右。而廣州的人事部門也是統計城市中最勤奮的存在,他們參與發布的職位遠高於其他幾座城市。
4.深圳
深圳的招聘比較有意思,尤其是網站編輯職位中BOSS招聘、其他招聘的比例接近1:1。
5.杭州
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中的重要代表,已經雲集了阿里、網易、華三、海康威視、虹軟科技、同花順等一眾知名公司,從BOSS直聘網站的招聘信息來看老闆們對招聘工作的參與度略高於上面幾座一線城市。
第三部分:結論和總結
1.結論
通過統計北京地區的四個職位,人事部門發布的消息佔招聘信息總數的46%,真正在北京遇見一個BOSS的概率只有約17%。
通過統計上海地區的四個職位,人事部門發布的消息佔招聘信息總數的47%,在上海遇見一個BOSS的概率只有16%,略低於北京。
通過統計廣州地區的四個職位,人事部門發布的消息佔招聘信息總數近六成,而真正在廣州遇見一個BOSS的概率進一步降低到13%,為參與統計的五座城市中最低 。
通過統計深圳地區的四個職位,人事部門發布的消息佔招聘信息總數的半數以上,在深圳遇見一個BOSS的概率是19%。
杭州的情況和深圳大抵相同,人事部門發布的消息佔招聘信息總數的52%,不過杭州的BOSS是幾座城市中最愛「拋頭露面」的,在杭州每面試五次就可能有一次機會直接見到BOSS。
通過對北上廣深杭五個招聘熱門城市的數據統計,我們得出結論:
在上述城市的招聘與求職過程中,遇到一位真正BOSS的平均概率為17%。
人事部門依舊是招聘信息的主要發布出口,在BOSS直聘平臺裡佔總招聘信息的51%。
此外,我們也發現BOSS直聘中包含近三分之一未備註發布人的職位信息,這其中可能存在未知的安全風險,提醒大家注意。
關於在BOSS直聘上求職引發的安全事件此前多次見諸報端,2017年來自山東德州的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通過BOSS直聘誤入傳銷組織,最終殞命。
去年11月,新京報刊發《招聘網站裡的情色陷阱:招助理實為「拉皮條」》,報導稱今年以來,包括北京、杭州、南京在內有多個地區的網友反映在BOSS直聘上遭遇「情色招聘」。
2.總結
在網際網路上,對於BOSS直聘洗腦廣告的評價,可以說是兩極分化。
不認同者認為,廣告語重複率過高,洗腦效果過強,拉低品牌形象。
認同者則稱,正是因為深入人心,才真正達到宣傳效果。
對於BOSS直聘而言,大價錢鋪廣告的背後是其對於流量和自身的焦慮。
近幾年,前程無憂攜手拉勾、智聯招聘牽手脈脈,老牌網際網路招聘網站紛紛開始垂直打擊,不斷擠壓招聘市場份額,但是BOSS直聘始終沒有合作的消息傳出。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統計數據均來自BOSS直聘官網,但統計方式和計算方法較為簡單,僅供大家參考。
通過統計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首先,在企業管理中BOSS當然不用事必躬親,他們也沒那麼多時間,但是BOSS直聘的模式至少讓企業意識到主動出擊的好處,只是BOSS的「噱頭」是否真的能讓求職者見到一個懂自己的伯樂還需要驗證。
其次,根據我們的統計,在BOSS直聘網站上大部分職位還是由人事(人力)部門發布,與傳統的招聘平臺並無差異,這就使得BOSS直聘在與其他招聘軟體的競爭中缺少了明顯的「標籤」,對於一個身處紅海的企業顯然不是件好事。
最後,統計樣本中僅有17%的職位是由BOSS發布,這與代言人蓋爾·加朵每每在廣告裡喊出的口號大相逕庭,或許有誇大宣傳之嫌。
對於計劃IPO的BOSS直聘來說,誇大宣傳尚可原諒,但職位內容審核切不可大意疏忽,莫讓BOSS直聘成了某些人別有用心的「幫手」。
聲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