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後臺一位寶媽留言吐槽到,她花了一萬多塊錢,給孩子報了一個早教班。結果堅持上課一段時間的回饋卻是孩子只學會了爬,她表示沒辦法接受這個結果。
十分氣憤的她甚至想要告這家早教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討個說法。
最後,這位媽媽號召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究竟應不應該給孩子報「早教班」?什麼才是科學適宜的早期教育活動?
畢竟錢砸出去,總要有個水花不是。
為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在家長的身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年「偽」早教究竟坑了多少孩子,又有多少家長花著錢最後卻害了孩子。
首先,我們拋開是否選擇教育機構的問題。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幾乎是90%的家長的教育信條。於是,基於科學論證,基於教育需求,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和課程應運而生。
當家長們在花花市場中被各種宣傳迷了眼,不禁發問到底什麼是早教呢?
▲早教即早期教育,一般指的是針對0-6歲嬰幼兒開發潛能的教育。
從生理角度,0-6歲的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時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就能為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科學研究表明,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所獲得的信息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永久的印記。而一旦錯過了孩子能力發展的黃金期(蒙臺梭利敏感期理論),即使過後花十倍、百倍的代價,也難以彌補。
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早教的重要性,但卻往往因為盲目和認識不足,而走進了早教的誤區。結果出發點是好的,最終走了彎路。
「偽」早教坑在哪裡?這幾點家長一定要注意!
1
早教=早期學科教育✘
相信還是有不少家長認為,早期教育等於早期-學科-教育。
傳統的教育思維是,既然教,孩子就必須學到真刀真槍的知識。
這也就出現了最常見的一個誤區:孩子表達不好,那就背古詩,流利背誦便等於表達能力強;孩子開始接觸數學,那就數數、加減法安排上,背過公式以後準能吃高分等等。
仔細想想這難道不是我們嗤之以鼻的應試填鴨教育法嗎?
不顧幼兒智能與心理發展的特點,硬性地向孩子傳授書面知識,甚至給孩子規定學習任務,寄期望孩子從幼兒時期便能像學生那樣坐下來學習。
如此揠苗助長的行為不僅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而且還容易使孩子早早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最後以至於厭惡學習。
科學的早期教育思維是,0-3歲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發展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應該是陪著孩子有目的地玩。
這是因為幼兒主要是依靠感官來吸收外界的信息從提升自身能力。通過不同的遊戲可以達到訓練孩子們手眼協調、認知、精細動作和社交語言這四個領域的能力。
2
早教=為孩子找個好老師✘
「早教」這個概念從歐洲引進到中國至今,不過10幾年的歷史。所以說,幼兒早期教育對我們來講,仍是一項新興行業。
很多家長都認為,早教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找一個好老師,教授他們一些知識。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
早教教的其實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才是早教真正的核心理念。
早教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通過和孩子一起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引導孩子塑造自我、認識這個全新的世界。
可隨著市場機制的幹擾,早教的現狀變成了:很多家長認為,教育是在學校裡完成的,是老師的事情。
花錢買教育即萬事大吉,我們見到多少把孩子留給老師自己卻坐在教室外邊玩手機的家長。
可別被一時的輕鬆迷惑,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家園共育,不也是「家」字先行。
幼兒很大一部分的行為習慣,主要是通過觀察和模仿身邊的人完成的。這其中包括孩子的價值觀,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
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對孩子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早教。
家長想要做好早教的原則有哪些呢?
1
別忘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家長一定要明了,我們不可能期望2、3歲的孩子用意志和刻苦來學習,如果能引起孩子對於某一方面學習的興趣,使他們長時間地專注於一項活動,就已經是一種成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是有方法論的。
當爸爸媽媽發現了孩子的興趣,需要依此創造出很多機會,就會收穫意想不到的結果。
2
持之以恆是成功的不二法寶
這個世界的競爭越來越大,人心也變得越來越浮躁。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存在著急於求成的不良心態。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往往躊躇滿志、摩拳擦掌,但是時間久了,如果孩子還沒有取得什麼明顯的進步和成績,他們就會變得焦慮起來,從懷疑到懈怠,最後放棄。實際上,受傷害的還是孩子們。
要知道,早教是一項後顯性的教育行為。
早期教育往往會在孩子進入校園學習後開花結果、發揮作用。早教不同於十分鐘背一首古詩,它是對於幼兒潛能的鍛鍊,是孩子能夠做到十分鐘背誦古詩所需的專注力和記憶力的開發過程。
所以堅持就是硬道理,滴水總會石穿。
那家長究竟要不要給孩子報早教班呢?
我的想法是,如果有錢有餘力,可以報。
但目的一定是為了高質量陪伴孩子做一些豐富、有趣的遊戲,和他們一起接觸別的小朋友,學會和別的小朋友打交道,為孩子提供更為豐富的成長環境。
如果時間和金錢不允許,也不用非要苛求給孩子報早教班。
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學習,親自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這樣既能達到良好的早教效果,也對親子關係的培養非常有益。
家長該如何選擇早教機構,避免入坑呢?
選擇一個合適的早教機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幾點要注意:
1、 不要盲目追求品牌和規模。△
有些早教機構,雖然受場地限制,無法達到你心中的標準,但他們辦學嚴謹、教師工作踏實、服務意識強,這樣的早教機構是最值得選擇的。
2、 早教機構之間的收費標準存在較大的差異,收費標準的高低與教育質量的優劣並不一定成正比。△
所以家長應通過實地考察和親身體驗,去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3、 有部分家長喜歡讓孩子進比實際年齡高一級的班級學習,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鞭策自己的孩子更快地進步。△
但其實這樣的做法非常不科學,因為,孩子的智力年齡是和生理年齡同步增長的,把一個2歲的孩子,送進3歲年齡段的班級,即便他的能力再強,也有可能會落後於別人,這對孩子自信心、榮譽感的培養十分不利。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比德爾曾感慨道:
我們的教育體系錯過了大好良機,忽視了孩子發育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時期。
比德爾說的這個「孩子發育中最敏感、最能接受的時期」,指的就是嬰幼兒時期。嬰幼兒時期的教育,是兒童教育的最佳時機。
科學正確的早期教育,對孩子大腦的開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會讓我們的孩子終身受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