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近年來一直都流行著一個詞&34;,意思是:如果你每天都睡四個小時的話,你就有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如果你每天都睡五個小時,毫無疑問你會落榜。
韓國EBS臺曾經拍攝過一部紀錄片,名為《學習的背叛》。這部紀錄片深刻地反映出韓國高考的殘酷現狀,以及背後所展現出來的,激烈競爭的社會現狀。
紀錄片的開頭,就拋出了一個社會共識:學習不會背叛努力的人。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韓國的社會體制下,普通家庭的孩子,努力真的有回報嗎?
韓國的高考有個特別的名稱:&34;,簡單來說,就是根據考生的考試能力得到相應的&34;結果,再根據&34;的結果,申請相應的大學。
韓國的報導中這樣評論韓國高考:&34;只有少數人能在高考中倖存,大多數人都將淪為失敗者,這就是赤裸裸的殘酷現實。
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一個名為葉媛的女孩子,就讀於益山易依女子中學,現在正值初三年級,即將面臨高中的入學考試。
葉媛勤奮好學,在整個初中的三年期間,她一直都是年級的第一名,如此優秀的成績,背後是無數的艱辛和忍耐。儘管她作為一個初中生已經十分努力地學習,但她的內心依然為升學帶來的壓力感到焦慮。
她說:&34;思考了一會兒,她平靜地說:&34;
這並不是誇大的事實,據統計,在韓國每一百名高中生中,就有八名在小學就開始學習高中的內容,這些人,只能用&34;來形容,也難怪葉媛會如此焦慮。
葉媛的夢想是考上醫科大學,未來成為醫生治病救人,所以她必須先考上醫科大學通過率最高的私立高中。為了取得好成績,葉媛將計劃安排地詳細又緊湊。
紀錄片中的畫面是這樣的:
&34;對她來說,凌晨兩點睡覺簡直就是奢望。
她不敢放下手中的筆,因為她知道一旦鬆懈,就可能失去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葉媛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三個小時,只能靠喝大量的咖啡來維持精力。堅持不懈地努力帶來了些許回報,一本厚厚的教科書,她幾乎能全文背誦默寫。
她說:&34;日復一日的操勞,十六歲少女握筆的手指磨出了老繭。
在考試複習期間,葉媛的手已經傷的很嚴重了,根本使不出力氣來寫字,只能用橡皮筋把手綁著,這樣即使沒有力氣寫字,還可以借著手腕的力氣來寫。
終於,高中入學考試結束了,葉媛順利地考入了夢想的高中,但還不能放鬆。
考入私立高中的葉媛仍然無法消除內心的不安,因為在那裡,首爾本地學生的數量比外地的學生多,這意味著她要同更多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同學競爭。
出生在一個小地方的人,要想比過大城市的人,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渺茫的機會來縮小這個差距。
對於葉媛來說,假期就是追趕其他人最好的機會,別人沉浸在喜悅當中的時候,她必須要讓自己待在補習班中苦學。
整個假期,葉媛都是早上八點就得出門,直至晚上十一點才能夠回家,枯燥和疲倦不斷地衝擊著她的內心。
她說:&34;
好不容易熬到開學,迎來的卻不是喜悅,而是愈發疲憊的身心。
葉媛進入高中後的第一次考試的結果,讓她內心的不安成為了現實。在全年級395名考生中,她竟然排到了313名,這份殘酷的暴擊,差點擊垮了她。
這種現實和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帶給葉媛新的難題。但痛苦的絕不止葉媛一個人,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的男主角明基同樣被這種差距折磨著。
明基就讀於科學高中,也是只有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才有資格被錄取的高中,鏡頭呈現給觀眾這樣的畫面:&34;可見這裡的學生壓力有多大。
除了學習壓力大,因為這所學校是當地的貴族學校,學費高的嚇人。明基家庭貧困,當時憑藉著自身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社會關懷對象選拔,入讀了這所優等生雲集的科學高中。
明基入校後才發現,他身邊的同學早在初中就已經把高中的所有課程給學完了,他完全跟不上教學進度。學校根據成績來判斷一個學生的優劣程度,他每次都只能出現在差等生的名單裡。
被同學甩在身後還不夠,他的身份還時常被周圍的人嘲笑。這所學校大多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對這些家庭貧困的弱勢群體時常直言不諱:&34;
確實,困難的家庭哪裡來的錢給孩子補習呢,功課趕不上也沒有辦法。話雖難聽,但這就是現實啊。
在韓國,還有千千萬萬的學生,像紀錄片《學習的背叛》中主角那樣,耗盡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只求考上名校改變人生,他們掙扎著、努力著,但最終卻意識到光靠努力越不過那道牆。
從韓國的這些孩子身上,真就看不到希望嗎?是不是意味著不用再努力了?
答案是否定的。
一: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不努力一定會後悔:
日本著名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東京大學的入學典禮上說過這麼一段話:&34;的確,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但你最起碼還能努力。
你學習上拼命努力了,敵不過那些有著優越家庭的富家子弟,但你在不斷地進步,未來總有你發光發熱的地方。你工作上拼命付出了,敵不過那些善於阿諛奉承的同僚,但你在不斷地積累,總有一天你能夠得到更好的機會。
努力是一種態度,它不是一夜暴富,回報總在看不見的地方考驗著你,不是這一刻,就是下一刻,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努力,不要讓自己後悔。
二: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再努力:
著名主持人何炅在節目中說過:&34;
每個人都如此,渴望著成功,卻總想在短時間看到效果,一旦壓力增加到一定範圍,就會選擇退縮,開始懷疑自己,這種心態是不對的。&34;
你選擇了目標,就要正視自己,探索追尋時的成就感,而不是一味的看待結果。
每個經歷過高考的人,無論是否達成心願和目標,多年後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都會明白自己努力從來就沒有白費過。
韓國高考固然殘酷,但高考不能定終身,能夠定終身的,只有一個人持之以恆的努力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