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百年名校的發展史上,總有時間的玫瑰綻放在一個個裡程碑之上,標註光輝的歷史,銘刻前行的坐標。2020年8月24日,對中山大學而言至關重要。
運輸行李的貨車和運送師生的客車 分批駛出廣州校區東校園 (來源:中山大學黨委宣傳部)
喬遷誌慶,師生同賀。今日,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正式啟用,迎來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和航空航天學院1112名學生。明天,智能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和材料學院共1234名學生入住。師生入駐給深圳校區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標誌著深圳校區建設發展進入新起點。
為保證搬遷工作順利推進,學工部積極統籌協調總務處、保衛處、醫管處等部門,密切配合,多次召開搬遷工作協調會並製作搬遷指南,全力做好深圳校區學生搬遷全過程服務。宿舍大樓設置信息公告欄、宿舍內配置入駐禮包、相關樓棟設置位置指引牌……在多方聯動協調
乘風破浪,「光明「在前
「深圳校區正式投入使用,意味著中山大學將辦學範圍從廣州、珠海擴展到深圳,『三校區五校園』辦學格局正式形成,為中山大學未來百年發展奠定了重要戰略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深圳校區建設啟用,是中山大學面向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踐行高等教育「四為服務」的新體現,是中山大學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動力!
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的「雙區效應」驅動下,深圳正在發生著「靜水流深」的變化。今日的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在光明區正式啟用,就是給深圳特區四十歲生日的最好禮物之一。
為深圳賦能,為中大布局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是新型的校區,也是創新的特區,這得益於中大領導超前謀劃定新局。思路決定出路,格局造就未來。2015年,中山大學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主動將學校事業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戰略。2015年6月8日,深圳市與中山大學初步確定深圳校區建設合作意向,拉開了深圳校區建設序幕。中山大學抓住歷史機遇,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動合作,9月23日便與深圳市正式籤署合作備忘錄。11月3日,市校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12月,教育部同意中山大學利用深圳市無償提供的5000畝土地、辦學用房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深圳校區。隨後,校區總體規劃、公開招標、現場踏勘、精確選址等一系列複雜工作順利完成。2018年6月12日,中山大學迎來了百年辦學歷史上的重要時刻——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工程啟動儀式在深圳光明區舉行。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啟動儀式並講話,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宣布建設工程正式啟動。
「現在深圳校區第一期工程已通過驗收,相關建築已交付使用。隨著深圳校區正式啟用,中山大學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開啟了新篇章、新徵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方面也將謀新事、開新局!」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表示,深圳校區的啟用等於確定了新的辦學格局。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被寄予厚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深圳校區立足廣東新時代改革開放前沿,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力爭成為推動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同時也為中山大學未來百年發展贏得空間。
深圳校區的規劃、建設和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創新驅動發展和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戰略部署,推動深圳實現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的新舉措,既體現了「百年中大、一脈相承」,又為學校早日邁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注入永續發展的動力。「深圳作為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最前沿,一定要有也一定會有若干所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以滿足人民對一流高等教育的現實需要,而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必將不負眾望,一定會為深圳輸出更多高素質創新人才,高技術科技成果,高水平研發機構,從而為區域和城市發展築牢人才和創新厚勢,更好地參與和支持深圳的建設和發展,與深圳這座不斷創造奇蹟的城市一起邁向新徵程,續寫新輝煌。」陳春聲書記充滿信心地說到。
中大精神在深圳延伸
黨委書記陳春聲說,中山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學,是一所具有愛國奮鬥精神的大學,是一所具有追求卓越品格的大學。
羅俊校長說,中山大學偉人手創不同凡響的建校歷史、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紅色基因、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辦學傳統,是一代一代中大人創造和積澱出來的偉大精神力量,是引領我們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每一位中大人應該傳承和追求的內在精神境界。
和大學一樣,每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作為新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創新、法治、務實、文明構成了深圳精神的關鍵詞。早在2003年,「深圳精神」就完整表述為:開拓創新、誠信守法、務實高效、團結奉獻。新時代,新徵程,中大精神的內核和深圳精神,不謀而合,中大深圳校區必將使中大精神在深圳延伸。
未來已來,領跑發展
羅俊校長介紹了中山大學在深圳辦學的初衷,希望深圳校區在助力廣東和深圳新時代創新引領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務與支撐。「在教育部、廣東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深圳校區建設啟用,將促進中山大學加快內涵發展,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近年來,深圳校區把握髮展新機遇,激發工作活力,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學科建議、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人才培養初具規模。深圳校區現有生物科學、生態學、理論與應用力學、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交通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農學等15個專業,已涵蓋理、工、醫、農等學科門類,已全面招錄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
人才隊伍快速壯大。2016年來,中山大學已成功舉辦四屆國際青年學者深圳論壇,吸引了全球近3000名青年學者參加。截止2020年6月23日,深圳校區共引進各類人才749人,現已到崗471人。
學科建設穩步推進。深圳校區緊密契合深圳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未來產業發展和創新發展戰略進行學科布局,現已設立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深圳)、藥學院(深圳)、材料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智能工程學院、航空航天學院、農學院、生態學院等10個學院。深圳校區還將建設相對齊全的學科體系,增強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科研活力迅速激發。2017年以來,深圳校區科研經費總量已連續兩年實現翻番。2019年到帳科研經費已突破2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及經費連續兩年實現倍增。各學科領軍人才獲得重大科研項目、獲批創新團隊和高層次人才計劃,科研實力明顯提升。
社會聲譽日益彰顯。深圳校區以「輸出高水平創新人才、輸出高水平科技成果、輸出高水平研發機構」為指導,以「讓國家首先想到、讓社會首先想到、讓學界首先想到」作為評價標準,不斷提升校區社會聲譽。附屬第七醫院全面移植中大醫科優質醫療資源,引進28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團隊,打造8個深圳市「三名工程」團隊,疑難危重收治率超過六成,致力讓深圳市民大病不出深圳。開業2年多,成為國家航空醫療救援聯合試點單位,是深圳市唯一一家「移動醫院」建設單位;大力推動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成功實施多例器官捐獻手術,精準幫扶雲南鳳慶縣人民醫院,全面提升該縣醫療綜合服務能力;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科學防控、精準施策,13天建成深圳首個臨時留觀病區,打造抗疫堅強防線,展現出中大品質、深圳速度,守護深圳人民健康安全,得到社會各界的讚許和肯定。
未來的中山大學必將為大灣區發展賦能,乘風破浪中,將和深圳一起迎來新的高光時刻。
深圳之窗 撰稿 禹安 通訊員 漆小萍 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