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比,最大的長處是人類擁有智慧。什麼是智慧呢?智慧有兩大要點,就是清醒和冷靜。
做人清醒,不自欺欺人;處事冷靜,不為感情所蒙蔽。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就能跳出三界,無敵了。
1.做人當清醒
南懷瑾說,一般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
如果可以逃出這三件事的束縛,他的境界會大大提高了。
認清自己,不自欺欺人有多重要?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自己。
別人不了解你,看錯你,對你而言,並沒有真正的損失;然而如果自己也認不清自己,言行舉止和精神都會出現偏差,變得「不合時宜」。
姚明打籃球很厲害,但研究數學未必在行;柯潔下棋很厲害,但遊泳可能連我們都比不上。每個人,找對了「位置」是天才,擺錯了位置就是垃圾。
認清自己,首先要對自己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一個很大的智慧。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容易被表象蒙蔽。例如,偶然因為一個項目獲得的了成功,站在人生巔峰上,捨我其誰,以為世界上的一切都被自己踩在腳下。然而只不過是你恰好站在了風口上罷了。
你的成功不一定是因為你的能力,別人奉承你,也許只是因為這樣做對他們有利。
不因別人的奉承而翩翩然,也不因別人的貶低而喪氣;保持謙遜,時刻反省自身,才能對自己有清晰認知。
2.處事需冷靜
先說個故事:科學家養了幾隻猩猩做實驗。他們拿一隻狹長的玻璃瓶子,拔去瓶蓋,從瓶口放入幾粒花生米,遞給猩猩。猴子接過,胡亂搖晃很久,花生米偶然掉出來,才能吃到。
然後,科學家又拿幾粒花生米放進玻璃瓶,並向它演示,將瓶子倒轉,花生米立刻掉出來。
但是不管教多少次,猴子都不理會,每次都是亂搖,費時費力,還不總能吃到。
為什麼猴子領悟不到人的指教呢?因為它眼裡只盯著花生米,急於取食,而無暇顧及學習和總結。
想要學習到本領,必須把視線從花生米那裡移開,專注於科學家的手勢,才能成功;而要轉移視線,又必須冷靜下來,不被強烈的食慾蒙蔽,才行。
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當你正在做一件事情時,如果心裡氣惱,或喜或悲,只要帶著感情,必會出錯,甚至不能繼續下去。
情急出錯,人人都知道。平心靜氣,才能察明事理,達到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