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第一次系統的接觸海洋和島礁,應該是16世紀的葡萄牙人麥哲倫,帶著266人探險隊從西班牙出發,跨越大西洋再從南美穿過麥哲倫海鮮抵達太平洋,僅途中發現的無人島就有數千座,但多數都因無開發價值而被忽略。
直到20世紀之後,世界各國才開始關注無人島的海洋經濟和軍事價值,比如北大西洋只有784平米麵積、差點獨立建國的羅科爾島。
羅科爾島是座由海底火山噴發物凝固而成的火山巖,位於北大西洋與挪威海交界處,與英國和愛爾蘭的距離都是460公裡,離丹麥海外領地法羅群島約600公裡,與冰島之間的距離則在710公裡左右。由於缺乏具體研究數據,科學家們至今只知道羅科爾島的面積為784平米,最大寬度27米,水面上的巖體約有20-30米高度。
最早發現羅科爾島的可能是16世紀的蘇格蘭人,被蘇格蘭漁民稱為「咆哮的海巖」,但真正讓羅科爾島廣為人知的,卻是1904年致死635人的海難,一艘挪威蒸汽郵輪撞上羅科爾島後沉沒,此後一直被認為是「不祥之地」,漁船路過時紛紛選擇繞路。
隨著海洋經濟越來越明顯,任意海域島礁都成為必爭之地,因為1958年的《國際海洋法》規定12海裡以內屬於領海,200海裡內則是專屬經濟區(相當於一個半徑370公裡的圓圈),也就是可以隨意捕魚作業的意思。
所以,參與制定《國際海洋法》的英國人,提前三年就派遣皇家海軍直升機在羅科爾島上放下三名士兵宣示主權,1972年又將其改名為「洛克威爾島」,禁止任何他國船隻闖入。
英國人之所以會搶先宣布主權,首先要具備超前的領海意識,由於羅科爾島附近再也沒有海島和大陸,搶先宣布後可以合法在周邊海域進行捕魚。原先沒有歸屬前大家都可以在這片公海捕魚,英國人「斷人財路」的做法自然引起愛爾蘭、冰島和法羅群島的不滿,因此爭先恐後的宣布「主權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在此後的十多年時間裡,英國漁民在皇家海軍的支持下十分強硬,一旦發現其他國家的漁船闖入就會以武力驅逐,甚至直接將對方船隻點燃。可英國人越是強勢霸佔羅科爾島,代表其中的貓膩越多,果不其然,隨著各路「暗探」的深挖,羅科爾島附近海域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氣的消息被披露,其他三個國家更堅定了爭奪羅科爾島的決心。
先是冰島三十多艘漁船集體前往羅科爾島報復性拖網捕魚,法羅群島和愛爾蘭漁民緊跟步伐也相繼發起規模性的集體捕魚,以致周邊海洋生態被嚴重破壞,最終引起聯合國關注。為了阻止周邊四國關係惡化連累海洋生態,聯合國在1982年提議修改《國際海洋法》,擬增加一項「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自身經濟發展的巖石,將沒有專屬海洋經濟區或大陸架」的條例。
新版《國際海洋法》生效後,簡單說就是衝著四國爭議點羅科爾島去的,愛爾蘭、法羅群島和冰島都沒有異議,也相繼回歸理智不再主張海島歸屬,但英國人卻不這麼認為。1985年,英國退役士兵麥克林為證明這個巖石可以維持居住,帶著救生艙和淡水在巖石上住了40天,以表示對新增條例的不滿。
為了徹底打消英國人對羅科爾島的覬覦,1997年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招募志願者登陸羅科爾島,在島上居住42天後宣布成立「韋弗蘭國(Waveland)」,直至1999年英國正式宣布放棄才停止宣傳。自此,原先搶著聲明主權的周邊四國,很快就全部放棄了,因為誰也不想羅科爾島獨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