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何曉青 何青 周素琴 記者 吳朝香
12月18日,出生4個多月的右右要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出院了,出生體重只有638克的他已經長到了快8斤重。右右是一位早產兒,這4個多月,他過得可謂「驚心動魄」。
出生體重只有638克,生死一線
今年7月份,右右的母親因「宮頸機能不全」無法繼續妊娠,不得不提前誕下右右。
小右右在母親腹中僅僅生長了24+1周,出生體重只有638g,由於各項器官、功能極度不成熟,出生後右右沒有自主呼吸、沒有反應、全身發紺,出生評分只有1分。
在有效復甦後,右右被第一時間轉入了NICU,入室後血氣分析多項指標危急值報警,胸片顯示兩側肺部如糊了雪花的玻璃白茫茫一片,這是典型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同時生理危重評分60分(超過37分,死亡率明顯增高)。
情況非常危急,如果不及時將肺泡打開,不及時給予有效的通氣,生死將在短短數分鐘內。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NICU主任姜舟副主任醫師帶領團隊在第一時間為他進行氣管插管、兩次補充促肺成熟藥物,給予高級別呼吸機支持,迅速建立臍靜脈等生命通路,經過努力,右右的心率、呼吸、膚色逐漸好轉了。
總算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難題馬上來了,右右出現了高血糖,過高的血糖容易並發早產兒顱內出血,持續過低的血糖容易產生低血糖腦病,嚴重者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
萬幸的是,經過一夜的調整,右右的血糖穩定了。
危機一個接一個
隨後醫生發現,右右的白細胞低、血小板低,存在宮內感染。到了第4日,災難又來了,右右發生了嚴重的肺出血、感染性休克,全身花斑、極度蒼白,病情急劇加重,隨時危及生命。
在醫護人員積極抗休克、糾酸、輸血、輸血漿、合理的抗生素、穩定的血管活性藥物等治療後,右右再次轉危為安。
然而危機還沒解除,直到出生20天,右右仍然不能開奶,他的胃液是膽汁樣的顏色,胎便仍未排出,腹部平片上腸道完全沒有氣體充盈,甚至在禁食下一度出現腹脹。
為此,姜舟主任親自給右右灌腸的,25天後右右的腸道充氣了,腹脹緩解了,胃液清了,奶量從0.5ml-1.0ml-2ml逐漸增加了。
不過,右右的肺部發育很差,出現了重度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撤離不了有創呼吸機,這不僅會增加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可能,而且也增大了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終於在第30天,右右從有創過渡到了無創呼吸機,這只是小右右經歷的一小部分。由於長期依賴呼吸機及氧氣導致視網膜病變嚴重,右右還接受了眼部雷射手術治療。
虛弱的媽媽為她送來珍貴的初乳
右右出生的第一天晚上,護士長就來到右右媽媽床前,跟她介紹了下寶寶的情況以及母乳餵養的相關知識,鼓勵右右媽媽樹立信心。
右右媽媽頂著產後的虛弱,第二天下午就給寶寶送來了珍貴的初乳,讓右右接受了初乳免疫治療,為腸道功能啟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右右吸吮吞咽能力還不成熟,對別的孩子來說吃奶是與生具有的能力,但對右右來說,每吃一口奶都要花更多的力氣,冒更大的風險(嗆奶、吸入、窒息)。
儘管每走一步都千難萬難,但他每天都在進步,一次次過關斬將,經歷了呼吸關、感染關、營養關、視網膜病變、嚴重膽汁淤積等等,小小的身體在慢慢長大,臉上、身上開始變得肉嘟嘟了,從每次只能吃5ml奶到一次能吃20ml奶。
為了穩定右右的生理狀況,也為了減輕父母的焦慮情緒,醫護人員打開了神秘的NICU大門,讓爸爸媽媽共同參與到孩子的護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袋鼠式護理」:通過肌膚接觸,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心跳、呼吸和體溫,穩定寶寶的心率和呼吸,緩解焦慮與不安。躺在媽媽的懷裡真是溫暖極了。
「小天使」健康出院
其間爸爸也來過幾次,第一次看到孩子,右右的爸爸心疼得要命,為了能做好「袋鼠」,爸爸輕輕柔柔一個小時裡保持姿勢不變,讓孩子依偎在他的懷裡。
最讓大家感動的是,右右的母乳每天總是能準時送到醫護人員的手上。右右媽媽每天同一時間來做袋鼠護理,抱著右右,給他哼兒歌,與他互動,學習給右右換尿布,給右右餵奶。
時間一天又一天過去,右右已經成為了NICU每一個人的「寶寶」,如今右右出生4餘月了,已經逐漸脫離了氧氣,可以自己慢慢吃奶了,變成了將近8斤重的小胖胖了。
「他可能是浙江省胎齡最小的寶寶。」姜舟說。
12月18日,在經歷了142天的救治後,健康的小右右終於可以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