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味道」 越來越香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2020-11-23 12:19:11
閱讀(572)
「湖廣熟,天下足。」魚米之鄉湖北,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2019年,湖北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23萬億元,同比增長7%。今年上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全省...
「湖廣熟,天下足。」魚米之鄉湖北,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
2019年,湖北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23萬億元,同比增長7%。今年上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全省農產品上半年出口總值達9.76億美元,同比增長17.8%。
來之不易的亮麗數據表明,「長江水、湖北糧、荊楚味」深受中外消費者青睞。拉動農業產業鏈的強大龍頭企業,為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產品品牌凝聚著資源稟賦、農耕文明和匠心經營。從做產品到創品牌,看湖北是如何發力與堅守?
(一)堅守品質,「荊楚味」更香了
清潔、切塊、灌裝……自動化生產線上,一瓶瓶香菇醬次第而過,幾天後,這批香菇醬將遠渡重洋,出現在歐美國家的各大超市裡。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貿訂單,地處大洪山腹地的湖北隨州品源公司卻不降反升,今年出口量預計超過1.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論品牌,品質是基礎。作為農業大省,在短缺經濟時代,湖北為保障全國農產品供給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進入新時期,人們從「吃飽」向「吃品質、吃安全、吃文化」等更高需求轉變,湖北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大路貨」居多,優質稻、精品果菜茶、名特優畜水產品的比重較低,全國知名品牌數量有限。
以量取勝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唯有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才能更好滿足人們「舌尖上的需求」。
2003年,宣恩縣黃坪村栽下了第一棵黃金梨,隨後規模不斷壯大。在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支持下,口感好、味道醇的黃金梨成功拿到了歐盟認證。每年夏季梨園掛果時,為了保證品質,每棵樹最多只能留十幾個果子。雖然數量少了,但達到出口歐盟標準的特級果,卻賣出了令人欣喜的高價,最貴的黃金梨一斤賣到20歐元。黃坪村的村民十幾年來堅持標準化種植,產品連續多年來出口法國、德國等國家。
為了守護品質,湖北啟動實施了一系列舉措,讓「荊楚味道」越來越香醇——
圍繞水稻和油菜兩大優勢普,在全省劃定水稻生產優勢區和雙低優勢油菜保護區建設,三峽柑橘帶、江漢平原優質油稻、環武漢城郊蔬菜等特色農業產業板塊將逐步形成。
興起綠色革命,推行標準化的生產,實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蝦稻共作等生態種養新模式在全省遍地開花。
從田間到餐桌,豎起一道堅實的質量安全屏障。省、市、縣、鄉層層籤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書,建立和完善農業標準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全國領先。
功夫不負有心人。以小龍蝦為標誌的「湖北味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夏收油菜、淡水產品產量,均連續多年穩坐全國前三;1至8月湖北農產品出口破百億元,同比增長37.8%,成為外貿出口的突出亮點。其中,食用菌、茶葉、中藥材、天然蜂蜜等特色農產品位居出口前列。生豬產能逐步恢復,上半年全省生豬存欄1790萬頭,較2019年末增加173萬頭,連續8個月回升。
(二)從「做產品」到「創品牌」
品牌是暢行市場的通行證。在湖北,從車間到市場,從省內到省外,從種植到「吆喝」,一場「品牌戰」全面打響。
2019年,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聚焦特色產業和區域品牌,強化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著力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在全省農業系統共同努力下,赤壁青磚茶、蘄春蘄艾、洪湖水生蔬菜、通城黃袍山油茶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潛江龍蝦、隨州香菇等11個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去年,湖北印發《湖北省農產品品牌三年培育方案》,提出要按照「區域公用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發展模式,重點培育潛江龍蝦、蘄艾2個省級核心大品牌,以及20個區域公用品牌和200個企業產品品牌,引導地方政府積極創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真金白銀支持品牌宣傳。去年起,省財政統籌安排1億元在中央電視臺宣傳潛江龍蝦、隨州香菇、宜昌蜜桔等區域公用品牌,為全國人民帶來一場具有濃鬱荊楚味道的視覺盛宴。一隻只鮮活蹦跳的小龍蝦,經過大廚的調味、烹製,成為一道道色澤紅亮的美味佳餚,生動的畫面配上宣傳語「潛江龍蝦 紅遍天下」——連日來,這條廣告宣傳片在央視輪番刊播。不僅是潛江龍蝦,還有,恩施玉露、洪湖蓮藕等一批湖北優質區域公用品牌農產品,紛紛亮相央視黃金時段。
全國各類農業博覽會和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湖北展團格外亮眼,禮盒裝的富硒大米、論個賣的夷陵柑橘、磨成汁的洪湖蓮藕、貼著「二維碼」的螃蟹,引得全國各地客商紛紛駐足。湖北結合市場動態和消費需求,優選特色農產品參展,規模多次居全國前列。精心組織了第十六屆中國武漢農博會,吸引國內外專業觀眾2.6萬餘名、普通觀眾16.3萬人。組織恩施州、宜昌市、襄陽市、十堰市的44家企業參加武陵山區和中西部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
講好背後故事,挖掘深層內涵,洪山菜薹、武當道茶、瓦倉大米等一批農產品品牌背後,都有一段神秘而動人的故事,賦於了農產品獨特魅力和品牌溢價。
組合拳的實施取得了良好成效。2019年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836個,有效期內「三品一標」企業達2258家,品牌總數達4586個,總量規模位居全國前五位。突出「中國荊楚味、湖北農產品」,統籌安排1億元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宣傳潛江龍蝦、隨州香菇、宜昌蜜桔、洪湖蓮藕、大別山黑山羊、恩施玉露、赤壁青磚茶、京山橋米等產業優勢明顯、成熟度較高、市場基礎較好的區域公用品牌,擴大品牌影響,促進市場開發。
(三)賣出去才是硬道理
拍圖上傳、回復留言、包裝發貨……秭歸縣郭家壩鎮郭家壩村崔敏熟練地進行著,當前正值夏橙上市,他不僅在淘寶開了網店,還開了微店,家裡幾萬斤夏橙幾乎全在網上銷售。
秭歸是全國首個「四季鮮橙」產區,獨特的優勢和良好的品質引得阿里巴巴未來農場、京東、蘇寧鮮果等龍頭電商紛紛聚集。在秭歸,只要懂電腦的基本都開了網店,真正進入了「全民開網店」。
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秭歸臍橙穩居全省單品水果電商交易額第一,已成為我省農村電商「第一果」。
好酒也怕巷子深,品牌再響,賣出去才是硬道理。
優質「山質」多處在天藍地淨、山清水秀之地,然而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也相伴而生,使得富饒的資源「飛」不出大山。
要致富,先修路。連續11年,省委、省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十件實事」,全省建制村通路率達100%,架起通往外界的橋梁。
修公路,還要建「網路」。早在2017年,我省啟動光纖寬帶連接 「千村萬戶」行動,實現全省100%行政村接通寬帶。2018年,省農業農村廳出臺《湖北省農村電商工程三年行動方案》,推動村級電商服務網點在行政村的全覆蓋,農村地區「村村通快遞」,電商物流服務「村村通」。
湖北推進農產品電商出村工程,廣泛對接各類電商平臺,引導農村淘寶、益農信息社進村入戶,從「田頭」到「餐桌」,以最少環節、最短距離、最快速度把恩施硒茶、秭歸臍橙、蘄春蘄艾等名優農產品送到天南海北。2019年農民豐收節期間(8月1日-9月25日),阿里巴巴平臺共銷售湖北農產品2600萬件,比上年同期增加13.2%;淘寶和天貓共銷售湖北地標農產品133個,實現銷售額4400萬元,佔全部銷售總額的5%。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使得湖北一些農產品銷售遇阻。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湖北農產品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引發熱潮。
4月6日晚,央視新聞「謝謝你為湖北拼單」首場直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1萬餘份湖北茶就被搶訂一空;「我為湖北胖三斤」,淘寶直播喊話,10天之內,4000萬斤湖北農產品被搶光,「鄂」字號農產品銷量同比飆升6.6倍;拼多多「湖北優品館」上線一周內,平臺湖北農產品銷量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370%。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營銷方式不斷創新,縣市長帶貨成為新潮流。4月1日以來,武漢、恩施、宜昌等地17位市縣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農產品「打call」,帶貨效果喜人。
一根網線,拉近了田間地頭到直播間的距離,恩施茶葉、房縣小花菇、鄖西綠松石、麻城福白菊等深山農產品觸網騰飛。
從「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到2019年底,潛江龍蝦全產業鏈年產值已超過300億元;秭歸臍橙年綜合產值超過20億元,秭歸縣已培育臍橙億元村3個、5000萬元專業村12個。全省已建設22個省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其中含8個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擁有農產品出口企業450家,出口目的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食用菌、茶業、蔬菜、水果、天然蜂蜜、淡水產品等出口主導產品年出口貨值穩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