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人,你只需要用心去看。」
在兒時,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一位同學,他或許不夠聰明,她或許不夠美麗,又或許,他們身患殘疾。
可就因為他們與其他人的不同,好像與周遭格格不入,而我們,是否又給了他們最大的善意?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我想給大家講一部溫暖的電影《奇蹟男孩》。
它更像是一部關於所有人的成長電影,就像那句話說的,聰明是一種天賦,但是善良是一種選擇。
上面那個帶著小頭盔的男孩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奧吉。他生來面部上就有缺陷,做了27次手術,但這些手術還是沒能讓他看起來像正常人。以至於在上五年級之前,奧吉都是在家接受教育。
即便是出門玩耍,他也會戴著一個頭盔。與其說他害怕別人的注視,或許他更怕別人被嚇到後的反應。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普通的十歲小孩。沒錯,我也做普普通通的事情。我吃冰淇淋。我騎自行車。我打球。在內心深處,我也覺得自己普普通通。不過我知道,一個普通孩子不會在操場上嚇得別的普通孩子失聲尖叫,四散逃開。無論去哪裡,都不會被人一直盯著看。如果我得到一盞神燈,可以許一個願望,我希望自己有一張壓根沒人注意的普普通通的臉。我希望在街上溜達的時候,人們對我視而不見,好讓我可以四處看看。我想:我不普通的唯一原因,是沒有人用普通眼光看我……」
而就在奧吉該上五年級這一年,奧吉的爸爸媽媽準備將奧吉送去學校,畢竟他遲早都得面對並適應這個世界。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奧吉也勇敢的邁出了第一步。
可是結果不出所料,奧吉一走進學校,身邊的同學們都紛紛對他避之不及,而更過分的是,有人用言語攻擊他,嘲笑他,奧吉在學校的第一天並不開心,甚至很羞憤。
他出校門的第一件事,就是帶上他的頭盔,一回到家,就拿起剪刀剪去那個被人嘲笑的小辮子。
他一個人躲在房間。
直到媽媽去找到他,他哭著問道,
"為什麼我會這麼醜?"他告訴媽媽不想去學校了。
奧吉難過的樣子讓媽媽也十分心疼。她告訴奧吉,他並不醜,這只是我們人生的印記,也是屬於我們的一部分。
她說:「每個人的臉上都有印記,你的每次手術都在我的臉上留下了一條皺紋,但是臉只是過去的地圖,而心才是未來的地圖。」
奧吉在媽媽的安撫下情緒慢慢緩和了下來。他最後還是回到了學校,儘管同學們對他依然並不友好。
孩子們厭惡他,他的衣帽間寫滿了「只要你消失,世界才正常」。自認為交到最好的朋友,卻無意間聽到對方說「如果我長成奧吉那樣,我寧願去死。」
但如果你認為這是一部陰暗悲傷的電影就錯了,它的重點是告訴你,怎樣與世界和解?怎樣與自己內心的缺殘和解。
再次回到學校,奧吉有了更加樂觀的心態,更加堅定的內心。甚至在後來好朋友傑克問他為什麼沒想過整容時,他能做到幽默調皮地仰起頭摸摸頭髮回答:「嘿!兄弟,我可是拼了命才讓自己變得這麼帥的。」
奧吉從此學會了對每一個人寬容,不管是嘲笑他、冷落他、還是欺負他的人,他最終都是選擇了原諒。
在遭受了如此多的惡意之後,奧吉卻依然選擇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而在後面,隨著與奧吉的相處越來越多,他的同學們也漸漸學會「尊重」,平等看待,甚至保護他。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片中的校長塔什曼和老師布朗,孩子們的改變與成長離不開他們循循善誘的正確引導。
布朗老師每天都會在黑板上寫下新的箴言,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如果要在正確和善良之間做出選擇,請選擇善良。」
畢業典禮上的教導「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是與人生苦戰」我認為是全片所表達的主旨。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更像當代童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並不是所有"特別"的人都像奧吉一樣,取得了好的結果,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奧吉身邊的同學一般。
大多數的他們,在經歷了嘲笑,傷害,給他們造成了一些不可修復的傷害。這也不僅僅是在校園,也同樣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
電影裡的世界太過單純美好,但影片把「生而為人,很抱歉」,變成了「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
當你看見那些生來殘疾,可是依舊努力生活的人,他們經歷了命運的不公,這是無法改變的,而我們儘管無法切實體會,但我們卻可以給他們多一點點的善意。
寫在最後:
這部電影不是想像的勵志片,沒有過多的苦難描述,但它卻通過一件一件小的衝突讓你鼻子發酸,甚至讓你從頭哭到尾。
有人說,如果你近來心情疲憊,這部電影是個流淚的好藉口。也有人說,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總之,全世界的真善美似乎都在《奇蹟男孩》裡了,值得一看。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謝點讚和關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