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影評」李紅琴的十三次流淚

2020-12-20 鍾鍾書全

影片演了一半,李紅琴出場。從頭哭到尾,她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第一次流淚,驚恐。警察局,因為她是人販子的老婆,而絲毫不被憐惜。蓬頭垢面,蜷縮在牆角。民警幾句關於兒子吉剛的詢問,已經讓她痛徹心扉。三歲的女兒吉芳破門而入,一聲「媽媽」,讓她幾近魂飛魄散。一個成年人抱著自己哭的好像個孩子。要真是孩子該多好……是非曲直都有主觀感受,真情也可以超越血緣。第二次流淚,哀求。因為抱著女兒逃脫,打傷追趕而來的警察被判妨礙公務罪,入獄半年。深圳,福利院。她自認為收拾的幹練妥帖。可是僅僅想看從兩個月撫養至今的女兒一眼,就一眼。被福利院院長視若草芥。她哭著哀求,然後威脅「你要是這樣,就讓我的律師來和你談。」院長笑著搖頭,笑容裡全是嘲諷。第三次流淚,無助。深夜,她透過玻璃摸著女兒想要伸向自己的小手,聽著孩子一句句的泣血哭喊「媽媽,媽媽」而「母女」之間,相隔的何止一道玻璃窗。鏡頭拉遠,看清她是站在二樓空調上,觀眾一陣唏噓。她哭著一步一步爬到地上,哭的站不起來。天地之大,她無依無靠。況且,法律、規定、道德,她都是背離面。

第四次流淚,焦急。陰差陽錯,她找到並且認定了並不得志的小律師高夏。理所當然的被看不起。但她流淚,不為自己,只因為如果想讓女兒回到身邊,唯一途徑是證明孩子不是被拐賣的。親生父母找不到,她希望自己可以收養。可是,高律師根本不信她的話,所有人都不信她的話。她是人販子的老婆啊!不僅不信,甚至沒機會把「證據」講完、講清。淚水從她疲憊不堪的雙眼中層層泛起,她焦急辯解,無濟於事、無人傾聽。第五次流淚,決絕。「嫂子,我一個人在外地打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拒絕了她。但是在小旅館,她含淚說「青山兄弟,你不幫我,我不能逼你。」然後她哭著下跪,說你要多少錢,我求求你。唐青山氣急敗壞,說你這是為難我。她突然平靜,淚水簌簌而落:「兄弟,要麼今晚,你別走了。」在卑微的母愛面前,尊嚴原是這般脆弱不堪。第六次流淚,憤怒。唐青山終於幫她作證,高夏終於做了她的律師。再到福利院,受到的依舊是冷落。因為她是農村人,不能給孩子更好的環境。因為是她是人販子老婆,把孩子還回去,要讓社會輿論如何。如果不算警察局那次孤注一擲的奔逃,這是第一次,她拍案而起。說你們根本是欺負人,為什麼看不起農村人。她哭著控訴,濃重的鄉音裹挾著粗重的鼻音。第七次流淚,孤單。被她認為「老實」的,其實坑害了她一生的男人去世時,她還有一雙兒女;兒子被親生父母領走時,她還有找不到父母的女兒「天天都在等她」;福利院院長一次次回絕她時,她還可以用非常手段去找到人證;有本事的律師不見她不接她電話時,她還能找到願意接受她老家特產的律師高夏;可是,證據用了,律師有了,一切依舊無濟於事。公車上,高律師說「該做的我都做了,我們的緣分到這了。未來,祝你好吧。」她默然地淚溼眼眶。孤單,因為再沒人可以幫她,更因為再也沒有希望。第八次流淚,欣慰。天無絕人之路吧,公車上她看見了路邊的兒子。不管不顧地飛奔而去,孩子自然而然開口喊「媽媽」。她哭得不能自已。「吉剛,你還記得媽媽。」這一刻,任憑法律、規則還是世俗評判都無法阻止真情噴薄而出。這是片中唯一一次,她的眼淚,與「喜悅」關聯。第九次流淚,愧疚。然而,法律規則阻礙不了的,還有人性。人販子的老婆出現在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面前,群情激奮。被圍攻、被暴打,也被當事人田文軍試圖阻止被傷害,阻止,是因為懂得。而正因為這種「換位思考」,讓她在暴力與混亂中呆若木雞。拜倒,下跪,哭到崩潰,揪著田文軍說,對不起。周圍有人叫嚷,對不起有什麼用,孩子還我,我跪你!律師高夏扶起她,衝著人群喊:「你們替她想過嗎?」我想,這句話是替這部電影主創喊的。這句話,也是這部片子的精髓。如果沒有深入了解,如果不能換位思考。人販子的老婆難道不應該被定義為「罪大惡極」麼?「打拐」這個話題,太過沉重。而電影本身並非為了批判,就像真正的悲情並非痛覺尖銳,而是痛感綿長,巨大的漩渦之中,都是可憐可悲的生命。第十次流淚,隱秘。華燈初上,這城市的繁華卻不屬於他們。高夏律師退還了最初收她的五千塊錢,說一定幫她要回女兒,這次免費。她的淚光已經隱現。等到高夏問:「你說你不知道吉剛是拐賣的,是真的不知道麼?」淚水含而不露,她痛苦萬分。「我男人死之前,這輩子永遠不要來深圳。你說我是知道還是不知道。」「法律總比人重要」,言猶在耳。當初的言之鑿鑿的人,現在卻說:「如果是你說的這樣,你就說不知道。」法律,實難丈量人心。第十一次流淚,絕望。法庭上,疲憊「嚴峻」的法官、來勢洶洶的對方律師、理直氣壯「我不是因為恨你,我真的是為孩子好」堅持收養自己女兒的女人。她一雙眼睛四顧張望,隨時關注進展。直到養子生母因為條件不允許被請出法院後,依舊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橫亙在她面前。淚水又順延而下,她扭頭問高夏:「高律師,吉芳是不是不給我了?」高夏無語,她追問一句:「為什麼?」為什麼,誰能回答……第十二次流淚,交付。徹徹底底的絕望之前,她做了最後一次掙扎。兒子的新家附近,她徘徊數天。兒子的生父斬釘截鐵「你要清楚你不是孩子他媽。我最多做到不恨你。」她怯怯地,哭著:「大哥,記得別給孩子吃桃,他會過敏。」這是三年疼愛、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小心呵護的交付。任憑冷言冷語,背過身去,同樣傷痕累累的男人,還是忍不住動容。第十三次流淚,無語。一紙體檢單,白紙黑字,還有護士的親自確定:「你懷孕了。」「不可能,我沒有生育能力。」「誰告訴你的?」「我男人」這個影片裡只出現背影,只在遺像中露出面容、被她口口聲聲稱作「老實」,喚作「我老楊」的男人,是這一場場連環悲劇的始作俑者。然而,死亡既是解脫。死亡即可終結。這個罪惡的靈魂,在這一次次或法律或世道或人心的審判之前,早已灰飛煙滅。單單留下她,去承載這人世中,花樣繁多的傾軋或折磨。然而,那腹中的胎兒又在無聲述說,即便有刻骨的痛楚,生命仍舊在頑強輪迴。長鏡頭,醫院走廊,哭泣的身影。說「無語」不是片中人,而是這篇文章作者本身。這次流淚,百感交集。文字無法言說。至此,流淚十三次,無一雷同。130分鐘,出場時間四分之一不足。趙薇,你確是主角,當之無愧。

相關焦點

  • 趙薇飾演的李紅琴是《親愛的》最溫暖的底色!
    趙薇在《親愛的》裡奉獻了影后級的演出,她把一個滿口土話刻意扮醜的山村婦女李紅琴塑造得絲絲入扣,這位在一個多小時以後才出場的人物當仁不讓的成為影片的女主角,看過電影你才明白,這絕不是因為趙薇的明星地位,而是因為李紅琴這個人物,她的亮相讓整部影片從「打拐」進入另一層面——孩子在被解救以後所引發的親情和倫理衝擊
  • 《親愛的》:「不能生育」卻意外懷孕的李紅琴,才是最悲慘的人物
    文:宿夜花作為陳可辛導演的代表作,電影《親愛的》在2014年上映時便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不僅取得了3.44億不錯的票房成績,更是讓趙薇獲得了第34屆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獎。細心的觀眾會發現,趙薇此次拿影后的戲,並不屬於常規的傳統「大女主」模式。
  • 《親愛的》影評: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田文軍在派出所樓梯裡哭得聲嘶力竭,李紅琴在醫院走廊盡頭哭得涕泗交流,魯曉娟在尋親會大家庭中用哭來贖罪,韓德忠倚牆哭是那般無助……每到一個需要給觀眾以情感迸發交代的時候,陳可辛便有恃無恐地打出哭戲底牌。無意催淚,皆因真實。在一個個光影面孔背後的脆弱就這樣氣若遊絲般的溢出,好在沒有一個觀眾把這個當成過錯。  豐富的淚點遠不足以支撐起《親愛的》的整體脈絡。
  • 《親愛的》影評:當父母毋庸置疑的愛和跨越血緣的愛對峙
    涼意漸深的冬夜,窩在沙發上又看了一遍電影《親愛的》。即使已經看過很多次,但是再看一次,還是能觸動我的心。這部電影邀請了很多實力派演員,超強的演技讓這部電影很出彩。3.44億的票房,是對這部電影的充分肯定。這部分電影裡,我們看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也看到了跨越血緣的愛。
  • 電影《親愛的》影評|在瀕臨崩潰之前找到你
    陳可辛導演的影片《親愛的》抓住拐賣兒童的社會熱點,在表述被拐方的同時以拐賣方的新視角展現了整個事件,從雙視點展現出父母失去孩子的痛苦以及呼籲群眾對拐賣兒童事件的重視。為人父母的李紅琴,影片採用拐賣方的視角描述,同樣表現作為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痛苦。當吉剛被外來人抱走時,她會拼盡全力去追回,足以體現她將吉剛視為己出,給觀眾展現出一個新的拐賣形象,並非平常的新聞報導,被拐賣的兒童會遭到虐待。
  • 如何評價黃渤的電影《親愛的》?
    從《甜蜜蜜》一片搭著來港陸人與金融風暴的順風車,到現在《親愛的》以「拐賣兒童」搏盡眼球。他似乎總能抓住時代的痛處,還能數著鈔票同時給觀眾當頭一棒。不少人在觀看本片後評論到,覺得陳可辛「逃避,沒有給出態度」、「將沉重話題商業包裝」,也有很多聲音說,「他是個聰明的人,一直知道觀眾的淚點在哪裡,什麼題材吃香,市場需要什麼」。
  • 《親愛的》影評:影片最可怕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著名導演陳可辛在2014年的拍攝的電影《親愛的》獲得了眾多的好評,眾多的參演人員也因為這部電影獲得了諸多榮譽。作為一部反映現實的「打拐」題材的電影,導演在故事情節上並沒有設計多麼意想不到的橋段,作品以真實的社會事件為原型,以十分紀實的手法為我們講述了一段動人心脾的故事。
  • 《親愛的》:我曾擁有你,但又失去你,想到就心酸
    2014年出品的《親愛的》,是一部以"打拐"為主題的影片,陳可辛擔任導演,趙薇、黃渤、張譯等眾多實力派演員加盟,成就了這部經典影片。李紅琴的丈夫曾經告訴她,是因為她不能生育,所以只能養別人的孩子,但在影片結尾李紅琴懷孕了。原來不能生育的是丈夫,李紅琴坐在醫院長廊中默默流淚,她這才明白,自己從始至終生活在一個騙局中,想要接回女兒更難了......影片並沒有講述李紅琴與女兒最終的結局,但似乎一切已經盡在不言中。
  • 「聽說?我說!」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可以流淚嗎?
    聽說上周我們發起了一次投票,關於「在心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可以流淚嗎根據大家的投票結果,可以看出選擇YES的票數遠遠多於選擇NO的票數,看來大多數人都覺得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是可以流淚的。本周我們請來資深心理諮詢師,就這問題給大家做一個分享。
  • 親愛的最後結局什麼意思
    不得不說陳可辛導演實在是大師,《親愛的》也是這些年國產電影中,結局處理得最好的幾部電影之一。其實導演並不是意在安排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讓觀眾們去想像主角們圓滿的,或者悲愴的命運。而恰恰是因為這樣「點到即止」的結局,就不會有任何一個角色得到完滿的故事。
  • 觀眾熱議《親愛的》結局 唐青山一角被劉頔演活
    電影《親愛的》趙薇飾演的李紅琴懇求劉頔飾演的唐青山作證電影《親愛的》趙薇飾演李紅琴請劉頔飾演的唐青山為其出面作證    搜狐娛樂訊  電影《親愛的》在國慶黃金周期間票房已經破億  觀眾熱議《親愛的》結局 唐青山一角被劉頔演活  大部分觀眾在觀影后,都對電影《親愛的》結局表示疑問,面對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很多觀眾特別是趙薇的鐵桿粉絲都紛紛議論影片中唯一和李紅琴有關係的青山兄弟(劉頔飾演),有的影迷甚至為趙薇飾演的李紅琴和劉頔飾演的青山兄弟抱著新的猜想。
  • 《親愛的》影評:成於細節敗於野心
    這,應該說,就是《親愛的》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它不夠完美,甚至由於野心太大存在明顯的紕漏之處,可它的題材是無比現實的,演員的表現技巧是近乎圓滿的(即便是張譯、張雨綺這樣的配角),所以就算導演陳可辛錯把苦難當作情懷來展示,最終拿出的是部雷聲大雨點小的作品,你還是會被這樣的電影深深感動。
  • 重溫真實故事改編的《親愛的》,看完有很多感觸
    昨天重溫了《親愛的》,看完後有很多感觸,哭的稀裡譁啦,每個演員的演技在線,很真實。雖然它只是一件漂亮的快速消費品,但是緊湊而真摯,情緒飽滿,感人至深。陳可辛用其嫻熟的電影技法乾淨地敘述了一個現實性的悲劇故事,並包裹上了一層極其溫情的外殼,劇作和表演都值得表揚。
  • 無處安放的親情——評電影《親愛的》主題意蘊
    無處安放的親情一評電影《親愛的》主題意蘊從拐賣兒童的題材上看,《親愛的》不僅是生活寫實,更是社會道德反思,正如傳統媒體熱議過的黑車事件或新媒體發動的關注兒童丟失連結,都曾不斷警示社會以及社會人的道德底線
  • 用技術杜絕劇透,2020 新賽事「IMDB 影評劇透檢測」上線!
    正因如此,AI 研習社的大賽管理員們想出了全新的應對策略,何不利用現有的技術來做出識別劇透類影評的初步 demo——「劇透判別器」呢?整個架構採取了 SSD 的思路,在切片檢測上,通過「套框」的方式,對結果進行回歸。
  • 《親愛的》電影原型:不準備去看 實在是沒錢買票
    戲中:李紅琴(趙薇飾演),為了索回吉芳(小女兒)的撫養權,以身體做交易換取證人作證。終未成功,最後被醫生告知「你懷孕了」。  高永俠的故事,後來成了陳可辛導演電影《親愛的》的題材。片中趙薇飾演的農婦李紅琴,原型就是高永俠。  很多觀眾會記得,在丈夫死後,李紅琴獨自拉扯一雙兒女,6歲的兒子是在深圳打工的丈夫拐來的,更小的女兒是丈夫「在工地撿來的」,隨著小男孩被解救,一天之內,她失去了兩個相依為命的孩子。隨後她來到深圳,既為看看「兒子」,也為討回女兒的撫養權。
  • 林夕寫給「備胎」的2首歌,歌詞刻骨銘心,夜晚聽了會流淚!
    林夕作為樂壇中屈指可數的優秀作詞人,為我們奉獻過許多優秀的作品,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林夕寫給「備胎」的2首歌,歌詞太刻骨銘心,其實是不適合晚上一個人聽的,因為聽了之後會傷心流淚。1.《七友》都說「男不聽七友,女不聽鍾無豔」,這是由梁漢文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在小編開始聽這一首粵語歌曲時,並不知道這是一首寫給「備胎」的歌,只知道旋律好聽,曾經一度陷入單曲循環的狀態。直到後來碰到一段艱難的感情,再回首聽這首歌時,才慢慢明白了歌手要表達的意義。
  • 「影評」中國香港電影《幻愛》:愛情是或不是一種虛構的幻想
    有次與一位女性友人在酒吧小酌,她點出觀看《幻愛》時,因為女主角葉嵐的臺詞而數度感到尷尬不悅,我亦驚覺不同的性別經驗,可能影響我們對電影的直覺感受,但回到對電影的另一層直覺,《幻愛》亦重新召喚出一種對愛的幻想:我們希望別人能代替我們,來肯定我們自己被愛的價值。這種幻想建立在我們認知到它不可能實現的前提下強大。
  • 《親愛的》原型家庭仍在尋子 13年從未放棄惹人淚奔
    2007年10月9日,孫海洋4歲兒子孫卓在深圳被拐,持續尋子13年,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親愛的》。他說兒子被拐5年後,不忍回家見到父母渴望的眼神,才決定再生一個孩子。十三年前,孫海洋一家從湖北來到深圳謀生,就在深圳開了一間包子鋪,可是,就在包子鋪開業的第七天,孫海洋忙完找不到自己的兒子了,隔壁鄰居告訴他兒子跟「親戚」走了,孫海洋意識到自己的孩子被拐了。
  • 「玩具總動員4.影評」主旋律千篇一律感人場面遠遜上集
    【玩具總動員4.影評】主旋律千篇一律感人場面遠遜上集「玩具總動員」系列來到第四集,大家最關心的是,究竟如何拍出新意?畢竟,經過此前三集,玩具們與主人安迪(Andy)的情義已難發展下去。「反鬥奇兵」系列重複出現「失而復得」的冒險戲碼。(《反鬥奇兵4》電影劇照)《反鬥奇兵4》的最大驚喜,乃在死胡同裡闢出新途,並引伸出更深層的哲學道理,創作團隊的創意值得一贊。然而,除此以外,電影別無驚喜,動作冒險場面既已看膩,角色互動笑料亦遜色得多,連帶感動場面也遠遜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