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於六年前第一次登陸電影院,電影裡魁梧的恐龍、貪婪的員工以及恢宏的場面讓人們記憶深刻。故事起源於一隻蚊子吸取恐龍的血後,被琥珀「包裹」沉默在地下。經歷6500年的時光後,人類利用蚊子中恐龍的血液提取DNA,讓上古時代的恐龍再次復活。之後,恐龍與人類發生了一段鬥智鬥勇的故事。
其實,蚊子早在6500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比人類的起源還要早。之後,經過6500年的進化,現在的蚊子每年夏天都在「欺負」著地球人,且傳播各種各樣的疾病威脅人類。根據不完全統計,蚊子可以傳播80多種疾病,比如流腦、瘧疾和登革熱等疾病。
蚊子傳播病毒和細菌的方式屬於生物性傳播,例如乙腦減毒。當蚊子吸收攜帶乙腦減毒的患者後,病毒隨著血液進入蚊子,在蚊子的腸道內生存並繁殖增長。而當蚊子再次叮咬其他人的時候,病毒就會隨著唾液注入到人體內。
那如果蚊子滅絕了,是一件全球恭賀的事情嗎?生物學家勸告全球人,蚊子滅絕將會導致大自然中食物鏈的破裂,生態也受到嚴重的影響。蚊子,在食物鏈中具有很大的爭議,一些科學家認為,蚊子滅絕直接影響全球生物鏈的穩定性。蚊子雖然被人類所厭惡,但卻是很多動物奢求已久的美味。蚊子不僅僅是食蚊魚、蝙蝠的零食,更是北極苔原鳥類的主要食物。
北極苔原的蚊子聚在一起時,就好像是天空中一平方千米的烏雲。北極苔原是全球蚊子最喜愛的聚集的地方,如果此處的蚊子突然滅絕,那麼將會直接影響當地的穩定食物鏈。例如,蜘蛛、蜥蜴和蝙蝠或將隨著蚊子的滅絕而滅絕,而蚊子的天敵將肆無忌憚的「欺負」人類。
但部分生物學家表示,食物鏈是複雜可重疊的。換而言之,食蚊魚、蝙蝠、蜥蜴等動物並不是單單以蚊子為食物,而是有很多替代食物。蚊子的滅絕只能減少食物的種類,並不會對穩定的食物鏈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在2010年的《自然》期刊中,曾報導過一篇文章——一個沒有蚊子的世界。這篇文章明確指出,蚊子的滅絕是一個百利無一害的好事。
簡單來說,當蚊子滅絕後,就會有其它生物填補蚊子的生物鏈空白。不過,人類不會因此就能避免病毒帶來的傳播,甚至很有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嚴重。同時,很多原本以蚊子為食的生物,也會重新選擇其它食物,這會導致食物鏈重新洗牌,很多物種或許會因此而滅絕。
可以說,地球上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和它的價值,人類不應該隨意去消滅任何一種生物。大家說呢?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