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啊不對,搞錯頻道了。😅開頭其實是一個扒歷史的自我檢討環節。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篇推文裡,曾經出現過一個預告:
哇!好神奇!居然是去年的誒!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算出來了,距離預告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250天,幾個咕咕精還沒有把推文給實現!真丟人!(好像和250天這個數字也很符合……)其實想出這篇推文已經是去年4月份的事情了,當時PEW學術討論組的幾位菜雞正好都學到了一些數學歸納法的知識,又有一些初學者感想,就想著出一篇科普,沒想到「下次一定」就咕到了第二年,在春節假期裡終於有時間了,趕緊把這塊大骨頭給啃了!
首先,大家可能會發現,本篇文章的作者和之前似乎不太一樣,是一個名叫PEW學術討論組的看起來就很不靠譜的團隊。這個團隊創立於2020年3月14日,是一個致力於「勤於發問,樂於解惑」的中二小組,由Peter, Eric, Wendy三位菜雞組成,因而取名為PEW。該小組由2名體制內和1名體制外成員組成,目前均就讀於高二。寒假裡,P和W兩位同學終於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並在這裡呈現給大家。多謝大家支持!
在學習數列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匪夷所思的證明題,或者你猜出了答案但發現是一道大題而無法解釋,這時我們就要利用好數學歸納法這個寶貝了。以下是我在學習過程中對於數學歸納法的一點點認識。
引例——認識數學歸納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數學歸納法究竟是個什麼「鬼」。所謂歸納,就是把一堆複雜的東西整理出一個有規律性的東西,就像是把一間雜亂無章的房間整理乾淨。在數學中,我們有兩種歸納法,即完全歸納法(Complete Inductive Reasoning)和不完全歸納法(Imperfect Inductive Reasoning)。
完全歸納法是指把所有的可能全部列舉一遍。比如說現在有一個黑箱,裡面裝著若干個小球,假設裡面有100個球,你摸了99個都是黑色的,但是你不能說剩下的一個一定是黑球,因為你還沒有把所有的情況都分析清楚,可能你運氣很差,恰好剩餘的那個是個白球,那麼這個箱子就不是一個裝有100個黑球的箱子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完全歸納法有它的好處,即所有的可能都被列舉完了,結果是什麼就是什麼,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了,因為它過於麻煩,如果這個箱子裡裝了10000隻球,那麼完全歸納法就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了。而數列不像小球那麼雜亂了,數列的項之間是有一定關係的,因此數列是可以使用不完全歸納法的。
那麼數學歸納法在數列中的運用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多米諾骨牌,多米諾骨牌成功的條件是前一塊牌要推倒下一塊牌。
這就好比數列中an+1和an之間的關係,而後面的多米諾骨牌倒下的最根本的條件是第一塊必須倒下,也就是項數n取值範圍內的第一項必須滿足。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基本地了解數學歸納法在數列中應用的原理了,數學歸納法的一個固定的格式也就由此導出:
① 當n=首項,命題成立;
② 假設n=k時命題成立;
由歸納假設推出n=k+1時命題也成立。
綜上所述,原命題成立。
這個格式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就是前面所說的第一項成立(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倒下),第n項成立(多米諾骨牌中的任意一塊),第n+1項成立(前一塊牌推倒了這一塊,這一塊推倒下一塊)。我們不難想像,假設這個數列第一項成立,然後第二項成立,第三項(理解為第二項的n+1項)成立,然後不斷往後推,這種傳遞性就體現出來了,因此數學歸納法的精髓在於傳遞性。
由歸納假設證明當n=k+1時命題成立可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我們在證明過程中將n=k作為條件代入這一項,然後利用其它的數學知識進行證明(一般需要結合因式分解、基本不等式、放大縮小法等證明方法)。
我們來看一個例題具體操作一下。
分析一下這個例題,這是一道很標準的可以運用數學歸納法證明的一道題目,因為我們很容易可以猜出Sn,但是不好說明。數學歸納法的強大之處也就在這裡,它很巧妙地利用了數列傳遞性的特徵,如果你已經假設n=k成立,那麼接下來證明時這個就可以作為條件來使用,但是不能代入你所猜的式子中,而是代入條件所給的遞推式中,否則證明過程將被視為「忽悠」。我們把這種上面這個例題的做法形象地稱作「先猜後證」。
數學歸納法雖然有它獨特的好處,但是並不是很多題目都適合使用數學歸納法,例如等式/不等式左邊是帶有n的數列而右邊是常數,這時數學歸納法就有弱點了,例如我們看這樣一個證明題:
總之,數學歸納法是一種很巧妙的方法,而且它的格式很規整,所以我們也要嚴格地來進行證明,步驟不能亂,而且數學歸納法可以輔助解決其他問題。
接下來,我們要利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平均值不等式。
看了這些你可能還是有點懵,那麼我們再放一道題目來感受一下。
我們發現數學歸納法可以應用的範圍非常廣,例如這裡的三角函數的問題,再結合上基本不等式,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還是需要仔細觀察,然後巧妙的去使用假設的成立的關係。
看完了體制內同學平時做的小題目,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道體制外小菜雞做的題目吧!怎麼說呢,我們也不能將體制內外的題目完全割裂開來,既然今天都在講數學歸納法,我們就看看各種類型的題目都應該怎麼尋找思路。接下來的這道題,與其說是一道題目,不如說是一次探索,因為在此,我們要證明費馬小定理!!!
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這個定理:
如果p是一個質數,a為自然數,而整數a不是p的倍數,則有ap≡a(mod p)。
費馬小定理(Fermat's little theorem)是數論中的一個重要定理,在1636年由皮埃爾·德·費馬提出。首先,我們先要理解一下該定理,其中的「≡」相信大家在小學奧數中都學過……
它的意義是:兩個整數a、b,若它們除以整數m所得的餘數相等,則稱a與b對於模m同餘或a同餘於b模m,記作:a≡b (mod m),eg:1≡7 (mod 6)。
是不是很容易理解!「=」表示符號左右兩邊數值一樣,「≡」就表示符號左右兩邊餘數相同。
那這個定理有什麼用處呢?
我們可以簡單看一道數論題:計算2100除以13的餘數。這道題是不是很簡單!因為可以暴算!對!啊搞錯了,考試沒法用計算器。也可能計算器功力不夠……
但!用費馬小定理就可以秒殺!首先,根據ap≡a(mod p),再根據mod的性質:如果a≡b(mod n),c≡d(mod n)(其中a,b,c,d均為正整數),那麼ac≡bd(mod n),我們可以得到ap-1≡1(mod p)。那麼213-1≡1(mod 13)。因此:
2100≡212×8+4(mod 13)
≡(212)8×24(mod 13)
≡18×16(mod 13)
≡16(mod 13)
≡3(mod 13)
費馬小定理是不是很強大!!!相信此刻睿智的你一定開始思考,為什麼這個公式可以成立?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證明一下!(大家可以先自行思考一下,看看自己相比幾百年前的數學家有沒有進步)。
證明:如果p是一個質數,a為自然數,而整數a不是p的倍數,則ap-1≡1(mod p)。
每一篇毒雞湯都會有一個精彩的升華,每一篇推文都有一個完美的延(chě)續(dàn)。接下來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上面所有的闡釋和題目都是圍繞第一數學歸納法展開,接下來,就要給大家介紹第二數學歸納法。
第一數學歸納法和第二數學歸納法有什麼區別呢?最明顯的區別是:「第一數學歸納法主要在高中學,第二數學歸納法主要在考研學。」那還有什麼區別嗎?最本質的區別是,在作歸納假設時,第一數學歸納法假設P(n)成立,去證明P(n+1)成立;而第二數學歸納法假設了P(1),…,P(n-1)都成立,在此前提下證出P(n)成立。這一區別有時會給證明帶來很大的麻煩。第二數學歸納法在使用時區別於第一數學歸納法有一下三點不同:
① 開頭需驗證若干項結論成立;
② 假設結論成立;
③ 證明結論成立。
這三點不同其實也是第二數學歸納法的證明方法了。
我們可以看兩道小題目來認識一下第二數學歸納法這個新人物。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道更有意思的小題目,是數學歸納法在平面幾何中的應用。
有這麼香的證明方法,要經常運用才是真理。而數學歸納法是一個強大但又非常規的方法,所以我們在遇到難解的問題時可以考慮一下,但畢竟沒有一勞永逸的法寶,所以考慮問題還是要多想幾種方法,這樣才能使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臨危不懼,從容應對。
文獻參考:
1.《數學奧林匹克小叢書·高中卷-數列與數學歸納法》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馮志剛著 第二版
2.Mathematics-Analysis and Approaches HL 2-Haese 2019.pdf
3. 考研數學龍哥. (2020.Feb.9).2021 考研數學,秒懂第二數學歸納法.Retrieved from: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7411t7Gp?from=search&seid=
7380591851468895963
4.百度百科. 費馬小定理. Retrieved fr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費馬小定理/4776158?fr=aladdin,
date: 2021, Feb 13
5.百度百科. 同餘. Retrieved from:
https://baike.baidu.com/item/同餘定理?fromtitle=同餘&fromid=1432
545, date: 2021, Feb 13
完結撒花!🎉
- 這篇終終終於結束了-
祝大家牛年快樂!!
鑑於本小組咕咕的特性,我們決定再出一個下期預告,下期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