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就業形勢依然不樂觀,很多大學生畢業依然沒有工作,不是工作不對口,就是薪資不理想,或者很多人甚至面試機會都沒有。面對這樣的形勢,出國和考研依然是很多畢業生的最後選擇。
很多單位採用「空中招聘」,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雖然可以選擇家庭辦公,一些特殊企業,因為工作性質導致無法招聘到適合的員工,疫情多久才能結束還是未知。目前的形勢就是:企業喊著找不到人,大學生喊著找不到工作。
對社會是學歷的競爭的誤解
有人說:當今社會,就是學歷的競爭。聽到這話讓人感覺心裡一顫,學歷的競爭,如果買個學歷,是不是可以做到年薪百萬。
說這話的人多少有點不負責任,這話過於片面。如果是高學歷,確實可以在找工作的時候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工作過程中,公司更看重的是個人能力。
高學歷是敲門磚,很多企業確實青睞高等學歷,比如985或者211的畢業生,大企業更喜歡這樣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但是如果他們的個人能力不強,雖然面試通過,在工作過程中依然會被淘汰。
很多大學畢業生,考研存在著不理性的成分,他們只是希望通過考研緩解就業壓力,他們樂觀認為,提高學歷就會提高社會競爭力,這種以學歷為導向的考研,雖然有高學歷,但是學歷和社會需求不匹配,依然長期處於失業的狀態。
高學歷就是高能力,實際是對社會的誤解!
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
遍地都是大學生的現象在延伸,現在已經出現了到處都是研究生學歷的場景,大學畢業似乎成了常態,隨便參加高考就能成為大學生,甚至一些一本大學都是過去二本升級的,雖然是某某大學,但是含金量一般。
在過去,能夠考上大學的都是十分努力的學生,尤其是能考上好大學的,多半是才華橫溢,而如今,考上大學的就是聽話完成了12年教育的人,只要正常參考高考,大學都有的讀,多少混幾年下來,就是一張大學文憑,有的寫著專科,有的寫著本科。
我有一個同學,大學畢業感覺找不到工作,於是去考了一個研究生,是很偏門的研究生,很容易就通過了,全班都感覺他很厲害,結果畢業了情況也差不多,依然是找不到工作,再一次陷入了生活焦慮中。
研究生很多,但是含金量高的越來越少。
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學校應試教育和社會工作需求脫節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後,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不會,所以一些企業不願意招應屆生,也就導致了很多大學生剛畢業就失業,主要還是和個人能力有關,學歷只是輔助的工具而已。
前幾天,上海交通大學的保安崗位招收研究生,可見就業形勢很嚴峻,一些企業對學歷有著明顯的要求,這樣的情況對普通大學生就業不利,但是大環境如此,很多人只能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學歷,至少在學歷上不輸給任何人。
疫情當下的就業形勢
疫情來了,趕跑了很多其他應該來的客人,開學時間被擠兌走了,面試時間擠兌沒了,就連春招也不放過,讓他們從線下變成了線上,疫情當下,大學生的畢業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可能很多人因此失業。
在招聘崗位上,很多研究生高學歷低就業,甚至有研究生搶奪「銷售」崗位,我們都知道,銷售崗位不需要高學歷,只要是普通的專科生或者本科生就足夠了,而研究生也來搶奪這樣的崗位,確實沒給專科生留活路,專科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研究生來面試銷售崗位,難道大學白讀了嗎?
之所以會出現研究生面試銷售的現象,這些研究生的學歷自然水分居多,比如冷門的研究生學歷,或者考上研究生沒有認真對待學業,總之,存在即合理,並不是清華北大的研究生在找銷售工作,和專科生比起來,這些研究生不一定有優勢。
結束語
面對疫情,面對經濟蕭條的壓力,企業不僅在裁員,也在招聘新的員工,在此情況下,作為大學生,我們不該焦慮,抱怨,而是想辦法提高個人能力,應該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習,如果一切都是興趣,跟風,就算有博士學歷,找不到工作,依然是一個有才華的窮人,而這個世界,最多的就是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