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吳謝宇弒母動機曝光: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2021-01-08 木棉教育

「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12月24日開庭的「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吳謝宇首次說出了他的弒母動機。

福州中院開庭審理吳謝宇故意殺人案

一時間,輿論譁然。

2015年7月11日,完美孩子吳謝宇,用啞鈴砸向母親謝天琴的頭部,母親當即死亡。

四年後,吳謝宇在重慶落網。

在眾人的口中,似乎存在兩個吳謝宇。

一個是涉嫌弒母的兇手,愛上性工作者、在酒吧做男模的吳謝宇;另外一個,是優秀、聰明、自律、陽光的「完美」學神。

陪酒時的吳謝宇

這個大家眼中性格開朗、智力卓越、乖巧孝順的完美孩子,到底為什麼會在一夜間,變成一個弒母惡魔?

吳謝宇在庭審中供述犯罪動機稱,自父親去世後,他一直感到心中鬱悶,上大學期間每周去醫院接受治療。

他看了母親的日記和信,感覺母親活得也很累,因此決定把母親殺死後自殺。

但事實是,殺死母親後,吳謝宇選擇了「流浪跟放縱」。

庭審中,吳謝宇多次痛哭,表示非常後悔,願意認罪,也希望被判重罪,但不想被判死刑。

吳謝宇舅舅表示: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們已經原諒他了,他畢竟是我的外甥,是我們的家人,犯下的錯不能全怪他,也希望公安機關能夠法外施恩。

舅舅能原諒他,但九泉之下的媽媽能原諒他嗎?

完美學神VS弒母殺手

吳謝宇一出生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一家三口住在教職工大院,母親熱愛讀書,父親性情溫和,吳謝宇小時候經常跟父親一起打籃球,跟著母親一起看書,一家人非常幸福。

在同學心裡,他是認真自律、極為聰明的超級學霸「宇神」;

在鄰居親戚眼中,他是懂事有禮貌,熱心的好孩子「小宇」;

在父母心裡,他是孝順聽話,優秀又驕傲的兒子。

同時擁有卓越的智商跟靈活的情商,吳謝宇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這一切幸福結束在吳謝宇上高一那一年。

那一年,父親因肝癌去世了。從此,家裡蒙上了一層陰影。

此前三年,為了給爸爸治病,整個家庭已經入不敷出,但是清高的媽媽不願意接受親戚朋友的捐助。

對此,吳謝宇有些微詞:「明明生活得那麼難了,為什麼不接受呢?」

但他沒有說出口。

從此,吳謝宇的身份發生了變化,他不再是媽媽的兒子,而成了「媽媽的媽媽」。

在爸爸去世的那段時間,吳謝宇還安慰過媽媽,說:我會照顧好你一輩子的。

可以想見,還在上高中的他,說出這句承諾,心理壓力該有多大,但是他必須站出來,因為這個時候,媽媽的焦慮情緒非常嚴重了。

當吳謝宇一個人要承擔起媽媽所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內心的煎熬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他沒有任何怨言,因為他相信,只要他考上大學,順利出國,他就不用再被這些情緒裹挾,就能過上自由的生活。

直到 GRE 成績出爐,吳謝宇以超優異成績通過。他知道自己自由的機會來了。

但當他把成績告訴媽媽時,媽媽也開心地提出了自己的陪讀想法 :

「異國他鄉你也照顧不好自己,不如我跟你一起去吧!」

媽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對吳謝宇宛若晴天霹靂。

他一切計劃與努力,因為媽媽的跟隨,即將化為泡影。

吳謝宇不知道怎麼辦了。

於是他選擇殺死母親,也殺死了母親唯一的孩子。

絞殺式的親子關係,

註定兩敗俱傷

吳謝宇在做筆錄時說,有次他跟媽媽提過一次,大概意思是自己想自殺。

他媽媽回了一句:「你想自殺?那我也活不了了,我也想死。如果你要自殺,那不如我先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吳謝宇心裡那顆惡之花從此開始野蠻生長。

因為他能感覺到媽媽的痛苦,自己也活得太痛苦了。

他看了母親的日記和信,感覺母親活得很累,他自己在上大學期間,心理問題愈發嚴重,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因此每周去醫院接受治療。

他必須事事完美,只有完美,才能在媽媽荒蕪的心上種上一朵玫瑰,給媽媽活下去的希望。

因為對媽媽來說,最大的補償,就是自己。

謝天琴同事說,每次她談起兒子的時候,眼睛都是充滿光芒的。

吳謝宇,是完美的,他的完美是為了讓媽媽更愛他,完美不僅是媽媽的要求,更是吳謝宇取悅媽媽的手段,也是媽媽的變相要求。

但當一個孩子想方設法去取悅母親時,這段關係已經有問題了。

吳謝宇的悲劇,是媽媽謝天琴造成的,謝天琴的悲劇,是她的精神狀態造成的。

這種關係其實就是——絞殺式的親子關係。

在這樣的家庭裡,父母一方會有一定程度的某種心理依賴,當這種心理依賴指向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成為被絞殺的對象。

在絞殺式的親子關係裡,你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因為你的死,帶走了我所有的恨,卻留下了愛的回憶。所以,到最後吳謝宇幾乎是放棄了所有的反抗的欲望。

如果不是他跟舅舅發的那個簡訊,媽媽的屍體被發現的時間可能會更晚。

可以說他在「自投羅網」。

極度焦慮的媽媽,極力將孩子捆綁在身邊。

那個時候最悲慘的是孩子,他被限制,被禁錮,他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為何被殺的總是母親?

最近幾年發生的親子悲劇,幾乎都是乖巧完美的孩子對母親的傷害,為何被殺的總是母親?

原因是什麼?

被捕一年半後,吳謝宇在法庭上進行了自我剖析:

在他看來,他的變化源自於父親的病逝。

「爸爸不在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

「爸爸離去後,沉默寡言的媽媽默默承擔了很多,好多事不和我說,不讓我操心」。

是的,吳謝宇性格的轉折點就是源於父親的去世。

吳爸爸在世的時候,會帶著他去打籃球,通過籃球,他給了吳謝宇一個能夠宣洩的途徑,讓他不至於失去所有的快樂。

而吳爸爸去世以後,吳謝宇唯一的情緒宣洩途徑也沒有了。內心情緒的天平徹底傾斜到痛苦的一側,為什麼?

正常情況下,失去父親或母親,會對孩子造成沉重的打擊,但情感的天平不至於傾斜到這樣的程度。

因為父親的角色和能量一直被低估了。

父親去世,孩子和母親應該互為守護神和精神支柱,這種依賴關心應該是良性的,而不是一方完全成為另一方的一切,這樣的愛是畸形和危險的。

之前俄羅斯的一個動畫片《臍帶》或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

因為媽媽跟孩子本就是一體的,她們本質是一個人。

媽媽深愛著孩子,更離不開孩子,她們不僅把孩子看成孩子,更把他們看成了另一個自己。

但事實上,媽媽是孩子的母體,但不該是教育的祭品。

媽媽不能為了孩子賠上一生,也不能要求孩子為自己一生的幸福負責。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太過窒息的愛,傷的是孩子,更是自己。

而父親,在母親跟孩子羈絆的過程中,也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這一點卻常常被忽略。

缺席的丈夫,絕對不能做一個甩手掌柜。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自身後天的努力,80%取決於他的父親。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你能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爸爸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在母親跟孩子關係緊張的時候,爸爸是調節器和解壓閥;

在母親跟孩子十分和諧的時候,爸爸是頂梁柱和大英雄。

不管爸爸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請確保的是,爸爸一定是在場的,看得見的,一定是能給予能量的。

只有父親和母親都在孩子的心中有分量,有影響力,哪怕一方不幸先走,也能保證剩下的那兩個人能幸福快樂地給彼此能量,而不是整個家庭頓時變成廢墟。

這是做父母的修行,也是對孩子的負責。

孩子的一生從來沒有暫停鍵,那些失去的美好,壓抑的精神,心理的創傷,丟了就再也回不來。

而家長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的成長,守護和完成孩子的夢想。

*作者:教育編輯部秦一。來源:教育致力於為0~15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通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註: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北大學霸弒母受審:稱媽媽像將死的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馬爾克斯《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4月21日,弒母后逃逸三年的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乘機時被警方抓獲。吳謝宇消失的「三年」,沒人知道他究竟在哪裡?有人猜測,他很有可能已經遠遁海外,或者在荒山野嶺畏罪自殺。
  • 北大弒母高材生吳謝宇:媽媽像死前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2020年12月24日,被捕一年半的吳謝宇走上被告席,接受審判。福州中院第二法庭的庭審現場,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吳謝宇,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在庭審現場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吳謝宇在庭審現場連續20分鐘的可以說是發言引經據典、邏輯清楚。
  • 北大吳謝宇弒母動機曝光:「我殺媽媽是為了幫她解脫」
    作者:時雨,來源:智慧行學院(wisdom-bank)12月24日,「北大吳謝宇弒母案」正式開庭。 距離這起案件發生時,已經過去了1990天。但寡言的母親為了不耽誤他,把很多事情都藏在了心裡,不和他講。吳謝宇稱:從那之後,自己就「病了」,多次陷入抑鬱,想要自殺。「不能把媽媽單獨留在這個世界上,她本來就很苦」;「只有和媽媽一起死了,一家就團聚了」。只是故事的最後,卻變成母親慘死,兒子卻逃之夭夭了呢?因為當他趁著母親彎腰脫鞋,把槓鈴砸向母親,看到母親倒下的那刻,他覺得太可憐了,於是放棄了自殺。
  • 字字誅心:「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一個是涉嫌弒母的兇手,愛上性工作者、在酒吧做男模的吳謝宇;另外一個,是優秀、聰明、自律、陽光的「完美」學神。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的性格卻是一個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令人難以置信。他看了母親的日記和信,感覺母親活得也很累,因此決定把母親殺死後自殺。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專家回應 吳謝宇法庭講述作案細節旁聽者直呼不...
    12月24日,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開庭審理,吳謝宇當場多次痛哭,自述作案動機與細節,旁聽者直呼不可思議。據媒體披露,吳謝宇在庭上供述自己的弒母動機是:「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他自述因為覺得父親去世後,母親很痛苦,於是他想到幫助母親「解脫」。2015年春節形成這個想法後,4月份起吳謝宇就開始策劃殺害母親一事。
  • 「媽媽像死前的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爸爸離去後,沉默寡言的媽媽默默承擔了很多,「好多事不和我說,不讓我操心」。他稱,這種氛圍讓他形成了長期的陰影,自己的內心世界很孤獨。在北京學習時期,他心理狀況發生更大變化,開始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他決定殺死媽媽,讓她「解脫」。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講述作案過程時,他痛哭悔罪,覺得對不起父母。
  • 【關注】吳謝宇談作案細節,稱媽媽像死前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
    在北京學習時期,他心理狀況發生更大變化,開始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他決定殺死媽媽,讓她「解脫」。 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講述作案過程時,他痛哭悔罪,覺得對不起父母。他說,當時的他太自以為是了,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如果當時有人給予一些及時的開導,或許就不會這麼做。
  • 「雙面北大神童」吳謝宇弒母案今日開庭,稱殺母是幫她解脫
    接著,「謝天琴」向學校提出了辭職(寄信),並且走的時候招呼都沒打,就這樣,謝天琴「消失」在眾人的視野裡,大家都以為她已經和兒子去美國了。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女人已經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下,借錢簡訊、辭職信,均出自吳謝宇之手。
  • ...吳謝宇:媽媽像死前林黛玉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弒母原因...
    被捕一年半後,12月24日,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吳謝宇走上被告席,接受審判。「在福州中院第二法庭的庭審現場,這位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
  • 如何看待吳謝宇弒母動機?撇開犯罪事實談動機,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吳謝宇其人,坦白地說,的確是一個才子,而且還是一個貼有「北大」標籤的才子。其智商之高,別的都不說,單是那「北大」二字就足以讓人掂量掂量其中的含金量。套用一句大白話就是:吳謝宇的高智商沒啥說的,就一個字:服!但吳謝宇的情商呢?很多人都認為其情商即使不是負指標,也是有限得緊的個位數。要不,怎麼能幹出弒母那樣的滔天大惡?那問題來了:情商高的人就一定不會犯罪嗎?
  • 【法治新聞】北大「雙面神童」吳謝宇弒母案今日開庭 稱殺母是幫她解脫
    接著,「謝天琴」向學校提出了辭職(寄信),並且走的時候招呼都沒打,就這樣,謝天琴「消失」在眾人的視野裡,大家都以為她已經和兒子去美國了。此時的人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女人已經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下,借錢簡訊、辭職信,均出自吳謝宇之手。而吳謝宇殺母,其實早有預謀,根據警方調查顯示,早在2015年6月,吳謝宇就已經網購了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墊、防潮劑、抽溼器等物。
  • 北大天之驕子吳謝宇,弒母案開庭!曾解釋道:幫媽媽解脫
    【北大本科,天之驕子,前程璀璨,為何走上一條不歸路】吳謝宇案那麼多年後,終於要開庭了。案件本身過程不複雜,看新聞報導說,吳謝宇在趁著母親換鞋的時候用啞鈴砸死了她,他把母親的屍體用活性炭等層層包裹,並在案發現場安裝好了監控攝像頭,警察來現場偵察他可以隨時監控到。
  • 吳謝宇首談弒母原音,表示是因為「媽媽對我太好了」
    北大學霸吳謝宇殘忍弒母一案近日在江西開庭審理,四年前吳謝宇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並且分身,隨後又詐騙親友巨款,因為其殺人手段殘忍加上其北大學霸的身份,吳謝宇的事件也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吳謝宇身邊人都對此表示驚訝,因為受害人謝天琴對兒子非常好,母子倆從未有過矛盾,那麼吳謝宇為何弒母
  • 吳謝宇談作案細節,稱媽媽像即將死亡的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在北京學習時期,他心理狀況發生更大變化,開始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他決定殺死媽媽,讓她「解脫」。 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講述作案過程時,他痛哭悔罪,覺得對不起父母。他說,當時的他太自以為是了,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如果當時有人給予一些及時的開導,或許就不會這麼做。 對於量刑,吳謝宇說,法院可以對他重判,但他現在還有勞動能力,還能為社會幹點活。
  • 北大弒母案兇手自曝行兇動機,稱母親像林黛玉,殺她後能一家團聚
    2020年12月24日,北大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這也是吳謝宇在庭審現場第一次情緒激動,放聲痛哭。媽媽像去世前的"林黛玉"2016年2月14日,在所有人都沉浸在節日的甜蜜中時,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發現一具被包裹成"木乃伊"的女屍。據警方通報顯示,該屍體為校職工謝天琴,她的兒子吳謝宇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 吳謝宇談作案細節,稱媽媽像死前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在北京學習時期,他心理狀況發生更大變化,開始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他決定殺死媽媽,讓她「解脫」。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講述作案過程時,他痛哭悔罪,覺得對不起父母。他說,當時的他太自以為是了,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如果當時有人給予一些及時的開導,或許就不會這麼做。對於量刑,吳謝宇說,法院可以對他重判,但他現在還有勞動能力,還能為社會幹點活。
  • 你相信吳謝宇殺母,是為了幫媽媽解脫?
    今天我想對「彬彬有法」的讀者說,我個人認為吳的話不可信,法官也不會採信。原因有三: 1、死者被害前的表現 2015年7月5日,謝天琴(被吳謝宇殺害的母親)給親戚謝瑤打電話,謝瑤回憶:「她很高興,說小宇已經放假回家。過幾天帶他回老家看望外婆。」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於今日在福州開庭審理!案件過程回顧
    其作案後封死了住處,將母親屍體用塑料布層層包裹,還放入了活性炭吸臭。弒母后,吳謝宇還以母親名義貸款。死者謝天琴是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的歷史老師。一位2008年畢業的學生稱,高一時,謝天琴曾經是班主任。她說,2005年其獨自一人到福州讀書,謝老師平時話不多,挺內向的,與人交往不多,但對人很好,很疼愛學生,「我想家,她還帶我去她家吃飯,很細心。」
  • 「殺媽媽是為了幫她解脫」| 北大性癮才子的分裂人生
    「弒母」終於有了一個「理由」——吳謝宇說,殺害母親,是為了幫她「解脫」。 吳謝宇說,父親去世後,母親「很痛苦」,會在紙上寫 「我要去陪你」,「老公我很想念你」之類的話。他曾嘗試開導母親,但無論怎麼做母親都不快樂。為了「幫媽媽解脫」,他選擇殺了母親。
  • 為何弒母?吳謝宇庭審從容冷靜、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專家分析
    福州中院  據媒體披露  吳謝宇在庭上供述自己的弒母動機是  「不如和我媽一起死,  只有在談到弒母細節時,「此前情緒穩定的吳謝宇發抖。」看到母親死後慘狀時,庭上的吳謝宇「哆嗦著身體說『好可怕、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