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輿情服務的機遇與挑戰

2020-12-13 人民網傳媒

輿情服務在進行行業規範和整合的同時,正面臨著大數據挑戰。本文從信息濃縮、數據深挖、關聯輿情構建與跟蹤、大輿情等層面,深入分析並提出大數據時代輿情服務的應對建議。

濃縮海量信息抵抗「數據爆炸」

「信息超載」「數據爆炸」將人們變為機械的信息查詢者。在過剩的信息海洋裡,閱讀由享受變為負擔。美國、日本近年來的信息吸收率僅為10%左右。曾經公務繁忙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說,就理解和領會能力而言,頭腦中塞滿東西和頭腦中空空如也同樣糟糕。也因此,能夠在短時間內消費最大信息量的「淺閱讀」成了大數據時代最大的閱讀變革。從輿情產品服務的角度看,濃縮海量信息,抵抗「數據爆炸」已成基本要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在信息廣度上作文章,最大可能去抓取數據信息。同時掌握數據抓取能力與輿情解讀能力將是未來輿情分析的必備技能。另一方面,輿情分析人員需要對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件,給予一種更加平易的解讀方式。

強化數據深挖實現「信息增值」

提高輿情產品質量的關鍵,在於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這就要求分析人員提高對信息的鑑別力、萃取力、掌控力,對數據進行生產、分析和解讀,探索一條為用戶提供分眾化服務的信息增值之路。

目前,已有美國大學專門開設了研究大數據技術的課程,培養下一代的「數據科學家」。在國內,情況更不容樂觀,很多輿情服務機構甚至沒有專門的數據管理、分析部門和專業分析團隊。未來需要一批有較高學習能力、分析能力、知識水平的數據從業人員佔據輿情服務重鎮。

構建關聯輿情消除「信息孤島」

目前我國信息化應用水平參差不齊,政府和企業不同的部門之間都存在「信息孤島」問題:有多少個部門就有多少個信息系統,每個系統都有自己的資料庫、應用軟體和用戶界面,完全是獨立的體系,阻礙了數據的互通互聯。輿情機構提供的個案分析已不能滿足政府和企業的資訊需求,協助對方消除「信息孤島」越來越緊迫。

作為政府和企業的資訊提供者,輿情服務機構需把握未來幾年大數據在公共及企業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充分整合政府和企業的數據資產,進而完善對方的決策流程。通過搭建關聯領域的資料庫、輿情基礎資料庫等,在輿情預警、研判、應對、決策等環節,豐富和完善決策參考體系。屆時,輿情和數據服務不再局限於個案分析,同時需要跟蹤關聯輿情,不再局限於危機解決,還要輔之以決策參考。

跟蹤關聯數據提高趨勢研判

大數據的核心和目標就是預測。輿情等數據分析機構從網際網路浩如煙海的數據中挖掘信息、判斷趨勢、提高效益已有實際應用。在美國中央情報局,情報人員通過抓取海量數據來追蹤恐怖分子和監控社會情緒,首席技術官格斯?漢特稱,在「阿拉伯之春」中,大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多少人和哪些人正在從溫和立場變得更為激進,並「算出」誰可能會採取對某些人有害的行動。

在大數據時代,決策行為將更多地基於數據、分析和事實做出。鑑於此,2012年3月29日美國政府發布的《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提出,應當通過對海量和複雜的數字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從中獲得真知灼見,以提升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預測能力。具體到輿情服務,分析人員要不斷增強關聯輿情信息的分析和預測,把服務的重點從單純的收集有效數據向對輿情的深入研判拓展,從注重「靜態收集」向注重「動態跟蹤」拓展,從致力「反映問題」向致力「解決問題」拓展,使輿情產品「更快」——預警快、決策?快。

樹立大輿情觀念拓展服務邊界

提起輿情監測,人們更多想到網絡輿情,忽略了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輿論情況。輿情服務與社會調查結合不足,甚至直接把網絡觀點整理後報送給客戶,難免對決策產生誤導。如幾年前,對於假期增減的網絡投票,有機構打著尊重民意的旗號,在網上和其他媒體做調查,而最後的結果卻與很多民眾真實意見相左,破壞了輿情服務的公信?力。

輿情服務機構應樹立大輿情觀念,使輿情服務的主體和邊界「更全」。這裡的大輿情,強調大數據的關聯性,橫向看,將服務主體延伸至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各領域;縱向看,將產品內容延伸至包括輿情預警到決策方案在內的各環節。

網絡輿情分析、社會調查和效果研究相整合,不但拓展了輿情服務的邊界,同時使輿情產品更科學、嚴謹,避免誤判。(作者單位:新華社重慶分社輿情部)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時代之下,企業統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到來,企業統計在大數據時代需要把握時代的機遇,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相關數據進行有力的分析,使得統計工作有效的應對的大數據時代的挑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行業都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 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的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的機遇與挑戰——2020新經濟統計 線上論壇成功召開 2020本次活動採用線上形式,數十位行業大咖、專家學者雲集雲端,縱論行業大勢,發表真知灼見。次日,本次論壇的部分專家學者再次通過網絡對大數據和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新經濟統計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於中國新經濟統計領域的知識體系如何完善與實踐應用指明了方向,非常及時且富有意義。
  • 大數據時代的圖書館服務策略淺析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圖書館的服務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機遇。本文首先對大數據的概念、特點等進行闡述,分析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圖書館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要進行創新和改革的服務內容,最後對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提出可借鑑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應對大數據時代對圖書館服務體系帶來的影響,制定出適合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體系。
  •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新媒體輿情分析模型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輿論累積不斷地加速,新媒體輿情呈現出明顯的大數據特徵。因此,將大數據處理技術與網絡輿情分析工作相結合,構建新媒體輿情分析模型,探索以微信、微博為載體的網絡輿情管理方法,並對現有管理模式下出現的各類問題加以分析研究,不斷加強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施途徑,從而構建良好的校園和網絡環境。
  •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在中國城鎮化戰略的發展機遇論壇上,和君諮詢集團副總裁王昱詳解了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城鎮化的思考之五】  王昱:詳解大覺醒時代的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5日訊(記者 侯青伶)「中國城鎮化處於怎樣的背景之下?大覺醒時代!」
  • ​孫家廣院士:大數據軟體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光刻技術進一步發展,終端設備和邊緣設備的數據處理能力持續提高,雲、端與邊緣計算結合,實現低成本海量可用計算資源。2019 年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生態圈中,最活躍的領域包括:大數據基礎設施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數據資源服務、數據源管理及API服務、跨平臺數據存儲及分析服務,開源大數據軟體工具,以及在各個垂直領域的產業大數據應用和企業大數據應用。
  • 優捷信達參加中國軟體大會 推廣輿情監測系統
    近日,國內領先的輿情監測與口碑調研公司優捷信達科技參加2013年中國軟體大會,與多家企業機構高層人士溝通了網絡營銷及新媒體海量資訊時代利用輿情帶動引導網絡營銷的觀點。現場來賓深刻認識到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利用好網絡工具和網絡上的信息,是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關鍵。
  • 國內權威數據專家、學者福州論道「數據科學研究的挑戰與機遇」
    研討會現場 東南網記者張立慶攝東南網11月22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21日-22日,「數據科學研究的挑戰與機遇」研討會在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15所高校的數據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匯聚福州,
  • 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如何引航醫療未來
    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如何引航醫療未來 原標題:   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飛速發展,成為各行各業變革與創新的核心引擎。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醫療行業也面臨著重要的契機與挑戰。
  • 數字人文時代英語專業的機遇與挑戰
    同濟大學副校長呂培明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歡迎學界專家同仁蒞臨本次盛會共議理工院校英語專業在新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彭青龍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風起雲湧,我們無法迴避科技變革對英語教學與科研的影響,只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英語專業發展新格局。對此,他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包括英語專業在內的外國語言文學的學科培養體系,所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學生培養的目標在於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解決現實中的「真問題」。第二,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學科素養、中文素養和科技素養。
  • 樂思輿情用大數據告訴你有哪些不錯的輿情監測系統
    以我多年使用輿情系統的經歷看來,網絡輿情監測系統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信息全面、及時;此外,在滿足基本條件後,如何能夠讓我們在使用監控軟體的過程中省時省力也是重要的參考點,這就涉及到輿情監測軟體設計是否人性化;可視化強,也是重要元素,一目了然,我們的全網輿情趨勢分布;定期生成報告,有助於我們調整後期的輿情應對方案,以及品牌網絡輿情管理。
  • 養老進入大數據時代,一號護工智慧養老迎來機遇
    在峰會上,與會嘉賓並為2018養老十大品牌獲獎企業頒獎,以一號護工為首的應用大數據系統進行養老服務的十大企業榮獲「2018智慧養老十大品牌」殊榮。 在展覽會上,記者發現,與往屆不同的是,網際網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成為本屆養老產業博覽會上最大看點。
  • 年終特輯:100位輿情分析師眼中的2020與2021
    研究員 | 曲曉程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規劃啟幕的時代交匯點回首媒體融合走過的六年道路,創新與突破並存,機遇與挑戰共生。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加速了網絡世界與現實空間的深度交融,新冠疫情更是為5G、人工智慧等技術落地應用按下了加速鍵。當出圈、跨界成為新的可能,媒體,將不止於媒體。
  • 金融科技「雙刃劍」:金融服務創新有機遇 金融安全面臨新挑戰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在論壇上談道,在數字經濟崛起的過程當中,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和金融業務深度融合,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為金融科技、金融服務創新提供了機遇,提升了金融領域服務實體經濟的象徵,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
  • 重磅報告發布:《2020年網際網路輿情形勢分析與展望》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今天發布《2020年網際網路輿情形勢分析與展望》(下稱報告),報告從數據維度分析了今年以來的熱點輿情,並指出,今年的輿情形勢呈現出與疫情交織的特點,各方多措並舉克服疫情影響,推動各領域回到正軌並謀求創新發展。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社交媒體時代的美國網絡輿情治理困境,對社交媒體日益發達的中國殷鑑不遠。中國必須審慎看待網際網路社交媒體蘊藏的巨大政治資源,辯證研判民主政治「數字模式」的影響,避免社會治理滑向網絡民粹主義陷阱,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網絡傳播與輿情治理規律,建構政府、行業、用戶等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網絡輿情治理格局。
  • 金海:數據處理的時效性是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金海教授作大數據處理的技術挑戰及應用的主旨報告  大會現場,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金海教授為大會作大數據處理的技術挑戰及應用的主旨報告。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非常高興有機會到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的年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在大數據處理方面的一些挑戰。我這個報告稍微偏技術一點,但是我覺得對我們整個軟體行業的發展可能起到一個提醒作用,因為大數據處理面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我先從例子講起,這是2017年的雙11,舉了兩組數據,大家都知道人造狂歡節。但是這個人造的狂歡節是我們大數據處理面臨的最大一次挑戰。
  • 大數據時代統計工作面臨哪些挑戰
    ■ 胡胤     近幾年來,「大數據時代」可以說是最為熱點的詞彙之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它不僅包括對數字信息的處理,也囊括了文字、視頻、音頻等信息記錄。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統計工作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也提出了更加艱巨的挑戰。
  • 從危機和挑戰中 抓住機遇創造機遇
    抓住機遇,也就意味著自身主觀願望與外界有利客觀條件緊密地結合起來。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總有一些關鍵的節點、關鍵的時期,也常常因此面臨許多重要轉折,或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事業獲得大發展,或與機遇擦肩而過,跟不上時代,逐漸落後。也就是說,在歷史轉折時期能否抓住機遇,對一個民族和國家常常攸關存亡。
  • 俞敏洪: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有哪些
    9月5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出席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分析了疫情給教育帶來的直接影響,並詳細闡述了他眼中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