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和熊》:孩子靜悄悄,準是在作妖,別以為逃避可以解決問題

2020-12-25 飯飯媽媽育兒

文丨飯飯媽

在父母的想法之中,孩子是怎樣的呢?調皮的、淘氣的、愚蠢的,確實這也有可能是很多父母評價自家孩子所會使用的詞彙。

甚至有些時候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還會感到異常的煩躁,不願意孩子來打擾自己。

特別是每天回到家裡面想睡覺,這時候孩子卻在一旁搗亂,就讓父母感到異常的生氣,有時候控制不住脾氣,還會衝孩子發火,甚至對孩子扇耳光。

玲玲家的孩子今年5歲了,因為孩子去幼兒園上學,所以她就在家附近找了一個比較輕鬆點的工作。

雖然工作有些輕鬆,但是上了一天的班也是很累的,可是每次回到家之後,孩子都要纏著她讓她講故事,或者陪她一起玩。

不過對於玲玲來說,剛回家就是希望能夠躺在床上稍稍休息一下,不願意有任何人打擾。

有一天玲玲照常回家之後,她剛躺在床上睡覺,孩子就黏糊糊的跑過來,說是要和媽媽一起玩。

當時玲玲太困了,沒有理自家孩子就選擇了裝睡,本以為孩子會安安靜靜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沒想到在她不理孩子的時候,孩子拿起了自己的水彩筆,在牆上亂塗亂畫。

看到這樣的情況,玲玲只得感嘆一句:裝睡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孩子將家裡弄得這麼亂,她也沒有任何的方法去教育懲罰他。

相信這樣的情況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之時,都會遇到相同的情形,看到孩子做出一些淘氣事兒,爸爸媽媽不願意參與就會視而不見裝睡,不願意理睬。

除此之外,有一部分父母明明知道在現階段答應孩子的要求很重要,但是他們就是希望讓孩子能夠延遲滿足。

可是到頭來,除了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還有可能讓自己更加的疲憊。

01《瑪莎和熊》:假裝看不見,或許會讓孩子更放肆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個案例之外,其實最近豆瓣評分9.6的這部動畫片也向我們展示了「假裝看不見,孩子更放肆」的道理。

在《瑪莎和熊》這部動畫片之中,所表達的就是一個女孩瑪莎和大自然的動物熊熊之間的友誼。

因為熊熊面對瑪莎之時,所表現出來的也是比較耐心的狀態,所以瑪莎在和熊熊相處時大多不太忌諱。

而在冬天熊熊想要冬眠,甚至掛了一個牌子在外面告訴別人不要打擾自己,看到這樣的情況,瑪莎卻什麼都不管直接闖進去,希望熊熊能夠陪她一起玩。

可是熊熊為了逃避瑪莎對於自己的折磨,也不願意跟瑪莎一起玩,自然而然會選擇裝睡的方式,所以他就躺著從來沒有理睬瑪莎。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瑪莎自己也不可能閒著等著熊熊起來,而是在屋子裡亂蹦亂跳。

當時她還撓熊熊的腳底,看到熊熊什麼反應都沒有,她就不得以尋找樂趣,後來在雜物間之中引來了一群蜜蜂,只能由熊熊能夠去收拾爛攤子。

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就不得不讓我們反思:與其在一開始忽視孩子的訴求,最後去收拾爛攤子,還不如一開始選擇好的方式和孩子更好的相處。

畢竟孩子闖禍之後,他們也不可能有能力去收拾爛攤子,這時候只有父母來替他們收拾,那麼早收拾和晚上收拾又有什麼區別呢?你們說是嗎?

當然這也表現出來很多父母內心當中,希望自家孩子能夠有延遲滿足心理的狀態。

確實之前也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那些具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或許長大之後會更加的優秀,但是這種概率性的研究真的能夠代表所有孩子嗎?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孩子靜悄悄準是在捉妖。當孩子異常安靜不願意打擾父母時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在尋找自己的樂趣。

而這樣的樂趣又是在好奇心極其明顯的情況之下出現,自然而然具有破壞性殺傷力,或許之後所出現的結局更是讓人無法控制。

那麼我們也必須了解清楚延遲滿足所帶來的問題,不滿足孩子的訴求,結局可能更可怕。

02延遲滿足背後的傷痛,父母不能看不見,對孩子影響明顯

我們應該清楚的是,所謂的延遲滿足展現出來的是父母對於孩子能力的培養,希望他們能夠明白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須經歷一定的苦難。

而心理學家對於延遲滿足有這樣的解釋:孩子對於他可能得到的東西有一定的預判,並且能夠堅持下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這樣的道理在生活之中常常應驗,但是真的適用於任何一個孩子嗎?就像在動畫片裡面所提到的瑪莎和熊。

在熊熊的想法之中,自然而然希望瑪莎能夠理解它冬眠的需求,延遲自己內心想要和熊熊玩耍的想法。

但實際上,瑪莎並不願意去理解熊熊,而只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走,這也是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大部分孩子相同的。

畢竟在這個過程之中,孩子內心不分你我他,總是會考慮到自己現在的需求,以及是否能夠被滿足?不被滿足之後,又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這也是他們所無法控制的。

內心缺乏安全感孩子永遠都是最為單純天真的人,他們所做的所有事情從來都沒有故意說,而是自己在現階段最真實的表達。

所以,看到熊熊裝睡,她也無法理解,但是熊熊又不願意起來,這時候只能自己找樂趣。

但是在這個時間段裡,瑪莎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一定是缺乏安全感的,因為她沒有人可以陪伴,特別的孤獨。

自我樂趣的展現很多父母總是表現出來孩子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的狀態,所以不管孩子做什麼都會跟在他們一旁,幫助他們保護自己。

有些時候孩子還會異常的煩躁,不願意爸爸媽媽像個跟屁蟲一樣,希望能夠表達自我。

加上孩子轉移注意力的能力也比較強,延遲滿足之後,他們或許不能等待,而只能選擇另外一個目標,這時候搗亂淘氣可能正是他們的常態。

03作為父母,到底應該如何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溝通呢?

任何人在有訴求之時,他們希望能夠得到反饋,所以,孩子願意和爸爸媽媽接觸之時,就是他們內心需求最為旺盛的階段。

如果父母表示出來延遲滿足的狀態,希望他們能夠稍微等一下,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傷害到他們。

因為父母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但是孩子卻不具備。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溝通,而不是等到他們作妖之後,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訓斥和指責。

1視而不見不是處理問題的最佳方式

或許父母會認為自己裝睡孩子看不出來,但是根據一些兒童教育專家的研究,他們也發現孩子的智力,使得他們對於外界事物的具有極強的觀察能力、敏銳能力,同時能夠輕易的戳破父母的破綻。

所以,如果父母希望通過視而不見的方式去掩蓋事情的本質,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憤怒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對於瑪莎來說,僅僅只是搗亂了一個儲物室,但是對於現實生活中的孩子,他們所做出來的一些舉動可能是父母難以想像的,比較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一些悲劇呢。

2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既然孩子已經具有理解能力,以及和父母交流溝通的能力,為什么爸爸媽媽不願意向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呢?

「明明今天媽媽太累了,你可以自己在一旁玩嗎?等會媽媽起來了之後和你一起玩好嗎」?

這樣簡單直接的話語,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也告知了孩子,讓孩子接收到了訊息,那麼孩子可能就不會再胡攪蠻纏,甚至搗亂了, 而是會選擇等待。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會認為他們不願意妥協,有些時候直接會選擇忽視或者撒謊,但這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直接表達出來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許更重要,孩子慢慢的也會理解父母。

3給孩子立規矩

如果希望我們在做自己事情的時候不被打擾,其實也可以選擇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提前讓孩子了解清楚,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是希望不被打擾的。

除此之外,也應該讓孩子認識到家裡面的牆上不可以塗鴉,不能在房間裡大吵大鬧。

這樣簡單的道理,孩子慢慢的在生活之中遵守爸爸媽媽所設立的規定,也會促使他們變得更有規矩和禮貌,自然而然也不會出現「孩子靜悄悄,準是在作妖」的情況。

孩子本身的成長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教育孩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如果能夠通過視而不見的方式去解決任何問題,可能讓孩子內心更為壓抑。

我們也希望一位家長能夠明白自家孩子內心的訴求,同時願意和孩子進行良好的交流溝通。

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真實的想法,而不是通過忽視的方式,延遲滿足的方式,讓孩子被迫等待。

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個規矩的存在,只有父母的約束,讓他們養成了一種習慣,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懂事乖巧。

相關焦點

  • 娃們靜悄悄,準是在作妖
    01娃們靜悄悄,準是在作妖如果不是親自生養一個小孩,還真不知道到底啥是作妖的「小妖精」!不作妖,枉為小孩!02誰家還沒有一個愛畫畫的小娃娃吶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畫家,這個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於一體的藝術創作活動,不僅能鍛鍊孩子的手部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表達情感、釋放情緒。
  • 葉一茜在線尋求打娃方式:孩子靜悄悄,一定在作妖
    圖片來源:網絡 不得不說,孩子靜悄悄,不是睡覺就是作妖!千萬別低估了他們對美的創造力 圖片來源:網絡▼你以為他們只是喜歡打扮自己?你以為這就完了?會讓他在心裡自發地形成規則從而去遵守So如果孩子熊了
  • 孩子靜悄悄,肯定在作妖:如何面對調皮的孩子
    近日,孩子搗亂的老話題又重登熱搜榜,視頻中孩子將幾瓶純牛奶倒在床上,老母親手掌輕輕按壓床墊,溢出濃濃的牛奶,不僅感嘆:能睡上這正宗的牛奶床,真是奢侈。孩子靜悄悄,肯定在作妖。 家有萌娃的都會感同身受,網友們紛紛發表了自家的作妖事件。
  •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最土豪寶寶」偷偷泡牛奶浴火了
    你很難想像得到,孩子下一秒會做出來怎樣的事情? 對於沒有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可能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有讓人想不到的一面,所以這也是父母要有良好的監督作用的原因所在。因為可能一個不留神的時間,孩子都會給家長們帶來很多不一樣的驚喜。
  • 孩子靜悄悄,肯定在作妖
    可沒想到等她再次睜開眼,看見的卻是家裡的牆和床單大變樣。再掀開娃的衣服一看,又是滿臉「驚喜」和「意外」。當媽以後才發現,老母親不怕疼,不怕累,最怕的還是空氣突然地安靜。孩子靜悄悄,肯定在作妖。你永遠不知道一個悄無聲息的神獸能憋出什麼大招!
  • 憋住不要笑,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
    導讀:憋住不要笑,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憋住不要笑,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這個孩子很安靜,必須是惡魔。許多人都知道真相。
  •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老母親:最怕孩子突如其來的安靜
    每一位新手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突如其來的安靜。 以過來人的經驗,熊孩子靜悄悄,一定是在作妖。往往幾秒鐘沒有看到孩子,他就能做出令我們父母都頭疼的事情。也許有的父母會說,我家的孩子就很好帶啊。
  • 《瑪莎和熊》:解讀這位成功的「熊爸爸」,陪伴孩子的正確方式
    「熊孩子」和「熊爸爸」的故事最近,每天陪兒子觀看3集風靡全球的動畫片《瑪莎和熊》。每一個小故事都很有意義,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瑪莎和熊》講述的是小女孩瑪莎和她的好朋友熊在森林裡發生的有趣故事。
  •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小魔王」頻現,熊娃心裡到底缺哪根筋?
    沒有最熊,只有更熊!「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寶媽溫馨提示:熊娃正在禍禍世界,請多加小心在寶媽群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當媽的什麼都不怕,就怕空氣突然安靜,如果一天到晚不停上躥下跳娃,突然悄無聲息了,那他不是在作妖,就是正在作妖的路上。稍微一個眨眼的功夫,他就能給你製造出一個大大的「驚喜」,讓你只想退貨。
  • 豆瓣9.6分的《瑪莎和熊》:在做父母這件事上,你可別輸給這隻熊
    《瑪莎和熊》是一部俄羅斯家喻戶曉的動畫片,豆瓣評分高達9.6。瑪莎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女孩,熊熊是她的好朋友,瑪莎和熊的相處,可不像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那麼和諧。瑪莎是精力充沛的破壞王,把熊熊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 萌娃在廚房,悄悄的做「水煮魚」,網友: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作妖是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狀態,孩子調皮搗蛋,有著強大的破壞力,家裡幾乎是能拆的都給拆了,只要是經過孩子手,幾乎無一倖免,很多家長都為此頭疼,一個小小的孩子居然有這樣的破壞力,究竟對孩子是好還是壞呢?
  • 《瑪莎和熊》:彪悍小蘿莉與憨憨熊爸爸,一段與眾不同的成長之路
    這部動畫片就是《瑪莎和熊》。《瑪莎和熊》是一部俄羅斯動畫片,2017年俄羅斯太空人尤爾奇欣在國際空間站在觀看《瑪莎和熊》。這部動畫片不僅在俄羅斯家喻戶曉,還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2015年《瑪莎和熊》獲得Kidscreen Awards(相當於動畫界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獎。
  • 《瑪莎和熊》:幽默搞怪中呈現的是家庭教育的痛點
    《瑪莎和熊》第一季一共有26集,每集時長7分鐘左右,所以家長不用擔心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的問題。雖然每集的時間不長,但每集中都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從故事的引入、發展、高潮到結束,一個環節都不少。這部動畫片講述了小女孩和熊在森林裡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不僅適合給孩子看,還適合給大人看。
  • 《瑪莎和熊》|運用「爭搶好鬥」心理,誘導孩子做有價值的事
    引子繼我之前的兩篇文章:今天要給大家分析《瑪莎和熊》,另外也很有教育啟發的一集內容。我們要開始解析思考了哦,興不興奮?第15集 如何讓熊孩子服服帖帖暖熊有一位遠方親戚來訪,竟然是小小隻的熊貓!跟瑪莎差不多大,瑪莎很開心交新朋友,雖然瑪莎喜歡跟小熊貓較勁,搶東西,爭著表現自己的好。
  • 《瑪莎和熊》「我再也不調皮了」|你的孩子理解為什麼他錯了嗎?
    引子在上篇文章:,君餘味簡單介紹了《瑪莎和熊》,並提出:瑪莎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可以照出孩子的閃光點,與壞毛病。孩子們可以跟著瑪莎的快樂而快樂,也可以把瑪莎當反面鏡子而成長。開頭瑪莎竟然說,「我再也不調皮了。」接著看到暖熊頭頂那個碩大的包!令人心生好奇,瑪莎又怎麼闖禍了?
  • 觀看親子動畫片《瑪莎和熊》,可以收穫什麼?「文章四」
    引子之前君餘味陸續寫了三篇文章,解析了《瑪莎和熊》裡面有趣的教育啟發。今天這篇文章,是對第一季的最後一篇解析了。很高興因為《瑪莎和熊》,與你結緣!瑪莎是給嬰兒車裡的豬豬要牛奶,但是豬豬並不是嬰兒,豬豬本來在聽炫酷的音樂,被瑪莎硬拉過來玩角色扮演,瑪莎扮演照顧寶貝的好媽媽,正在給寶貝找食物。暖熊當然沒管牛奶,這麼髒,趕緊去洗澡!這全身得全部換洗掉!瑪莎開心洗澡,暖熊卻在搓衣板上給瑪莎搓洗衣物。晾曬好了,還搬來縫紉機,給瑪莎縫製了一整套衣物,包括瑪莎的小鞋子!
  • 育兒電影《瑪莎與熊》:尊重孩子的「假想夥伴」,有利孩子成長
    熊就像是瑪莎的"假想夥伴",無論是調皮搗蛋後的認錯,還是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搞怪動作,瑪莎心中都有一隻熊來陪伴她。實際上,很多孩子都會有"假想夥伴",這個夥伴可能會陪伴孩子說話,或者和孩子一起調皮搗蛋。一、 《瑪莎和熊》:"假想夥伴"陪伴孩子健康成長1、"假想夥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合理的心理需求在《瑪莎和熊》中,瑪莎一開始只是把熊當成是和自己玩耍的"工具",任性地拉著熊陪自己玩。但是在後來處的時候,瑪莎漸漸學會了關心熊。
  • 笑死人,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我媽已經三天沒有打我了!
    最近流行一句話: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話還真不假,相信很多寶媽都深有體會,每當自己的孩子靜悄悄時,總有一些不好的事情會發生。她居然在玩我的錢包,還把裡面的錢都拿出來,用手把人像撕下來,拿膠布貼在了牆上……當家長還真不容易,離開孩子一小步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面對孩子未知的好奇心和破壞力時,父母要不要一味的控制和管教,而是要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獨立空間,因為這樣更有利孩子的成長。
  • 「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無數寶媽親身體驗得的「真理」啊!
    「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無數寶媽親身體驗得的「真理」啊!生娃不易養娃更難,父母偉大已是必然,當襁褓幼兒長成頑皮孩童,各種「熊」行為讓不少寶媽寶爸啼笑皆非,不舍打罵,只能默念「我生的」。當萌娃把「熊」發揮到了一定高度時,父母高呼:太難招架,有些寶媽根據熊娃們的習性總結出了「萌娃作妖、世間靜悄」的經驗。當萌娃不再吵嚎哭鬧,是福是禍?讓我們看看寶媽們的回答吧!一號寶媽:我家小寶四周歲了,家裡的碗盤都換了好幾次,每次去超市買碗,售貨大姐也認得我了,一見我就問:又碎了幾個?
  • 《瑪莎和熊》:打破吉尼斯紀錄的動畫片並教我們如何為人父母
    一個朋友打電話說他將被他的熊孩子折磨瘋了,以前,他可以帶他出去玩,現在,在特殊時期,家庭一畝三分地不足以讓他製造麻煩。聽了她的抱怨後,我推薦了一個名為《瑪莎和熊》的動畫片,並建議她和孩子們一起看。她很快地說:「別推薦了,網上推薦的動畫片我都帶孩子看過,不是他不感興趣,就是我沒耐心看,他看見我不耐煩,緊接著也不想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