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
不知是第幾遍看《摔跤吧爸爸》。果然是好片子,兩個多小時的觀影時間都是震撼和享受。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來自印度小村莊的爸爸讓自己兩個有摔跤天分的女兒學習摔跤,與男孩摔跤,甚至把女兒送入了國家隊拿到了金牌,多麼了不起——對於那位爸爸的,也對於兩個女兒的。
看電影的時候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爸爸,他也是一個特別想要兒子結果得了個女兒,電影中那位爸爸想要兒子是想兒子繼承摔跤夢,我爸爸想要兒子是因為他覺得這個社會男生能走得更遠理科專業相對而言學得更好而女孩會過得格外辛苦。小時候我爸爸很忙,很少管我,每次給我買玩具,都會買男孩子喜歡的玩具槍,小三輪車,溜冰鞋,我從小沒玩過洋娃娃,僅有的娃娃還是好朋友不要送我的。他也從來沒有因為我是女孩子而進行「淑女教育」,相反,我從小作男孩養,小時候天天看新聞看五花八門書。他告訴我不要覺得自己是女生就特殊,要大度,要不拘小節,要儘可能走得更遠看得更高,最最重要的一點,我爸爸跟電影中爸爸一樣,教育我,凡事要靠自己,女孩不比男孩差。所以雖然我爸爸很忙,從小到大很少管我,但我的很多想法都源自於他,在我迷茫的時候也要跟爸爸談心開解。所以我考駕照,考英語證書,想辦法買房子,努力地,獨立地,在這個城市紮下根來生存下去,這麼些年,我跌跌撞撞地,也一點一點做到了。
看完電影,很多人都在討論孩子是否應該背負父母的夢想。但作為孩子,我們的一言一行,思想品德,哪一點又不是繼承了我們的父母嗎?而這部影片最令人動容的,就是在印度那樣對女性嚴苛的環境下,爸爸頂住各方面的壓力,為女兒打開了另一條路,從而鼓舞了無數印度少女,讓她們知道,除了早早結婚嫁人,人生還有其他選擇。而我小時候最先從爸爸那裡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男孩子玩的各種玩具槍,比洋娃娃有意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