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是街坊領居眼中的名人,因為他在街上溜達時,逢人就要拽上幾句英語。他還有一份自製的單詞表,走到哪帶到哪,沒事停下來讀一讀,就這樣磕磕碰碰地自學英語已有10多年時間,「希望到時候能和外國老頭、老太太擺一擺龍門陣。」
■王學增跟外國人合影
■王學增的自製單詞表
「古德貓寧!(Good morning早上好)」滿頭銀絲、滿臉皺紋,一句不折不扣的英文卻從一位重慶老大爺口中蹦出來,還帶著濃濃的椒鹽味。他叫王學增,92歲,隨口就能飆幾句英語。
王老是街坊領居眼中的名人,因為他在街上溜達時,逢人就要拽上幾句英語。他還有一份自製的單詞表,走到哪帶到哪,沒事停下來讀一讀,就這樣磕磕碰碰地自學英語已有10多年時間,「希望到時候能和外國老頭、老太太擺一擺龍門陣。」
單詞表
獎勵計劃
毛筆寫的沒有英文字母
「老了,腦筋跟不上了,一天不背就全忘光了。」
昨日下午3時,重慶晚報記者來到九龍坡區謝家灣文化七村,向這裡的街坊打聽王學增。一連問了好幾個人,都不認識。可當重慶晚報記者詢問「天天在街上逢人就拽英語的老頭」時,一旁抱孫子的趙老太立刻答道:「曉得了,我帶你去。」
重慶晚報記者來到王學增家裡,精神矍鑠的他正端坐在沙發上、手拿幾頁紙大聲朗讀英語單詞,發音並不是很標準,帶著濃厚的重慶話味道。重慶晚報記者猛然注意到,王老手裡拿著的幾頁「單詞表」上竟然連一個英文字母都沒有。這是為啥?原來,王老將中文詞語的每一個字都用漢字標註出了相對應的英語讀音,而整個「單詞表」全是用毛筆寫的。
「好吃」是「低裡西兒絲」,「好多錢」是「好馬騎」,「健康」是「赫爾絲」,「瓜娃」是「富藕」,「蘋果」叫「安婆」……王老說,這麼些年來,他每天都要花上兩三個小時反覆背英文單詞,「老了,腦筋跟不上了,一天不背就全忘光了。」
獎勵計劃
單詞2美分日常語5美分
「我現在已經掙了好幾百美元了,可惜花不出去。」
1922年出生的王學增是山東人,早年參加八路軍,是一名老黨員。他的孫子王東今年30歲,幾年前取得博士後學位,目前在美國一家IT公司工作。外孫女袁甜28歲,畢業於新加坡管理大學,在亞太微軟人事培訓部上班,定居獅城。王老的女兒王海珍說,為了能到國外看孫子、外孫女,父親80歲開始學英語,一直堅持到現在。
而王東和袁甜則是王老的忠實擁躉,甚至為他制定了嚴格而詳細的學習獎勵計劃。王老的「單詞表」上工整地寫著:「每記住一個英語單詞獎勵2美分,記住一句日常用語獎勵5美分。」「我現在已經掙了好幾百美元了,可惜花不出去。」王老很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