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靜
從教14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也7年了。唐芳盼自2007年從教於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先後擔任英語教學、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14年來,她多次獲得市中區「優秀班主任」、優質教學一等獎等榮譽。唐芳盼說:「我想當一個點燈人,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像小桔燈一樣,很溫暖,很善良,很勇敢,很熱情,將大愛厚植於心,點亮自己,照亮別人。」近日,唐芳盼獲評市中區第七批「首席班主任」。
將理念落地
「小桔燈」微光點亮人生
2015年,唐芳盼在學校的支持下,成立了「小桔燈工作室」。唐芳盼說:「工作室命名為『小桔燈』是源於冰心的文章。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像小桔燈一樣,我們老師是點燈人,家長是護燈人。我就是希望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光,可以一直溫暖而堅毅地亮著。」2016年,唐芳盼一直想帶孩子們去山區看看,為了不失信於學生,寒冬天,唐芳盼帶領小桔燈工作室的學生來到章丘區黃河鄉嬌恩小學。唐芳盼帶著43個「小桔燈」將關愛送到失親兒童劉雅茹的身邊,同時也在實踐中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堅強的力量。
「小桔燈就是將大愛厚植於心,會愛別人,能幫人的時候就伸一把手,等你需要愛的時候,別人才會來幫助你。」唐芳盼說,小桔燈班的孩子也將這種信念落實在實踐當中。孩子們多次用壓歲錢購買愛心物資,送往濟南市布穀鳥殘障兒童中心和濟南市福利院;2018年盛夏,他們化身宣傳大使積極投身防拐安全教育活動,喚醒更多的小夥伴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此次活動被濟南市問政「12345」欄目報導。
2016年,唐芳盼又開始對德育課程體系構建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全市率先創新性地將「食育課程」與班主任德育課程有機結合。唐芳盼設計了食育項目式學習、食育研學、食育小課堂、生活德育實踐等課程,通過「以食啟智、以食健體、以食促勞、以食增美」,內化為「以食明德」,最終實現「以食育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唐芳盼說:「食育課程是一個全學科的課程,融合了地理、歷史、人文、生物、禮儀等。生活即教育,通過體驗,讓孩子們探究食源、製作方式,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和持續探究精神。」
2019年10月,小桔燈班的食育課程走上了基礎教育國際研討會的舞臺,孩子們深度學習、文化濃厚、技能嫻熟、英語流利,處處展示出市中學子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贏得了外國教育專家的一致稱讚。疫情期間孩子們也是在家自己動手做油條、包子、水餃,願意參與勞動,給老師和家長很多的驚喜。
做專業的班主任
挖掘學生成長動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唐芳盼一直將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當班主任的七年,她不僅見證了學生的成長,也在不斷實現著自我的成長。
2011年,「三年級現象」激發了她學習心理專業知識的決心,拯救一個孩子的心靈就是拯救一個家庭。考取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後,她作為兼職心理教師積極參加市中區心理學科送課下鄉活動,錄製市級心理微課;假期裡,唐芳盼積極開展線上「家庭教育微課堂」25節和「食物與情緒」課題研究;在班級裡,她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最美的樣子」,帶領學生挖掘成長的動力。「多讀書,多學習,多實踐,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初任班主任時,唐芳盼便四處「取經」,提高專業能力。
為了將心中的教育理念落地,她開始不斷地學習,課餘時間就是她的閱讀時間。今年寒假期間,她閱讀了《萬千教育》書系、《班主任之友》叢書等相關書籍16本,繪製班主任工作思維導圖筆記40餘幅,為工作儲備能量。
作為學校班主任藝術研究會成員,她引領新班主任老師成長,班級管理經驗傾囊以授;作為德育組長,她積極構建團隊德育研究氛圍,落實學校德育管理;此外,她還組建了三年級班主任工作學研體,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方法多角度提升團隊研究能力。
勝利大街小學的老師們都稱唐芳盼就像太陽一樣,渾身充滿能量。有了孩子以後,唐芳盼最大的改變就是,將「母愛」揉進了「師愛」。
今年,唐芳盼教的第一批學生參加高考,紛紛向她報喜。唐芳盼很欣慰:「當老師最幸福的時候大概就是看到孩子們收穫的時候了。孩子們成長得太快,我必須讓自己使勁往前跑,然後才能引著孩子們往前跑。」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