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吸肥規律是:苗期吸收各種養分的數量極少,而現蕾以後,吸收量迅速增加,直至成熟。各種養分的吸收量均不足佔總吸引量的1%。現蕾到開花需氮量高於磷鉀,約佔52.7%,開花到成熟對氮的要求稍低於磷鉀,吸收量為總量的36.5%;而棉花在中後期對磷鉀的需要量要求特別高,按各種養分總吸引量來講,大約有65%左右的磷和8%左右的鉀是開花以後吸收的。由此可見,從開始結鈴直到吐絮成熟,是棉花吸收磷鉀養分的高峰期,當然此時供應適量的氮素也是必要的。
棉花的豐產要求有三:前期幼苗要生長健壯,中期棉株要不徒長和後期棉花要不早衰。這是棉花豐產的經驗總結,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現分述如下:
第一,要促使幼苗生長健壯
棉花出苗後,第一、第二片真葉生長很慢,根系不發達,吸引養分較少,此時不宜多施氮肥和澆水,應以中耕、蹲苗、促進根系發育為重點,這樣才能培育壯苗。如果苗期水肥過大,就會造成葉片肥大,出現高腳苗,不利於棉花正常現蕾。
第二,要防止棉株中期徒長
棉花開花後會不會徒長與蕾期的水肥管理有很大關係。6月中下旬正是棉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如果蕾期氮肥施多了,極易為日後棉花徒長埋下禍根。有經驗的棉農認為,蕾期追肥應掌握「吃不飽,耐不得飢」的營養火候。也就是補給少量養分,滿足其八成飽的狀況即可。目的是防止棉株中期徒長,這是棉花豐產的關健。
第三,高產棉花後期一定不能早衰
一般棉花產量主要由伏桃數量決定的,但高產棉花還必須爭取一部分秋桃,因此保證棉花後期不早衰、爭取「秋桃蓋頂」是關健。棉花早衰的特徵是秋後用不著人工打頂就自動封頂了。為此秋後適當補肥是必要的,但要防止氮肥使用過晚,否則會增加霜後花的比例,降低棉花纖維的品質,商品棉等級差,賣不出好價錢。
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吸肥規律是:苗期吸收各種養分的數量都比較少,蕾期開始逐漸增加,但不足全生育期吸氮總量的10%。初花到盛花期是棉花吸收氮的數量最多、強度最大的階段,57%的氮是在這個時期吸收的。自開始結鈴直到成熟,是吸收磷、鉀養分的高峰期,66%的磷和52%的鉀是這一階段吸收的。當然此時供應適量的氮素也是必要的。
畝產450公斤籽棉需要多少水肥,如何滴水,石河子大學教授危常州給你解決下。棉花從出苗開始大概需要澆11次水。新疆地區土壤每畝平均能夠供應10.8公斤氮,5.6公斤磷以及22.4公斤鉀,假設棉花產量定在450公斤,通過養分估算法公式換算,棉花需要的施氮量是24-28公斤,施磷量12-15公斤,施鉀量10公斤。這是關於棉花的養分需要量。視頻來源於農分享聯盟。
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