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天才怪才:國內大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遴選全面啟動

2020-07-08 21世紀經濟報導

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

實 習 生 劉名再 北京報導

今年高考報名考生在今秋錄取入學完畢後,其中的1萬人將得到「精英中的精英」般的培養待遇。

他們經過層層選拔後,將進入名校中的「特區」學習和生活,比如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他們將接受來自院士、學術大師的直接指導,以及國際化的課程方案。這一切得益於一項名為「拔尖計劃2.0」的雄偉計劃。

2009年,為了回應「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個「錢學森之問」,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拔尖計劃」)啟動,在20所知名大學的5個基礎學科選拔、培養有研究天賦的本科生。2018年,拔尖計劃實行10周年之際,拔尖計劃升級為拔尖計劃2.0,覆蓋學科擴大至17個,計劃3年內在國內遴選260個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近日舉行的2020年全國高教處長會透露,拔尖計劃2.0基地遴選已啟動。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有省份已向教育部提交了申報名單。過去10年,拔尖計劃培養了約1萬名優秀學子,而今後,拔尖計劃2.0每年培養的學生人數就在萬人左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近日舉行的拔尖計劃2.0 基地遴選工作會議上表示,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

從1.0到2.0

拔尖計劃實行10年,取得了作為一項人才培養試驗的預期效果。

官方信息顯示,拔尖計劃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20所名校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5個學科培養了1萬名本科生,目前有6647人畢業。他們之中,98%繼續攻讀研究生,32%進入世界前50名學科深造,118人進入世界相關學科排名第一的高校深造,40人已獲得世界一流大學教職。

拔尖計劃2.0擴充了12個學科,其中理科包括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心理學,文科包括哲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醫學包括基礎醫學。

同時,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將從此前的80個擴充到260個,2019年-2021年分別遴選100、85、75個。

吳巖在上述基地遴選工作會議上指出,拔尖計劃2.0「只唯水平、不唯身份」,強調中央高校重視綜合優勢,地方高校重視特色優勢。

但相關文件規定,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每所學校申報基地數不得超過6個;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不得超過2個;其他高校不得超過1個。

各高校極為重視申報工作。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在校內評審會上指出,「申報工作關乎西安交通大學能否在建校第三個甲子繼續保持在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第一方陣,能否在未來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中留有自己的聲音和地位」。

書院制精英培養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入選拔尖計劃2.0的學生介紹,自己之所以選擇加入計劃,主要是想擺脫選專業的煩惱。

「選擇元培學院是因為我對具體的專業不是特別了解,希望有一個比較寬的平臺去了解。」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大二學生李植(化名)說,他目前就讀PPE(政治經濟哲學)方向。

「高考後選什麼專業還沒有最後確定,元培學院的制度能提供更多的體驗和靈活選擇的機會,所以直接填報了元培學院作為第一志願。」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大四學生劉炳凡(化名)說,他目前就讀信息科學與技術方向。

他們甚至並不認同自己的精英,或者未來精英的身份。「我知道這是一個精英學院,但我並不是因為想成為精英才來這裡的。」西部地區一所「雙一流」大學化學專業的拔尖計劃學生王彥(化名)說。

這些學生入選拔尖計劃2.0,有的是高考時直接填報了相關志願,有的是入學後經過二次選拔入圍。今後的人才選拔,還將結合強基計劃和中學生英才計劃。

強基計劃今年在36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實行,計劃招生約5000人,其中高考成績佔85%,高校考核成績佔15%,更有利於在某個學科有專長的學生脫穎而出。

中學生英才計劃2013年啟動,在20所知名大學和15個試點省市的知名高中之間實行,旨在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項目。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培養3065名優秀中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考入了國內外知名大學。

對他們的培養確實是精英式的。比如清華大學學堂計劃中,數學班的首席教授為數學家丘成桐,人工智慧班的首席教授為「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

入選學生承受著比其他學生更重的學業。王彥介紹,他們需要做更多的作業、實驗,修夠更多的學分。「線性代數這門課大一就開始學,而別的學院是從大二開始,有的課程給我們安排了96學時,但其他學院就只有72學時。」

吳巖介紹,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是拔尖計劃2.0重要的培養機制。4月15日,清華大學召開的教學會議透露,清華大學將新成立5所書院,在做好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引導在某一專業領域的志趣,為國家需要的關鍵領域培養拔尖人才。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是現代書院制的典型代表,學生們平時分散在各院系上課,但集中住宿。

「平時會接觸到很多和自己不同學科的同學。如果選了非本院開設的專業,需要更主動地接觸這個院系的老師和同學,共同學習和競爭的氛圍沒有那麼強。但我覺得多接觸不同學科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人,對開拓視野和思維有好處。」劉炳凡說。

「我們住在同一個樓,元培學院有自己專門的地下室和其他設施,它們構成了我們生活上一個重要的活動空間,使我們增加了彼此之間的熟悉度,在內部形成了一種親密感。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同學們因專業不同導致興趣不同的缺陷。」李植說。

從名校到地方高校

為什麼拔尖計劃2.0不再是頂級名校的「專利」?這是因為天才,尤其是偏才、怪才並不一定都考入了名校,而非名校由於歷史傳統等原因,個別學科也有較高的教育質量。

湖南省教育廳向教育部申報了4個省屬高校基地,其中湖南師範大學2個,湘潭大學、南華大學各1個。

湘潭大學的數學學科有較好的人才培養傳統。2014年,湘潭大學開始招收數學類韶峰班。3屆59名畢業生中,有51名學生進入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升學率超過86%。

南華大學是位於湖南省衡陽市的一所並不知名的大學,但卻開設國內唯一的核安全學科。該校的核物理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被湖南省向教育部申報。

雲南省則向教育部申報了雲南財經大學、雲南中醫藥大學、雲南民族大學3個基地,特色專業涉及經濟學、中醫學、少數民族語言學等。

但相比於名校,非名校的拔尖基地一個明顯劣勢是國際交流資源不足。湘潭大學網站上公布的國際合作項目中,並沒有數學及相關學科,數學及計算科學學院網站信息顯示,該校與北京大學有固定學術交流,但沒有提及國際名校。

相比之下,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國際交流項目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僅學院網站上2019年10月以後發布的招募項目,涉及的國際名校就包括早稻田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華盛頓大學、伯克利大學、首爾國立大學、東京大學等。

王彥對記者表示,他的學校從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聘請了一名教授開設有機化學課,每年的「國際課程周」還會請國外訪問學者開設幾周的英文課程,但對於化學專業學生來說,進入國際一流實驗室才是最快提升科研能力的捷徑。

該校已經與兩所美國大學、兩所英國大學、一所澳大利亞大學達成了交流項目,但王彥覺得,「這些還不是國際一流名校」。

今年全球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國對國內留學生的不友好政策,也給拔尖計劃2.0學生的國際交流帶來了難度。

「我在疫情暴發前,就由於其他原因把出國交流從明年春季轉到了明年秋季。我也的確有出國留學的打算,但最近的國際形勢比較複雜,如果美國不友好的政策持續下去,我就不會考慮到美國進行長期留學了。」李植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焦點

  • 尋找天才怪才:國內大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遴選全面啟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這個「錢學森之問」,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拔尖計劃」)啟動,在20所知名大學的5個基礎學科選拔、培養有研究天賦的本科生。2018年,拔尖計劃實行10周年之際,拔尖計劃升級為拔尖計劃2.0,覆蓋學科擴大至17個,計劃3年內在國內遴選260個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近日舉行的2020年全國高教處長會透露,拔尖計劃2.0基地遴選已啟動。
  •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致力尋找天才、怪才
    來源:中國科學報原標題:拔尖計劃 2.0致力尋找天才、怪才作者:溫才妃6月19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拔尖計劃」) 2.0 基地遴選工作會議召開。在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經過拔尖計劃1.0 的探索積累,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做到選、培、調有機銜接。吳巖指出,拔尖計劃 2.0 與 1.0 的區別在於,拓圍、增量、提質、創新。
  • 選天才鬼才,尋偏才怪才,這33所高校重任在肩!
    「拔尖計劃2.0」,是在全面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啟動的,旨在建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孵化器和國家一流人才培養高地,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把我國建成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奠定人才基礎。
  • 選天才鬼才,尋偏才怪才,這33所高校重任在肩
    9月17日,教育部在各地各高校申報、專家審議基礎上,按相關工作程序確定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此次名單中,共有33所高校的104個基地入選。「拔尖計劃2.0」,是在全面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啟動的,旨在建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孵化器和國家一流人才培養高地,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把我國建成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奠定人才基礎。
  • 選天才鬼才,尋偏才怪才,這33所高校重任在肩!都和他們有關
    都和他們有關9月17日,教育部在各地各高校申報、專家審議基礎上,按相關工作程序確定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此次名單中,共有33所高校的104個基地入選。「拔尖計劃2.0」,是在全面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啟動的,旨在建設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孵化器和國家一流人才培養高地,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把我國建成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奠定人才基礎。
  • 天才鬼才、偏才怪才的福音!教育部出手了,「拔尖計劃」來啦
    據中國科學報報導,近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拔尖計劃」) 2.0 基地遴選工作會議召開。
  • 首批國家「拔尖計劃」2.0基地名單公布 要選一批天才、鬼才、偏才、怪才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的入選高校是國內17所高校開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2015年,中國科學院大學入選。
  • 五行思維:國家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的機遇與挑戰
    2020年6月19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遴選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經過拔尖計劃1.0的探索積累,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吳巖指出,拔尖計劃2.0實施範圍從純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醫,覆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天文學、心理學、哲學等17個專業類。
  • 教育部公布首批「拔尖計劃」2.0基地名單!建設目標是什麼?要培養...
    文件指出,經過5年的努力,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拔尖人才選拔、培養模式更加完善,培養機制更加健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引領示範作用更加凸顯,初步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體系,一批勇攀科學高峰、推動科學文化發展的優秀拔尖人才嶄露頭角。
  • 福州大學成功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內含名單解讀)!
    近日,教育部印發2020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福州大學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
  • 教育部:2019—2021年 擬遴選建設260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既可以是高校已經成立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重點的試點學院或內設機構,並堅持繼續完善;也可以是高校學科優勢突出、教學質量高的二級學院或單位的新設機構;還可以是高校根據承擔國家教學、科研任務的需要,組建的跨學科人才培養基地或其他教學實體。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要堅持學生中心、持續改進的理念,加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創新力度。
  • 南開大學6基地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9月1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南開大學共有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等6個基地入選,入選數量名列前茅。
  • 『揭秘』選天才鬼才,尋偏才怪才?教育部出手了!
    據中國科學報報導,6月19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拔尖計劃」) 2.0 基地遴選工作會議召開。
  • 南開大學6基地入選教育部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9月1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南開大學共有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經濟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等6個基地入選,入選數量名列前茅。
  • 山大兩基地入選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本站訊]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山東大學數學和中國語言文學兩個基地入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是教育部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一批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為新時代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播種火種,從而實現強國夢的重要舉措,是在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上推出的新的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將在2019年至2021年分年度遴選建設260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包括190個左右的理科基地、60個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
  • 山大兩基地入選國家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山東大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是教育部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一批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為新時代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播種火種,從而實現強國夢的重要舉措,是在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上推出的新的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 33所大學入選這份國家級名單,有你的學校嗎?
    近日,教育部在各地各高校申報、專家審議基礎上,按相關工作程序確定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想了解都有哪些高校和基地入選?隨小文一起來看名單吧。6月19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遴選工作會議召開。在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經過拔尖計劃1.0的探索積累,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做到選、培、調有機銜接。
  • 電子科大入選首批國家級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7日訊(記者 陳淋)近日,教育部發文公布了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遴選結果。經過認真準備,電子科技大學申報的「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功入選,成為首批12個國家級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之一。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依託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匯聚全校優質資源,致力於培養兼具家國情懷、世界胸懷、人文素養、科學精神,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勇攀科學高峰、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未來一流計算機科學家。
  • 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公布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在首批(2019年度)遴選建設104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的基礎上,確定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
  • 我校基礎醫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獲批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19年度)名單的通知》。我校成功獲批4個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實現在該類計劃獲批數量上零的突破。本次我校獲批基地具體名單為: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生命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基礎醫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