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科學報
原標題:拔尖計劃 2.0致力尋找天才、怪才
作者:溫才妃
6月19日,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以下簡稱「拔尖計劃」) 2.0 基地遴選工作會議召開。在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經過拔尖計劃1.0 的探索積累,拔尖計劃2.0在人才選擇上要把握4個字:選、尋、留、創。選,要選出天才、鬼才。尋,要尋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給天才、鬼才留成長的空間。創,要給偏才、怪才創機會。做到選、培、調有機銜接。
吳巖指出,拔尖計劃 2.0 與 1.0 的區別在於,拓圍、增量、提質、創新。
拓圍,拔尖計劃 2.0 實施範圍從純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醫,覆蓋數學、物理學、 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 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心理學、基礎醫學(藥學)、哲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 17 個專業類。其中,新增了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經濟學、基礎醫學(藥學)。
增量,教育部計劃2019—2021年分年度遴選建設 260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包括190個左右的理科基地、60個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個以上的醫科基地。用10年左右時間,培養數萬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
提質,匯聚一流師資、一流學生、一流條件等優質資源,提升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質量,瞄準世界最好,讓拔尖學生在國際競爭中成長為全球科學領軍人才。
創新,探索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三者交叉融通的創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養的中國標準、中國模式和中國方案。
其中,在選拔範圍上,相比較拔尖計劃1.0選取17所高水平大學的數、理、化、信、生5個學科率先進行試點,拔尖計劃2.0「只唯水平、不唯身份」,強調中央高校重視綜合優勢,地方高校重視特色優勢。
在選拔機制上,通過入校二次選拔、高考「強基計劃」、高中「英才計劃」等方式選鑑有志於攀登科學高峰的拔尖人才。在吳巖看來,拔尖計劃 1.0 最大的成功是全校二次選拔,即入校的學生都有機會進入基地,再從中選擇優秀胚子。
在培養機制上,拔尖計劃 2.0 的三制(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是重要的培養載體、培養手段、培養路徑。學生可實現自主選擇發展、本碩博貫通培養並重。
據介紹,拔尖計劃 2.0 有幾個目標:提升「三個力」,在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基礎醫學上發力;面向「後天」,拔尖計劃1.0做了10年,定位是做大,從無到有做起來,瞄準的是明天;培養「小眾」,培養關鍵少數,培養領跑國家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探路者;培養科學原創人才,拋棄學科情節,從學科中心變成培養中心,從教師中心變成學生發展中心,把高等教育的作用從支撐服務轉向先導引領,發揮火車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