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帶你們走進韓國,素有韓國故宮之稱的景福宮,坐落於繁華的首爾市中心的一角,1395年建造,建於明朝初年,命名受中國影響,取《詩經》「君子萬年,介爾景福」中的「景福」二字,整個宮殿格局也是仿照明代皇宮而建,但面積與規模要遠遜於中國皇宮,因為朝鮮作為大明的藩屬國,需要嚴格遵循宗藩關係,朝鮮國王不能稱皇帝而是稱王,等同於中國親王級別,所以建築上也選用玄青色瓦片,區別於中國皇室的黃色瓦片。
景福宮門票是3000韓幣,如果穿韓服遊覽的話是免票的,景福宮門口不遠就有好多韓服租賃店,近一點的人滿為患,要等好久,我們走遠一點,店裡都沒有其他客人,韓服基礎款2小時2萬韓幣,好一點的3萬,整個景福宮最漂亮最特別的地方我覺得就是前面提到的木建築勤政殿、大煙囪峨眉山、後苑遠香亭,還有慶會樓,慶會樓也是景福宮官方宣傳冊的封面,整個景福宮宮殿建築面積比昌德宮宮殿面積要大一些。
景福宮的地面都是沙土的,所以看起來就是黃黃的一片,為什麼使用沙土而不是石板呢,因為以前的皇帝非常怕刺客刺殺,沙土地走起來聲音很大,在寂靜的皇宮裡可以立刻察覺,後面宮殿裡面空空如也,遠山配著景福宮的古建築,很漂亮,大殿還是比較宏偉的,後花園很大,比故宮的御花園大多了,還有民俗表演,這個挺好的,後花園的景色更好,而且有個湖,類似戲樓或者涼亭那個很漂亮。
景福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的正宮,位於朝鮮王朝國都漢城(韓國首爾),又因位於城北部,故又稱「北闕」,是首爾五大宮之首, 朝鮮王朝前期的政治中心,景福宮類似於北京的故宮,與北京故宮建築風格也比較相像,基本上大體樣式和故宮是一樣的,最後面是御花園,然後是後宮再然後是三大殿,只不過他們這裡都是迷你簡陋版的,不像北京的故宮更加雄偉,更加精緻,陳列的文物更加多。
被摩登城市緊密包圍著的宮城,相比我大天朝的故宮那確實不是一個規模的建築,沒有北京故宮大,但這種傳統現代的結合卻另有一番觀賞感,景福宮裡面不算很大,作為韓國的代表性宮殿,當然還是值得來看看的,不過呢,規模和精美度跟故宮是不可比的,而且韓國人修繕古蹟跟日本很像越修越新,景福宮裡面的房子都是矮矮的,不是很氣派,但是建築和配色上來看給人一種素雅的情調,還是很有異國風情的。
景福宮在韓國算比較有名的景點,但真的比較簡陋,景福宮背靠青山,光化門是其正門,面朝著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宮牆外的首爾即便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而這裡仍舊「雕欄玉砌應猶在」保持著它原來的面貌,宮牆內的一磚一瓦也無不鐫刻著高麗民族的歷史與過往,在這,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故宮建物與自然美景相襯的美景,每個季節都讓人耳目一新,如果你們來,可以考慮穿上韓服,藉此融入古王朝氣勢磅礴的歷史美景。
朝鮮半島古代帝王的宮殿,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故宮,但是絕對沒有北京的紫禁城氣派,但比較精緻,畢竟韓國國土太小,扶手上的神獸,都和中國有很大區別,裡面有很多韓國特有的元素,可以了解一下韓國的古代帝王生活,進去建議不要推嬰兒車去,因為是土路或者石磚路,很難推,而且沒有寄存,裡面是有演出的,可以提前看下時間,還有最好帶上裡面的地圖要不很容易走丟的。
韓國小到電梯,大到宮殿,都比較小,看慣了祖國大好河山的人,看到景福宮會很失望,但是如果穿韓服入宮拍照,景福宮將會成為一個不錯的背景板,景福宮絕對是穿韓服拍照的最佳景點,沒有之一,可以從三清洞徒步到達,像是縮小版故宮,規格與建築風格可以說是首爾古宮之首。
景福宮,一方面規模不大,基本就主殿一路,東面小閣樓和民俗館,西面花園慶會樓,北面的乾清宮,另一方面語言不太通,也沒有留意租講解器的地方,所以只能看一部分簡介牌大致了解一下了,矮矮的宮牆下,低低的殿閣旁,感受到這座宮殿無法與北京的故宮相比美,就如這個半島小國無法與中原大國相較一樣,小則小矣,但景福宮仍具有帝王家的模樣,古代朝鮮雖小,但也確實有它自身努力創造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