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2020年終於結束了,這一年對於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來說是非常糾結的一年:
國際局勢如此混亂,我們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國際學校優勢成謎,我們還要繼續花大價錢讓孩子讀國際學校嗎?
選免費的公立教育還是選擇讓人心裡沒譜的國際教育?
……
面對種種國際局勢和外界聲音,國際學校家長們的每一個決定都非常艱難,今天大白和大家分享一位國際學校牛蛙在轉學到公立學校這一年經歷的事情,不代表普遍現象。
Cindy是我幾年前就認識的家長,我們因為選擇國際學校而結緣,後來也經常交流國際學校的八卦,時常討論起孩子的學習情況。
2020年,Cindy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讓孩子從國際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經歷近一學期的漫長融入,Cindy有焦慮,有遲疑,有迷茫也有無奈……
Cindy是一個堅定不移要走出國留學道路的家長,一家人都是美國綠卡,大兒子在美國讀大學,小兒子在國內讀國際學校,本打算再過2年就帶孩子去美國讀高中,不料疫情讓她原本完美的計劃泡湯了!
逃離美國的大兒子
海外疫情爆發的時候,Cindy的大兒子正在美國上大學,每天聽著不斷上漲的疫情數字Cindy著急的不行,她到處找黃牛買回國的機票,三四萬一張的票竟然都還買不到,每天3遍電話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熬到了7月,2萬搶了一張機票才終於回了國。
因為大兒子的這段經歷,她覺得在哪裡讀書都一樣,只要安全就很好,因此在國際局勢暫不明朗的情況下Cindy和家人在疫情期間給小兒子轉到了公立學校。
對國際教育的失望
Cindy對孩子的要求一直非常高,大兒子在美國前top30的大學就讀,對於小兒子的期待自然是不能比哥哥差,最好能進美國藤校,但是深圳的國際學校總讓她覺得目標太遙遠。
Cindy說深圳的國際學校還是太輕鬆了,幾乎每個家庭都在給孩子上課外補習,用Cindy的話來說「我感覺國際學校什麼也沒教,所以都要補習」。
Cindy不但給小兒子報名了英語和數學,就連語文也沒落下。「校內中文課量太少,孩子丟了中文,就相當於失去了跟體制內牛娃平等競爭的機會……」Cindy說自己2年50萬都花在了孩子的補習班上。
在Cindy的一路雞娃下,孩子在國際學校不但成績優異,而且各種課外活動孩子也都有不俗的表現,妥妥的一枚國際學校牛蛙。
但是這樣培養的牛蛙到底有多少是學校的功勞呢?
Cindy早已對國際學校深惡痛絕。Cindy的小兒子就讀的是深圳某一IB國際學校,一年幾十萬學費卻拿不出讓人接受的成績單。學校理直氣壯覺得課外補習提分是作弊。當然學校也不保證你的分數,讀不好是自己的事兒。
而且疫情期間外教老師回不來,學校的管理就像一盤散沙,花那麼多錢讓孩子要上網課確實有點不值得,去公立學校讀一年省一年的錢,中文基礎強化一下,然後再回來。以後就算不出國也可以考國內大學,所以這次給小兒子轉公立學校可以說是天時地利加人和。
但是在公立學校就讀一學期,Cindy又追悔莫及!
融入公立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立學校的教育方法、課程體系、周遭的同學環境,甚至家長群體都讓Cindy及孩子感覺難以適應。
孩子轉入公立學校後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學習跟不上!
「孩子的數學在國際學校是拔尖的,但是到了公立學校也只能算中等,英語口語非常好,但是語法和寫作沒有強化訓練,每次考試都拿不到高分,其它課程作業也不少,自從上了公立學校,就沒有在12點前睡覺……」
為了幫助孩子跟上公立學校的課程,Cindy又開啟了全科補習模式,但是公立學校必須執行標準化答案,這對於國際學校的孩子來說,是最難轉變的,所以很難拿到高分。
當然孩子轉學國際學校也不是全敗,憑藉母語水準的英語口語,孩子在學校的比賽中拿了全年級第一,在加上在國際學校的體育特長,在運動會上也有不錯的表現,但是要和公立學校的牛蛙們比成績還是輸了一大截。
「我不看重成績,但是中考只看分數!深圳中考的升學率不到50%,孩子的成績進四大肯定沒希望,我的孩子被公立學校的孩子秒成了渣!」
看著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心,眼裡也沒有了光,在公立學校堅持一學期的Cindy又再次決定給孩子轉回國際學校……
Cindy這一年為孩子的轉學操碎了心,雖然轉學的決定經過了深思熟慮但抵不過孩子的難以適應和融入。
很多家長問大白公立和國際教育哪一種更好,其實任何一種教育,都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也沒有你想的那麼糟,它只是不同的兩條路。
對於已經在國際學校的家庭而言,回去和普通家庭爭搶那些本已經很稀缺的公立優質資源顯然不太明智,而還沒有選擇國際學校的家庭在選校前也要慎重考慮。
2020年,有一些像Cindy一樣轉學失敗的家長,也有一些轉型成功的:
他們的孩子年紀尚小,本來就沒有打算出國留學,讀國際學校也只是為了讓孩子不要過早進入公立學校的殘酷競爭,等他們再大一點,還是會回到體制內,疫情只是提前了他們的轉學計劃。
還有一些因為經濟原因被迫從國際學校轉回公立學校的,受疫情影響不少家長的生意難做,學費的壓力就凸顯出來,一年幾十萬的學費是他們離開國際學校的直接理由。
大家完全不必因為他人的教育變道而讓自己陷入焦慮!
2021年,你還會為孩子選擇國際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