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學校的尖子生轉入國際學校,她的成長之路就此改變

2020-12-17 騰訊網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去國際學校讀書,國際學校的辦學優勢也慢慢體現出來了,如可取得相應國家的畢業證書,在申請名校時也更具優勢……

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如果孩子在公辦學校很優秀了,還要讓孩子去國際學校上學嗎?

接下來,學姐要介紹的這位學霸,她的求學經歷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參考。

郭曉迪

北京愛迪學校2018級畢業生

現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UCL)

心理與語言科學專業

雅思:7.5分

AS成績:A*aaa

蟬聯年級第一

北京愛迪學校 優秀學生

北京愛迪學校 優秀志願者

模擬聯合國校內會助理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數學競賽 特等獎(世界總排行前2%)

澳大利亞數學競賽 特等獎

美國國家化學競賽 銀獎(世界排名前10%)

撰寫牛津大學面試、G5大學申請、雅思全方位提分指南

打破刻板印象,

學霸不能就這樣被定義

提起學霸往往會浮現出很多標籤,高度數眼鏡、書不離手、堆積成山的試卷,其實這只是我們對於學霸的刻板印象,學霸不能就這樣被定義。

郭曉迪就是這樣一個打破「規則」的學生,模擬聯合國助理、愛迪優秀志願者、眾多國際學科知識競賽的特等獎獲得者。生活中她就是這樣她一個擁有多種標籤的全能學霸。

「我們平時學習風格是非常活躍的那種,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全班同學坐在地上,在牆上寫著數學題,全班陷入對數學痴迷的狀態。」提到學霸的學習日常她興奮的分享給我這些求學路上的點滴。

走出壓力怪圈,

用另一種方式去思考

如今的北京愛迪學校畢業生郭曉迪,在高一時就讀於某知名公立學校,她以高分考入該校,老師們不斷激勵她與同屆的同學們比拼,繁重的課業讓她陷入崩潰,甚至一度厭惡物理這一學科。直到成績跌入班級末位,她意識到必須做出些改變了。

當我們問起她是如何走出這個情緒的怪圈的,她輕鬆的回答道:「其實當我來到北京愛迪學校之後,遇到物理老師講課方式很有意思,後來的數學老師我也很喜歡,只要跟著他們的思路去思考,然後完成相應作業,就會發現其實學懂這些理科並不困難。」擺脫了以往強壓力的被動之後,現在的我更多的是為了興趣,為了未來而主動的學習。

國際or公立?國內or國外?

聽聽她怎麼說

從幼時的一貫的體制內教育,又以高分考入重點高中,卻在入學一學期後選擇來到愛迪,國際or公立,郭曉迪對於這一話題似乎深有感觸。

郭曉迪非常中肯的告訴我:「和公立學校相比,我在北京愛迪學校的確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愛迪給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大量的有利條件,如果有足夠出色的能力,在公立學校也同樣可以考上很好的大學。」

面對國內國外高等教育的區別,郭曉迪這樣回答道:「國外的教育帶給我的感覺更加人性化,學習的內容也更加循序漸進,包容度也更強,還可以做更加真實的自己。其實如果是比較聰明悟性高,抗壓能力又很強的學生,應該會在高考壓力下生存下來吧,我比較嚮往國外的留學生活。」

在倫敦的「佛系」生活

生活中郭曉迪是一個非常隨性的女孩,寬鬆的襯衫,搭配一雙帆布鞋是我初次見她的模樣。

面對UCL這樣讓人嚮往的名校,當我們問起她對於大學的期待時,不同於同齡人的回答,她很真誠的說:「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規律的生活作息看似簡單,實際往往考驗的是一個人的自我管理。

她表示在心態上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但是並不會讓自己鬆懈下來,要充分利用好大學這一平臺提供的資源。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兩面性,但一但選擇就會充分發揮積極的一面。

相關焦點

  • 從體制內學校轉入國際學校,你準備好了嗎?
    每到下學年,國際學校都會迎來一批轉校生,其中有不少學生都是從公立學校轉入的。目前,各大國際學校紛紛確定開學時間,距離轉校生開始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已經不遠了。收到新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固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家長和孩子都做好轉學的準備了嗎?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國際學校?且聽考察君為大家分享孩子們將面臨的難關和破解秘笈。
  • 從體制內學校轉入國際學校,你家孩子準備好了嗎?
    每到下學年,國際學校都會迎來一批轉校生,其中有不少學生都是從公立學校轉入的。而「」尊重權威在國際學校變得沒有那麼「重要」。體制內轉學生在正面面對國際學校的挑戰時,是他們適應國際學校文化的第一步。2.個人方向的迷失隨著校園文化的改變,很多轉學生剛進入國際學校後可能會迷失方向
  • 一個國際學校鈦合金牛蛙被摔成公立學校學渣!
    魔幻的2020年終於結束了,這一年對於選擇國際學校的家長來說是非常糾結的一年:國際局勢如此混亂,我們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國際學校優勢成謎,我們還要繼續花大價錢讓孩子讀國際學校嗎?選免費的公立教育還是選擇讓人心裡沒譜的國際教育?
  • 想轉入香港國際學校,就把這篇攻略收好!
    3.學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在學生生源方面,香港的國際學校真正做到了國際化,原本開辦國際學校的初衷也是為了赴港工作的外籍子女提供教育,課程是以各個國家的課程為藍本,而且政府對國際學校的收生是有要求的,必須佔到一定的比例。而內地新興的國際學校,絕大部分仍以中國籍為主,且佔到了80%以上。
  • 國際學校·小升初 小學高年級轉學更佳
    小學高年級轉校有助於小升初銜接多位國際學校教師向記者表示,小升初階段的確是學生轉入國際學校的一個高峰期。「低齡留學的家庭是選擇小學畢業轉入國際學校的主要群體。」李錳則發現,與從小就讀於國際學校的孩子相比,初中轉入的學生在英文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有些學生可能原本在公立學校數學成績很好,但是國際學校要用英文學習數學,孩子上課會聽不懂,跟老師互動也可能不敢開口。因此,很多國際學校提供ESL課程,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郝悅總結說:「部分轉學過來的孩子可能需要1-3個月的適應期。」
  • 從公立學校到國際學校,學生應如何適應?
    國際學校留給學生的時間相對寬鬆,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參加不同的校園活動。資料圖片  不少家長在高中階段把孩子轉入國際學校就讀,為申請學校和出國學習做準備。從公立學校到國際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面臨哪些變化?孩子如何快速適應不同教育體系?學校和家長應該如何提供幫助?  多形式英語教學 幫助學生順利過渡  初入國際學校,雙語教學和全英文課本讓許多新生頭痛。
  • 談一談香港的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
    在香港的教育體系中,香港的學校大概分為三類,一類是公立學校,提供免費的小學和中學教育,但學校必須教授教育局指引編排的課程;另一類直資和私立學校則收取學費,它們由辦學團體設立,可自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還有一類即為國際學校,生源包括外籍及本地家庭學生,之前規定本地學生的比例不得超過30%,但據說這個比例在放鬆。在不同類型的學校中,主要語言又分英文、粵語、普通話,甚至德文法文。
  • 私立國際學校PK公立學校國際班:7個維度,解析私立國際學校優勢
    特別是,選擇公立學校國際班還是私立國際學校,很多家長雲裡霧裡,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區別。那私立國際學校與公立學校國際班,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各有什麼優勢呢?公立學校國際班:公立學校高中階段,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形式設立。
  • 留學準備:公立學校轉國際學校什麼時候最合適?這有你想要的答案
    譬如,什麼階段轉到國際學校最合適?轉到國際學校前需要做哪些準備?轉入後,孩子能否適應國際學校的教學模式和課程學習?等等!所以,今天考拉就和大家探討一下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的那些事兒。01公校轉私校什麼時候最合適?想要讓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家長們肯定要糾結的一點就是什麼時候轉學最合適?
  • 調查結果公布:哪個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最合適
    針對這個問題,漢通教育根據製作中國地區IB/A-Level/AP學校報告的經驗基礎上,特展開全面調查。通過交叉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低年級轉入者提高最快的主要是英語聽說,而從G6及以上的學生提高更多的是讀寫,興趣愛好發展、溝通表達等。  同學們的溝通表達和自信心在轉入國際學校後也有不少同學認為變化較大,提高較多。這既得益於國際學校的授課方式--小組討論等各種讓同學們多表達的方式,也得益於給同學們一個施展自己特長的空間,所以很多同學的自信心也得以較大提升。
  • 公立學校轉國際學校沒問題,但需注意學籍和課程以及轉學時間問題
    我們接觸過很多家庭選擇讓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入國際學校,但轉學後會出現各種問題,最終導致退學或是其他情況非常耽誤孩子學習。為了規避公立轉國際的一些問題,我們總結了一下幾個轉學問題供家長們參考。第一:學籍問題公立學校的學籍是指一個學生屬於某學校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資格,簡單來說,學籍就是一個學生的「戶口」,而國際學校為學生們註冊國際學籍,這是學生在國外學校身份的一個法定證明和保障。
  • 俞敏洪:孩子應該在公立學校長大,還是國際學校?
    選擇公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這個是大部分現代家長遇到最難的教育選擇題。如今家長選擇國際學校的原因,都是希望能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快快樂樂成長,而且從小培養英文,對將來的工作或社交都提供長遠的幫助。但在國際學校的自由教育下,和對中文認知的淺薄,也讓家長猶疑讀國際學校到底好不好?北京新東方集團創始人俞敏洪,用親身例子來告訴你孩子從小應該在公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長大?
  • 不少尖子生質疑香港傳統名校教法死板扼殺創意
    不少尖子生質疑香港傳統名校教法死板扼殺創意 2008年08月15日 15: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英基學校今年近600學生應考1800個科次,整體合格率為98%。
  • 國際學校,並不是你想像的「教育天堂」
    讓我警覺的是,這些厭學孩子不是來自"功課繁多的公立學校」,而是清一色來自人們認為的「學習相對寬鬆」的滬上有名的國際學校或國際雙語學校。有個13歲的男同學,因為不堪公立學校的繁重的回家作業,父母讓他轉到了囯際學校,進去沒多久,男孩不願去學校了。問其原因,聽不懂。
  • 公立、私立、國際學校、國際班——一位堅韌母親的擇校持久戰
    她為孩子的擇校如一場持久而未知勝負的戰役。 段凌選擇讓一雙兒女輾轉於公立、私立、國際學校和國際班之間。她經歷了對西式教育的期望、現實中的落空、帶著孩子逃離公立學校、又發現只能用應試方式應對「洋高考」,最終還是認準西式教育的曲折道路。 教育方式的選擇沒有對錯,但是由於孩子的成長是一次性的,家長又難免會產生疑問:如果我給他選擇了另一種教育,他會不會更好?
  • 俞敏洪:孩子應該在公立學校長大還是在國際學校長大?
    選擇公立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這個是大部分現代家長遇到最難的教育選擇題。如今家長選擇國際學校的原因,都是希望能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快快樂樂成長,而且從小培養英文,對將來的工作或社交都提供長遠的幫助。但在國際學校的自由教育下,和對中文認知的淺薄,也讓家長猶疑讀國際學校到底好不好?
  • 私立學校比普通公立學校好的原因
    最先開始的時候私立學校並沒有掐尖招生,生源質量一般甚至有點差,因為當時私立學校剛剛興起尚無口碑,尖子生的家長不願意冒險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去私立學校的主要有兩種家長①沒能力輔導孩子的家長,索性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學校②工作忙沒時間接送孩子的家長,圖省力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
  • 鄉村教師:轉學出去的大多是尖子生,轉回來的卻是「潛能生」
    作為鄉村教師,在農村的學校教了大半輩子,我發現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從農村學校轉學出去的大多是尖子生,而從外地轉回來的卻十有八九是傳說中的「潛能生」。這不,今天是開學之後的第三天,我們班也轉來了一位新同學,這位同學恰好是剛才我所說的「潛能生」。「她平時的成績怎麼樣?」我問這位同學的家長。「她成績挺好的,一般都能考八九十分。」家長信誓旦旦地回答。
  • 送孩子去日本讀書,選公立、私立、還是國際學校?
    日本學校該怎麼選?首先來看一下日本的教育概況:日本的中小學以公立為主,而到了高中私立學校的比例增大,大學階段私立的更多,這是日本學校的特色。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學校種類分成4類: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中華學校和國際學校,前兩者歸屬一大類,即日本本土學校,遵循的是日本課程,針對的是日本高考,後兩者歸屬另一大類,區別是挺大的。
  • 公立學校國際班與私立國際學校如何選擇?
    五所學校國際班人數增長,增長幅度從20人到60人不等。從不斷擴大的招生規模可見,公立學校國際班依然受到家長認可。那麼對於有意報讀國際學校的家長來說,該怎樣給孩子選擇一所合適的國際學校。對於剛接觸國際學校的家長都會關注的問題是:公立學校國際部,民辦私立學校,兩者到底有什麼差異,又有哪些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