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內學校轉入國際學校,你準備好了嗎?

2020-09-04 國際教育網

每到下學年,國際學校都會迎來一批轉校生,其中有不少學生都是從公立學校轉入的。目前,各大國際學校紛紛確定開學時間,距離轉校生開始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已經不遠了。收到新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固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家長和孩子都做好轉學的準備了嗎?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國際學校?且聽考察君為大家分享孩子們將面臨的難關和破解秘笈。

一、轉學生常見的不適應問題

1.新學校文化的認同和融入

所謂「新」文化,這是相對於學生上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而言的。如果學生是在國際學校之間轉學,相對於從體制內轉到國際學校需要適應和接受的挑戰較小。以美國文化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強調個體主義價值觀,中國文化則強調集體主義價值觀。西方文化特性是強調公正、平等,主張權利距離最小化。而「」尊重權威在國際學校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體制內轉學生在正面面對國際學校的挑戰時,是他們適應國際學校文化的第一步。

2.個人方向的迷失

隨著校園文化的改變,很多轉學生剛進入國際學校後可能會迷失方向,對自己的能力和社交方面的自信都需要時間來重建。同時,學業評估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老師們布置的作業怎樣完成以及如何獲得更好的成績需要學生們根據老師的反饋來慢慢摸索。

與體制內學校不同的是,國際學校不存在成績排名,但是相應的標準會讓學生們覺得更難把控。為什麼我的成績是6分而別人的是7分(IB課程體系)?沒有感覺到得更高分數的同學哪裡比我做的更好?我要從哪方面改進?為什麼還沒有找到可融入的社交圈子?這些問題都是轉學生入讀國際學校後會產生的疑問。

(圖片源於Pexels圖庫)

3.語言水平造成社交受限

轉入國際學校的第一年,很多學生都是在初級班學英文。雖然水平和進步因人而異,但是在每個班級需要被重視的新生中,有不少孩子都因為英文水平影響到了其溝通方式、自信度和學科表現。在國際學校,英文不僅是語言,還是孩子應對每日課程、日常社交、展現自我的工具、基石和橋梁。

4.存在感低且缺乏自信

在轉學生中,有一種現象很常見:學生會因為某些原因對各種活動的參與感不高。例如每周集會時的發言,就會因為不熟悉流程或者英文不流利而選擇不參加。曾經熱愛寫作,但是因為需要用英文寫作,所以乾脆就不寫了。想參加學校大型晚會活動,但是報名後發現高手如雲,最後沒選上……即便是之前在原學校個人特色很突出的學生,也可能會在第一年不能順利展現個人特長。

二、給家長和孩子們的通關秘笈

1.尋求反饋

在孩子轉學的一個月內,建議家長們主動尋求一次整體反饋,保持與老師們的溝通交流,而非等到一年一度或者兩度的家長會。家長可以通過家校平臺與老師溝通,也可以給班主任發郵件,預約一個日子來校與所有老師見面,第一時間聽取老師們的反饋。另一方面,家長們可以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帶動學生參加校方舉辦的各種活動,或是積極參加家長工作坊,幫助自己打消一部分疑慮。每個國際學校都有家委會,建議家長們加入家委會,來增加孩子的社區交集,了解校園動態和文化。

2.善用入學前學校夏令營與「夥伴」體系

很多國際學校會在學生入學前舉辦下夏令營活動,幫助學生熟悉環境和對學校進行初步了解。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和探究型學習方法以及掌握基本技能。在孩子入學之初,有的學校會為孩子匹配小夥伴,由這個小夥伴幫助新生熟悉課堂、校園和日常流程等,幫助他們融入班級集體,也是一個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社交自信融入校園文化的一種方式。

(圖片源於Pexels圖庫)

3.心態建設

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溝通新學校就讀情況時,要保持耐心與信心,陪著孩子成長,接受他們可能出現的困境,幫助他們度過過渡階段的低谷,通過鼓勵等方法慶祝他們取得的成績。

轉學初期,孩子有壓力和抱怨是很常見的事情,怎麼疏導抱怨,避免負面情緒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就需要家長們積極引導。

在轉學的第一年,個體的成長差異會很顯著,有的學生會表現出很強的適應與抗壓能力,有的學生則對於新學校和新環境有些敏感,對外部新鮮事物的接受和內化變得很彆扭。這是因為一部分由遺傳而來,有性格特質的因素,還有一部分是由於後天的養成。家長們可以從控制、承諾、挑戰、自信等方面幫助孩子重拾自信。

三、最新活動

2020年4月25日,來參加國際教育網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線上論壇,除了直面諮詢眾多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學校和招生官,更要聽資深專家分享國際教育和國際學校。

幫助家長們深入了解國際教育和國際學校,眾多國際學校校長和教育專家與家長們分享熱門話題,如今年廣東省公民同招後家長應做的準備、國際學校目前招生變化以及國際課程的選擇等。與此同時,更有深國交學姐的精彩分享和多位重量級嘉賓的驚喜登場

相關焦點

  • 從體制內學校轉入國際學校,你家孩子準備好了嗎?
    目前,各大國際學校紛紛確定開學時間,距離轉校生開始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已經不遠了。收到新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固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家長和孩子都做好轉學的準備了嗎?如何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國際學校?且聽我為大家分享孩子們將面臨的難關和破解秘笈。
  • 體制內轉軌體制外學校,這些事你必須知道!
    相較於體制內教育,國際學校在學生的基礎教育的紮實程度上相對較弱,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這點在往期的「沃賞校」中已經提及多次,許多學校的管理模式和學風相對自由,對學生的自制力是個考驗。因此,如果父母認可這種相對寬鬆的教育模式,並且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相對明確而理智的評估,確定他們能夠在比較寬鬆的氛圍環境中保持良好學習態度,那麼就擁有了體制內轉體制外教育的前提基礎。
  • 從體制內學校升入國際高中,應該如何做準備?
    從體制內轉國際學校,因為考核方式的大相逕庭,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困惑,到底應該怎麼幫體制內的孩子準備國際學校的入學考試?下面是幾點小建議——考試準備打算備考國際高中的孩子,最主要的就是根據學校入學考試要考核的內容,針對性去準備。國際學校入學測試一般包括筆試和面試,有些學校是筆試通過之後才有資格參加面試,筆試通過後才能繼續參加面試;但有些學校是筆試和面試一起的。
  • 從體制內轉到體制外學校,應該準備什麼?
    而面對體制內激烈的升學競爭,近年來很多家長把目光紛紛投向了體制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國際教育。如果想讓孩子從體制內的學校轉向體制外學校,家長需要如何準備?又該注意什麼呢?國際/國外小學→國際/國外初中→國際/國外高中→國外大學用等級劃分,學生只要達到一定區間即可,不存在「1分差千人」的情況。
  • 體制內高中生還能轉入國際高中?不是不行,但要注意這幾點
    的確,有許多家長,因為了解到國際學校信息的時間已經比較晚,或者在初升高時沒有被理想的國際高中成功錄取,所以,孩子已經準備上體制內高中,或者已經在體制內高中就讀了一年,對於錯失機會,感到非常遺憾。但繼續就讀體制內高中,又覺得未來的發展有局限性。
  • 到底是選擇國內體制學校還是國際學校?
    更何況有些優質的國際學校,國際上早已被認可和知曉,就像常春藤的背書性質一樣。而國內體制教育顯然就沾不上這個光了。這就像你在美國已經能申請到哈佛的水平,不好意思,如果在國內你仍然要高考,因為體制不一樣。第二個原因,是教育適應性。
  • 糾結體制內還是國際學校?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隨著學校種類的增加,家長也就糾結起來,讓孩子讀國際學校、公立/私立學校還是直接出國留學?成為了家長們在孩子升學上非常關心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是選擇學校,更重要的是決定未來孩子要學習的方向及發展。是如何在國內教育和國際教育中做出選擇的?因此,與其糾結體制內教學還是國際教學,不妨來聽聽「過來人」家長的想法。【1號家長】一號家長的想法就是「選擇國際學校課程不是不是幫孩子逃避壓力」,有些家長朋友會有這樣的誤解,覺得國際教育的環境會很輕鬆,可以減輕孩子們的壓力,事實上,國際課程的壓力一點不比國內小。
  • 相較體制內,就讀國際學校真的更具有競爭力嗎?
    其實體制內學校和國際高中的主要差別,還是未來規劃的不同,體制內主要路徑是:刷題—模擬—練習—高考—一考定終身,學校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升學。 國際高中的學生畢業後大多會申請國外的著名大學,選擇出國深造。
  • 調查結果公布:哪個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最合適
    剛轉入國際學校時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漢通分析:  普遍來看,剛轉入國際學校最大的困難都是聽不懂全英文授課,其次是對外教的授課方式還不能很快適應。您認為具有哪些特點的學生更適合讀國際學校?  漢通分析:  由於該題是多選題,大多數同學把都選了英語好、自我管理能力強、興趣愛好廣泛幾個選項,認為這樣的學生轉入國際學校會比較適合。
  • 中考出分:轉入國際學校的最後補錄機會 附8月國際學校開放日期
    能被心儀的學校錄取嗎?不少家長、孩子決定在出分後轉入國際學校,那麼國際學校還有沒有補錄的機會?每年8月,各大國際學校的招生工作已進入尾聲,中考後的「補錄機會」可謂是時間緊、名額少、競爭大。深圳地區國際學校數量繁多,純外籍的國際學校是最好的學校,很多家庭都非常嚮往,但是這類學校一般要提前1至2年準備,純外籍國際學校雖然是滾動招生的,但是很少有學位空缺,如果想要入讀的家長一定要儘早規劃。
  • 2020年國際學校的春季招生你準備好了嗎?
    其實春招是個很不錯的擇校機會,家長們可以提前做準備了,無論是選擇什麼樣的學校都要提前去進行了解,包括學校的硬體設施、課程體系和師資力量等,那麼就具體給大家講一講擇校的注意事項。>>體制內在讀高一且想留學有部分學生中考之後一直沒考慮清楚今後的學習規劃,進入體制內學校學習後面又有升學目標的改變,那麼春招就是一個機會,但是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能力去進行選擇,家長也要權衡之後在孩子進行擇校。
  • 留學準備:公立學校轉國際學校什麼時候最合適?這有你想要的答案
    那麼,出國之前,讀國際學校就成了一條繞不開的路。於是就會出現一些已經在體制內讀小學、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紛紛想要轉到國際學校或國際班。那麼,想要轉到國際學校或者國際班,就有很多的問題就不得不需要家長和孩子提前考慮。
  • 開學季不迷茫,1分鐘看懂國際學校和體制內學校的區別
    伴隨著開學,國際學校的招生考試,探校活動也將陸續展開。幾年前,如果說起「國際學校」,相信還有很多家長並不了解,相對體制內的公辦學校來說,是一個小眾的選擇。但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在考慮孩子教育問題時,把走國外留學路線納入了考慮的範圍。
  • 雲南外國語學校:中考後轉入國際學校,給孩子多一種選擇
    但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升學情況下,想要進入好的高中不沒有那麼容易!通過歷年的分數線以及招錄我們可以看到,雲南初升高的競爭壓力還是非常大,即使孩子成績很優秀,報學校出現失誤想進入名校也很難。之前,在雲南家長群看到過一位家長的留言:中考後轉入國際學校,最真實的目的就是希望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僅憑一次分數,把孩子一票否定。深以為然。
  • 想轉入香港國際學校,就把這篇攻略收好!
    那麼轉入香港的國際學校需要做哪些準備?什麼時候轉最合適?選擇什麼樣的國際學校比較好?孩子的成績和能力有多重要?曾有調查顯示孩子轉入國際學校主要有三個高峰期:● 小學一年級:從打基礎階段開始,接受全套完整的國際教育。● 小升初期間:六年級結束以後,因為國際學校的小學階段以雙語課程或IB的PYP為主,沒有嚴格的分科,從初中開始,所有的科學課程才會分科。
  • 國際學校和體制內學校有何不同?5個不同點一目了然!
    教育越來越多元化,教育方向也越來越寬闊,所以,國際教育高速發展,為了培養孩子成為擁有國際視野的「世界公民」,很多家長把目光放到了國際學校上。那麼國際學校與體制內學校有何不同?有何優勢?如此受家長們的青睞?
  • 國際學校備考英語到底怎麼準備?
    如果孩子一直在體制外的學校就讀,那麼英語程度不會差,小初高升學順風順水的概率很大。但萬一是半路出家,比如高中以前都在體制內的學校就讀,高中階段想切換到體制外學校,那就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國際學校的英語入學要求的,需要早做打算,早點考出拿得出手的英語成績哦。
  • 真實故事 | 孩子在「體制內」和「體制外」學校讀書,到底會有什麼區別?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四位花友 「親歷不同教育體制」 的故事,有國外、國內的對比,有國內體制內、體制外的對比,還有東西方的對比 ...哪種體制好?沒有標準答案。就像花友@Ying.R 說的:體制內外,皆有利弊 ... 學校教育的理念和內容是否和家庭的需求契合度比較高是挺重要的。
  • 國際學校,並不是你想像的「教育天堂」
    其原因是和同班同校富二代同學難以相處,因為除了比成績,更比家庭誰有錢,比誰的衣服鞋子更名牌,女同學說,很想再回公立學校,想念原來相對純樸的同學關係,只是再想回公立學校已回不去了。還有一個14歲女孩,家境優裕,初二起父母把她轉入一所有名的國際雙語學校,剛入學卻因「不懂規矩」遭遇室友群毆,給孩子留下了心理創傷………。
  • 力邁國際學校:從小學開始上有什麼利弊?
    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作為申請世界名牌大學的跳板,想要孩子將來能夠出國留學,會選擇先把孩子送入國際學校就讀。 而孩子的升學擇校一直是困擾家長們的難題,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好將來的留學方向,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英文水平,綜合能力的考量,還要做好轉入國際學校的前期準備! 哪個年級開始轉學最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