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ce老師
考慮讓孩子進入國際教育體系的家長一般都會遇到這個靈魂拷問:到底是選擇國內體制學校還是國際學校?
遇到這個問題,家長不免網際網路上一頓狂搜。狂搜的結果,往往就進入了故事會:有自媒體各種編寫的狗血故事,diss國內教育體制;有人瘋狂曬雞娃,製造焦慮,讓家長感嘆為啥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好;也有人各種誇張放大國際學校教育質量問題,師資問題。
看完以後,家長只能默默的說:我太難了…
但教育不應該是寫故事會,也不應該是製造焦慮。
今天,ACE老師帶大家認真分析一下國內體制學校和國際學校之間的選擇問題以及就讀問題。
一、選擇的大方向:國內教育體制還是國際教育體制?
要講清楚k12階段選擇國內體制學校還是國際學校,首先要明確的是未來的教育體制選擇,尤其是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教育體制選擇。
因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是國際教育的質量巔峰。即您希望孩子未來出國留學讀本科研究生還是在國內讀,身為家長的我該選擇國際教育還是體制教育?明確了這點之後,加上其餘的分析部分,咱們就能更清晰的認識是否要在k12階段選擇國際學校。
01 未來十年,歐美一流大學含金量有多少?
這個問題,其實本質上決定了走國際教育去讀本科及研究生是否有足夠的價值和含金量。這個問題涉及面比較廣,ACE老師就不展開分析,直接拋出我的認知結論:
我認為,國內的本科研究生教育水平正在快速發展中。不過從未來十年十五年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中國頂尖學校將在全球最高質量學校中佔有一席之地,但英美等國家的一流院校仍然將佔主導地位。
而中國非頂尖學校在全球的影響力仍然不強。確認了這一點,家長朋友們應該就能明白,國際教育體系的優質本科研究生教育,仍然是具有極大含金量的選擇。更不用說接受國際教育體系帶來的孩子的磨礪、成長和全球化視野。
當然,大家也要注意,歐美非一流院校帶來的鍍金作用,毫無疑問的在降低,請務必謹慎選擇國際教育。
02 國際教育與體制教育的競爭激烈程度,差別有多大?
討論完含金量問題,我們一定要看競爭激烈程度問題。前者決定價值,後者決定你獲取這個價值的概率與付出值。這點大家應該非常容易理解,畢竟我們在全球第一大人口國,教育競爭壓力有目共睹。
換句話說,你的競爭實力在國內能進入一流大學,可能在國際教育這條路上就可以進入頂尖大學了。注意這是實力的對等,不是你就直接進了。因為兩者不是在一個賽道上。
03 如果你決定孩子去國外讀大學研究生,是否要在k12上國際學校?
如果前面兩點家長朋友們看完了,相信心裡已經做了選擇。在這個選擇基礎上,是否需要提前安排孩子進入國際學校學習呢?
ACE老師給的答案是肯定的。
注意,這裡指的是相對優質的國際學校。為什麼?
最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是體制認可度。
國際學校中名校天然信任和認可相同或相近教育體系出來的優秀學生,這點很好理解。因為他們的教育內容連貫性、教育體系一致性、相關考試認可度、學生核心評價維度非常一致或相似。
更何況有些優質的國際學校,國際上早已被認可和知曉,就像常春藤的背書性質一樣。而國內體制教育顯然就沾不上這個光了。這就像你在美國已經能申請到哈佛的水平,不好意思,如果在國內你仍然要高考,因為體制不一樣。
第二個原因,是教育適應性。
負責任地和大家講,剛進入國際教育體制,一定是不適應的。當年ACE老師進入國外讀書時,一樣遇到這個問題。因此,在國內進入國際教育體制,是個非常好的過渡、適應、認可階段。
04 關於選擇國際教育後學籍的問題,是否還有回頭路?
很多家長擔心,如果孩子進入國際學校學習,沒有國內學籍,但是在之後孩子覺得不適合國際課程,又想轉回國內學校參加高考,那要怎麼辦呢?
首先家長們要分清有些雙語學校、公立學校的國際部是擁有國內學籍的,會正常參加體制教育內的考試,只是方向出國為主,絕大多數孩子不參加高考。在這種國際學校,當然就沒有任何需要擔心的了。
第二,即便是在沒有中國學籍的國際學校,其實在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常見問題及解答》中,明確說明: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入學和轉學的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後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
所以說,學生在國際學校讀了一年國際課程以後,再度轉回國內教育體制學習是可以的,不存在沒有學籍不能入學的情況。轉學完成後,學籍狀態不變,在轉入學校辦理相關手續後變為在校生狀態。需要注意的是,處於「休學」狀態的學生,須在原就讀學校辦理復學手續後再辦理轉學手續。
因此,為選擇國際教育而就讀國際學校課程,在國內學校辦理了「出國」、「其他離校」、「退學」、「休學」的家長和學生也可以完全放心。
根據以上,了解清晰將要就讀的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學籍政策,處理好原學校學籍辦理(休學、出國等),也就做到了萬無一失。需要注意的是,ACE老師不是鼓勵大家兩條腿走路,因為這樣確實又辛苦又低效,只是提供一個保底方式。做好選擇,努力往選擇方向邁進才是最好的路徑。
二、選擇之後:何時進入國際學校最合適?
雖然ACE老師已經說明,如果選擇國際教育去國外讀本科研究生這條路,國際學校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對於何時進入國際學校,未必越早越好。歐美等國際教育巔峰在大學往後,而中國的教育巔峰(負擔夠重)是在小學中學。何時進入國際學校,要從以下角度考量。
A. 英語能力
為什麼把英語能力放到第一要求考察?
因為你英語不過關,你即便進入了國際學校,不也是在打醬油嗎...以我為例,即便當年ACE老師通過了託福GRE各種高分洗禮,進入國外的時候,也懵逼了一段時間。對於想要進入國際學校的家庭來說,一定要關注孩子的英文能力。
這個能力,不是簡單地能不能通過筆試面試。而是在綜合能力上要有一定基礎。保證進入國際學校之後,語言上能夠較快適應,跟上節奏,這是學習的基礎。
B. 學習習慣和閱讀能力
在國際學校學習,和國內體制學習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國際學校學習很講究學習的自覺性,同時由於閱讀材料極其多,綜合性研討很多,對英文閱讀能力要求非常高。
因此,在這兩點上,孩子需要做好準備。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以往學習和備考過程中多閱讀原版英文書籍,包含fiction和nonfiction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對於住校的國際學校學生來說,雖然學校管理本身比較嚴格,如不允許使用手機等,但孩子是否能真正學到知識,很大程度取決於孩子的自覺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C. 經濟狀況
這點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國際學校學習是比不小的支出,加上對應的補充性輔導,支出更大。當然選擇國際教育後,未來出國讀大學,花費也是很大的。經濟情況,每個家庭都不一樣。相信大家各自有所判斷。
D. 國際學校入學難度
為什麼國際學校入學難度和就讀時間有關係呢?因為國際學校的入學和插班都是開放的,而學校作為經營性的精英教育機構,就讀名額一般有限。
因此,隨著就讀年級的上升,一般來說入讀越來越困難。事實上,很多優秀國際學校不打開高中階段的單獨招生。所以,家長朋友們要把這個要素也考慮進去。
同時,期間轉學進入國際學校也意味著課程體系和難度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學環境變成了全英文的語言環境,家長朋友們也需要考慮利用有效過度和銜接的國際學校針對性輔導課程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國際教育的語言環境、思維模式和課程體系。
好了,今天內容就這麼多,老師和大家分析了國際教育和國內體制教育的選擇邏輯,也給出了進入國際學校的時間選擇依據。各位仔細查閱,歡迎和我交流。
如果還有家長朋友們存在疑慮,也隨時歡迎私信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