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想喬健:投資人正重新審視聯想 ESG重新定義好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為世界發展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也促使人們反思,到底什麼才是判斷好公司的標準?
在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首席市場官喬健眼裡,後疫情時代,ESG成了定義好公司的標準。「最近很多投資人在重新審視聯想。」喬健表示,投資人發現過去評估體系裡聯想被低估的指標,正是當下被市場高度重視的指標。
ESG是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聚焦傳統評價體系沒有關注到的隱形指標,是當下全球投資者衡量企業發展可持續性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參考標準。在2020年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各界都開始給予ESG前所未有的重視。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指數公司明晟MSCI上調聯想集團ESG評級至領導者等級AA級。與此同時,Canalys分析稱,預測2020年PC全球出貨量將達4.58億臺,到2021年將再增長1.4%至4.64億臺。分析稱,出貨量的快速增長意味著PC市場未來增長勢頭強勁,聯想等相關企業將長期受益。
多重利好下,近期聯想集團股價持續走高,一度突破7港元,11月至今累漲超50%,創近20個月以來的歷史新高,公司市值臨近千億港元。
穿越周期的秘密
業內專家認為,ESG的出現是對傳統投資理念的挑戰,將從根本上改變估值模型。現在做企業現金流預測時,不僅要看財務背景,還要看氣候變化、治理結構以及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
多方研究表明,ESG表現與企業市值和發展韌性呈正相關。可以說,行之有效的ESG措施不僅能讓企業回應投資者期望,更將有力推動企業長期可持續經營發展。
喬健認為,聯想在過去36年的發展過程中,之所以能夠穿越多個周期,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很好地踐行了「商業向善」的精神,這種精神與當下熱議的ESG是一脈相承的。
她說道,聯想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投入與實踐方面超過14年。作為中國企業中的「先驅者」,聯想在探索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成熟的先例可參考,所以是「摸著石頭過河」——先行動起來,並不斷吸收中西方最先進的實踐經驗,復盤優化。
喬健舉例道,10年前聯想最開始著手做碳減排時,在缺乏權威指導的前提下,聯想盡己所能採取了行動,最初設置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間減少20%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到了2015年,基於在碳減排領域積攢的經驗,並了解了行業內其他企業的減排實踐,以及氣候變化領域最近的研究,聯想主動作出了調整減排目標的決定,將減排20%的目標提高到40%,不僅包含聯想運營中產生的直接排放,也包括聯想獲取電力、蒸氣、暖氣或冷卻所產生的間接排放。這個目標後來也獲得了巴黎協定後發起的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的專家認可。最終,聯想在2019/2020財年交出了減排92%的成績單,遠超當時的目標。
今年聯想發布的首份ESG報告中,又提出第三代氣候變化目標,希望在2029/2030財年前實現50%的溫室氣體減排,以及部分供應鏈25%的溫室氣體減排,力爭到2050年實現碳淨零排放。
在企業治理層面,聯想在上市與國際化的過程中,也是不斷吸收中西方最先進的企業治理理念,在實踐中探索出了既能激發聯想全球員工創新創造活力,又符合各地最佳治理實踐的現代企業治理架構。
喬健坦言,在聯想探索現代化企業治理架構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挑戰。例如,在2004~2005年併購IBM PC業務後,聯想由一家中國企業轉變成了一家業務遍布160個市場的全球化企業,如何實現公司治理上的國際化,如何避免「一言堂」?如何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能夠更好協作,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如何能夠通過內部控制的方式確保聯想所有員工都能夠誠信經營、遵紀守法?這些都是聯想當時搭建現代化、國際化治理架構所需要克服的障礙。
聯想在2009年成立了聯想執行委員會(LEC),就公司的重大事項進行集體決策,共同制定和推進公司的發展戰略。喬健表示,從成立至今,LEC一直都是真正的國際化管理團隊,目前共16名成員來自5個國家。並且,聯想每年都會舉行GLT(全球領導團隊)會議,邀請全球各地的高級管理人員共同討論聯想當下戰略、業務等重點議題。
此外,聯想的全球化發展過程之中,為了讓聯想多元的國際化團隊能夠跨越地域的邊界,高效地合作,聯想在內部也展開了「文化重塑」,讓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員工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公司文化,並產生強烈認同感。例如,聯想從新員工培訓開始,就要求員工學習多元化與包容性承諾、行為準則等內容。聯想還通過Lenovo Listens員工敬業度調查來深入了解世界各地員工的所思所想,建立持續的傾聽-反應機制。
喬健表示,聯想多年來開展嚴格的合規管理,並踐行最高標準的商業道德,將誠信、反腐敗、員工健康與福利、數據隱私安全等理念融入公司企業文化、科技創新與業務發展之中。「我們有自信,在聯想服務的全球180個市場上,我們都是當地最誠信運營、最值得信賴的企業之一」。
商業向善
如果把聯想ESG實踐的經驗進行總結,喬健認為:「企業的ESG實踐一定要和企業的品牌願景、集團戰略、核心業務高度契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打造一個良性循環,實現長期的成功。」
聯想通過關注ESG重要議題,改善企業的戰略及決策流程、推動創新、提高運營效率,以及降低與氣候變化和經濟增長相關的風險。「我們還在不斷提升聯想ESG關鍵指標表現的過程中提升聯想的核心競爭力,之後再利用聯想的核心競爭力在更大範圍內實現聯想『智能,為每一個可能』的願景,打造一個良性循環。」喬健表示。
疫情之下,聯想之所以能夠快速恢復,並在2020/2021財年前兩個財季保持穩定增長,其中第二季度單季度營業額超過了千億元,利潤也有50%以上的增長,這背後,聯想在ESG領域多年投入與積極實踐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疫情期間,聯想馳援抗疫一線、保護員工健康、幫助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挺過危機,而這些「善」又促進了聯想快速復工復產,帶來強勁業績增長的「果」。善是流動的,很多時候是企業向善的「因」,才造成了這樣的「果」。
而在後疫情時代,企業穩定發展和全球經濟復甦仍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唯有平時苦練內功、遇事轉危為機的企業才能更好抓住機遇。
喬健表示,聯想作為ESG理念在中國的踐行者、領跑者及推動者,充分認識到ESG理念的價值,未來將持續加大聯想在ESG領域的投入,也會持續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共同提升ESG實踐與披露水平,共同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她看來,對於商業、公司來說,確實需要為股東負責、為客戶負責、為員工負責,需要為合作夥伴、企業的生態系統負責。但是一個真正的商業文明,一個企業要擔起自己的責任時,更需要為環境、社會、世界、人類福祉創造自己的價值。
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努力沒有盡頭。對聯想而言,影響越大,責任越大。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客戶使用聯想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喬健認為,聯想應該在更廣闊的領域內發揮自己積極的影響力。今年發布ESG報告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接下來,聯想將以服務和解決方案為導向推動智能化轉型不斷深入,推動科技創新,釋放智能科技的力量,為人類造福。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DF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