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名牌大學的教授每月能拿到多少錢呢?
可能很多人都以為會很高,
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近日,朋友圈傳出一張工資條圖片,
把一眾網友給驚呆了。
據確認,較早轉發這張工資條的教授姓張,
稱這是復旦大學一位30年工齡教授的工資。
這份薪酬單顯示,這名教授所有工資、各類津貼總和為15335元,但是扣繳了五險一金、教師公寓費用等之後,到手僅有8271.95元。相比之下,上海部分月嫂的到手工資都已經過萬元。
張教授另補充稱,這不是工資單,是各種薪酬加在一起的,「總共這麼多,別的沒有了。」而且稱,這位教授有兩頂「帽子」:「上海市浦江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有另一位教授確認:「復旦就這水平。」相比之下,中山大學謝姓教授稱自己比這位教授多幾千。
該工資條得到圈內多位學者的轉發。
另一位教授在轉發這條信息時也看不下去了,在貼文中,他列出了原教授的榮譽身份和貢獻,並抱怨稱:
「每月就領這麼多錢,且是『薪酬』總數,別的沒有了,大家感受下一流大學教授們的日子……」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韓復齡在微博上表示:
「實實在在就這麼多,教授遠不是高收入群體」。
頂尖大學教授到手工資僅8000多,
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有網友認為這樣的工資對於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教授來講確實低了,高級知識分子的價值不應該僅僅如此。
也有網友認為這位教授雖然到手工資不多,但是實際享受的隱形的社會保障要比一個月嫂多得多,所以沒什麼好抱怨的。
事實上,到手的工資不高並不代表大學教師收入不高。
記者留意到,2016年上海人均收入為6000多元,這位老教授的工資超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2倍有餘。此外,扣除的公積金、養老金等,最終也是落到個人帳上,只是暫時不歸自己自由支配而已。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份工資單上,有教師公寓一項,金額為1578元——在上海,這樣的房租顯然具有性價比。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的是,根據網上的版本,這位教授為中文系教授。相比而言,中文系教授除了工資,其他收入來源相對比較單一。如果將範圍擴大,其他專業的高校教授,其收入來源顯然更加多元化,發家致富並不難。
去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允許科研人員和教師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包括允許科研人員從事兼職工作獲得合法收入和允許高校教師從事多點教學獲得合法收入。
教授能否「撈金」,能掙多少錢,跟對口專業的市場化、所屬高校的知名度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應用性學科的外來主動項目多,基礎理論學科的可申請項目則少得可憐。
一位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社會上流傳大學教師的收入高,其實他們知道的都是那些神話人物,就像股市上流傳的股神一樣,屬於鳳毛麟角。」
比如文章開始說的到手工資只有8000元的老教授,其實總收入有1.5萬元,是因為扣除了五險一金及個稅。
現在的情況是,如果你月薪1萬,你只能拿到7454.30元,而你老闆要付出的是14410元。
僱主每月付出了14410元,職工個人拿到了7454.30元。之間6955.70元的差額,究竟去了哪裡?下面再以圖表作出說明。
被扣得多,別流淚,你可是在「好」企業。
(1)至多只有五險的勞工,他們一定是在中小企業工作;
(2)擁有完整五險一金的勞工,他們一定是在大企業或上市公司工作,這類就業也稱為正規就業,或稱體面工作;
(3)擁有豐厚的五險兩金的勞工,他們大多是在壟斷或暴利行業工作。
「五險一金」怎麼繳納?
通用繳費公式: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應繳費用
①養老保險:目前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個人8%;
②醫療保險: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8%,個人2%;
③失業保險: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個人1%;
④工傷保險:根據單位劃分行業確定繳費比例,在0.5%—2%之間,個人不用繳;
⑤生育保險:單位0.8%,個人不用繳;
⑥住房公積金: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繳費比例,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的12%。
* 各地繳納比例有不同,以上比例供參考
大家來說說,
你每月的稅前收入多少?
實際收入又是多少,
扣得最多的是哪一項呢?
責編:青漠
來源:齊魯晚報(qiluwanbao002)綜合中國經濟網(ourcecn)、博士高管匯(ID:neican666)、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中國青年報、第一財經
你點一個
小編工資漲5毛!
求點求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