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壇鼻祖《花間集》:什麼是「詞」?

2020-12-13 王庶文講壇

講完了《莊子》,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進入另外一個主題:詞壇鼻祖《花間集》。詞在中國文學歷史的地位不用過多介紹,但我們接觸的詞其實很少,本質上來說除了極少數愛好者以外,很難有人畢業後還能夠產生美好的情感。

01什麼是詞?

這是因為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與古代有著很大變化,詞既然是「詞」,那麼他必須是唱出來的,它屬於歌詞一類,與詩並不相同,詩主要拿來吟誦的。當然,在某些特定時期也有能拿來唱的詩。

漢朝樂府詩就是用唱的,所以管理機構才叫做樂府。即便到了唐朝,很多詩其實也是能唱的,比如大家從小學開始就很熟悉的:「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但它被譜成曲,唱出來的時候就變成了更著名的《陽關三疊》,「三疊」的意思就是反覆唱三遍,至於怎麼反覆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我們要承認的一點是,音樂從來不是中國文化的強項。雖然我們不知道古人如何唱歌,但至少可以想到在唐朝,歌曲的旋律不會很複雜,所以對文字的平仄要求也不是很嚴肅,也正因為如此很多詩也才能夠拿來唱。

唐朝人唱的多是七言絕句,貌似對平仄有很多要求,但是比起詞的平仄規範,近體詩都算粗糙。所以從詩到詞我們可以推測的就是旋律變得更豐富和複雜,歌詞稍有平仄上的不對就很拗口,於是漸漸地有了更嚴格的平仄規範。

唐朝也是詩與音樂分家的時代,音樂又需要歌詞,所以詞就孕育而生。詞的本身不是給人看和默背的,一定要唱,不唱的話詞只能算是不整齊的詩。

02《花間集》的產生背景

在古人的世界觀裡寫詩應該是一件很正經的事情,必須要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寫。但文人總是很難耐得住寂寞,除了嚴肅的創作之外,還總想寫一點娛樂性的東西。如果把詩往娛樂的方向去寫,這會讓很多所謂的正人君子很不適應,所以很多文人不但能寫嚴肅的詩,還能寫詞。寫詩的目的是為了「以詩言志」,寫詞的目的是為了「自娛自樂」。

我們要講的《花間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集結成書的,五代十國介於唐宋之間,雖然只有短短五十多年,卻異常精彩,只是中原腹地就有:梁、唐、晉、漢、周五個王朝更替,在此之外還有十幾個割據政權,統稱為十國。

十國裡面最著名的是南唐,南唐最著名的便是他的後主李煜,稍微讀過書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他的那首「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當時除了南唐之外,詞還在前蜀和後蜀盛行,《花間集》就是在後蜀編訂的。

在古代蜀地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存在,因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所以蜀地很容易形成一個封閉系統。唐朝滅亡以後,大軍閥王建在四川割據,建立蜀國。這個王建雖然是個文盲,卻很尊重知識分子。

當時很多書香門第,世族大家為了避難紛紛逃亡四川,他們的到來讓四川的文化突然繁榮起來,再加上蜀地本身就很封閉,大家也就自娛自樂了起來,「詞」這種東西在當地非常流行。

王建死後,他的小兒子接班卻因為娛樂過度,沒多久就被後唐給滅了。後唐派遣孟知祥去管理四川,他幹的還算不錯,於是自己索性稱帝,國號還是叫蜀,不過為了和王建的蜀國區分,歷史上就成為前蜀和後蜀,這就是我們要講的《花間集》成書背景。#國學#

相關焦點

  • 王衛星 | 詞壇三李說考論
    而李白其人其世其詞正能近乎完美地契合於人們對詞祖的各種期待:集高尚人品、盛世正聲、文壇宗匠於一身,名下《菩薩蠻》、《憶秦娥》諸詞風韻天然、剛柔相濟,使後世剛柔雅俗諸派都能從中找到可追攀的特質,從而能成為古典詞學史上認可度最高的象徵性詞祖。五代歐陽炯《花間集敘》已將李白與溫庭筠並尊為詞壇前輩[3]。南宋詞選家黃昇明確將李白尊為「百代詞曲之祖」[4]。
  • 蘭學茶座:納蘭性德編詞集的標準,為何他只選這些人的詞?
    朱彝尊推重梁佩蘭,也因為自己以詞壇領袖人物編纂了《詞綜》,不宜再助納蘭性德選編詞集。他的網羅能力與鑑賞水平過人,但他主張不學秦觀和黃庭堅,推崇姜夔和張炎,因部屬前朝遺民有同聲相應、相氣相求。但納蘭性德不喜歡《詞綜》這類詞集,擁宏過之,取精不夠。所以選擇梁佩蘭助自己編詞選,是經過用心斟酌的。
  • 宋詞中的「雅詞」是什麼,有什麼特點,本文帶你了解一下「雅詞」
    原來,詞自產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歌詞,使用的都是大眾化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口語。《雲謠集》是我們現在可以見到的一部唐代流行於三隴一帶的民間曲子詞集,這裡所保存的三十首曲子詞,可以代表民間詞的思想、感情和語言。
  • 郭宣成:就北宋詞壇而言,可分為哪三個時期
    柳永與北宋詞壇  就北宋詞壇而言,可分為三個時期:其一,從開國到仁宗天聖、慶曆年間,是北宋詞的初期,晏殊、歐陽修等詞人,承續花間派與南唐詞風而有變化;其二,仁宗天聖柳永的慢詞  所謂慢詞,從音樂的角度說,調子比較長,字數比較多,拍子比較疏緩的詞。詞按字數分為三類:小令、中調、長調,長調即慢詞。
  • 北宋前期詞壇:多有豪宕之氣,繁榮昌盛
    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北宋初期詞壇的事情。詞這種新興的文學樣式,歷經晚唐、五代的發展,到宋作進入繁榮昌盛的新階段。北宋前期詞壇是在和平環境中發展過來的,仁宗朝出現了範仲淹、張先、柳永、晏殊、歐陽修等一批有影響的詞人。晏、歐的詞多是小令,他們主要受南唐馮延巳詞的影響,因為都是江西人,故稱「西江派」。這一時期以小令著稱的,除範仲淹外還有宋祁等。範詞在內容上開拓了新領域。
  • 《花間集》:為什麼寫詞比寫詩更難?
    我們今天接著學習《花間集》,在之前兩天的內容中我們主要講解了:《花間集》的整體調性,也知道了詩與詞的區別,詩主要是用來吟誦的,詞的話主要是唱的。那麼詞既然需要唱,那麼誰來譜曲呢?我們如果不理解這個道理,在看古人論詞的時候就很容易困惑。古代的曲子主要是由皇家文工團的職業音樂家創作的,他們的地位很低,所以留不下姓名,但這些曲子都會有題目比如《浣溪沙》、《菩薩蠻》、《木蘭花》等等,歌女只要看到這些題目就知道應該用什麼旋律來唱了。
  • 莊奴獨子憶父親:「詞壇泰鬥」亦是「老頑童」
    莊奴獨子憶父親:「詞壇泰鬥」亦是「老頑童」 2016-10-13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作為莊奴的獨子,黃浩然眼中的莊奴不僅是寫過無數經典的「詞壇泰鬥
  • 「鼻祖」一詞是怎麼來的?你知道你行業的「鼻祖」是誰嗎?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書本上經常都會看到「鼻祖」這個詞,人們總是喜歡把某某事件的創始人稱為鼻祖,那你又知道「鼻祖」這個詞的真正來歷嗎?「自」漢語中一般作為第一人稱的代詞,拿既然「自」成了人的代詞,那鼻子的「鼻」又該用哪個詞呢?於是就創造了另外一個形聲字來代替,在「自」下面加了一個表音的「畀」字,於是就有了「鼻」這個字。從此「自」和「鼻」兩字就有了不同分工。
  • 詞論 宋詞流變史論綱(上)
    宋詞柳永蘇軾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流變宋代立國之初的半個世紀,詞並沒有隨著新王朝的建立而同步新興,基本上是處於停滯狀態。南宋王灼在《碧雞漫志》卷二中曾不無感慨地說:「國初平一宇內,法度禮樂,寖復全盛,而士大夫樂章頓衰於前日。」直到11世紀上半葉的真、仁之世,柳永、晏殊、歐陽修等詞人登上詞壇後,宋詞才開始步入迅速發展的軌道。
  • 樂府詩是什麼,與詞之間有什麼關係,將詞稱為「近體樂府」合適嗎
    樂府是什麼在先秦時期,詩都是配合樂曲吟唱的歌辭,所以說詩就是歌,也就是詩和歌是互通的,比如我國最早的詩總集《詩經》,就可以叫作詩歌總集。唐代的樂府詩是什麼到了唐代,古代的詩人們雖然仍舊樂府舊題目作歌詞,事實上,唐代的是已經不能吟唱了。
  • 俗詞是詞體最早形態,後來詞人創作和整個詞史,都未能脫離其影響
    五代文人俗詞,集中在西蜀成都和南唐金陵兩個地方,以西蜀詞人為主的《花間集》以表達世俗男女之情為主,只不過是以精緻優雅的外殼包裝了世俗豔冶的戀情,施墊存先生謂:「我以為唐五代的曲子詞是俗文學,《雲謠集》是民間的俗文學,《花間集》是文人間的俗文學。」
  • 複習38:第十二章 詞的初創及晚唐五代詞歌|中國古代文學考研複習
    割據者既無統一全國的實力與雄心,又無勵精圖治的長遠打算,苟且偷安,藉聲色和艶詞消遣,在西蜀和南唐形成兩個詞的中心。西蜀立國較早,收容了不少北方避亂文人。前蜀王衍、後蜀孟昶,皆溺於聲色。君臣縱情遊樂,詞曲艶發,故詞壇興盛也早於南唐。後蜀趙崇祚,於廣政叄年(940)編成《花間集》十卷,選錄18位「詩客曲子詞」,凡500首。
  • 詞壇雙姝竟相豔,奈何世間多薄情
    易安的才名,古今皆知,但恐怕少有人知的是彼時還有一位女詞人能與易安齊名,她就是被稱作「斷腸才女」的朱淑真,兩人可以稱得上是詞壇雙姝,詞風迥異,各自為詞壇留下了別樣的顏色。而且詞中多寫情事,處處流露情事不順,甚至很多的地方洩露了一些婚外情的情況,所以為歷代「衛道者們」不喜,認為其作品多淫穢。所以,便是她詞寫得再好,又有誰肯為她揚名張目呢?就連她的父母在其離世後,也將她的手稿付之一炬。奈何時人的價值觀如是,我們也只能為之唏噓。後人整理朱淑真的其他詩篇,輯錄成冊,是為《斷腸集》。
  • 溫庭筠詞
    溫庭筠六首名詞,不愧「花間派」之鼻祖溫庭筠(約812—866),本名岐,字飛卿,晚唐人,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
  • 一篇《詞論》罵遍詞壇16位,王安石蘇軾都不放在眼裡
    一提起李清照,我們首先想到她"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然後一個柔弱女子的形象就呈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世人恨不得將所有溢美之詞都用在她的身上。她即是男人眼裡的女神,也是女人心中的偶像。記憶中的李清照,應該是那位極具東方韻味與才情卻命運悲悲切切的柔弱女子。然而,現實卻與這個印象大相逕庭。她不僅愛打牌、愛喝酒,而且還非常的狂,她究竟狂到什麼程度?
  • 兩首婉約詞,風格相似,卻值得一讀再讀
    晚唐五代詞在長江流域繁盛起來,馮延巳與韋莊分據吳蜀詞壇,形成兩大詞系。馮延已經常以樂府新詞為娛賓遣興之用,此種風氣一直影響北宋的詞壇。北宋初期作家晏殊父子與歐陽修的詞,與馮延巳相近似。北宋詞風承接南唐遺緒,下面介紹兩首婉約詞,風格相似,卻值得一讀再讀。《謁金門》五代:馮延巳楊柳陌,寶馬嘶空無跡。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海客。夢覺巫山春色,醉眼飛花狼藉。起舞不辭無氣力,愛君吹玉笛。
  • 兩度入蜀溫庭筠的花間成都
    他精通音律,工詩擅詞,作賦才思敏捷,「善鼓琴吹笛『有弦即彈,有孔即吹』」,能詩、能文、能樂、能詞,樣樣精通。從「溫助教」到「花間鼻祖」雖是唐貞觀初年名宰相溫彥博的後裔,但溫庭筠一生科舉屢不及第,只任過一些低級別官職。大中十三年(859年),溫庭筠任隨州(今湖北隨州)縣尉,掌治安捕盜之事。鹹通元年(860年),59歲的溫庭筠被襄陽刺史徐商闢為巡官。巡官職位卑下,非正式「編制」,通常由無科舉功名或無出身背景者擔任。
  • 中國古代故事:「如花間美人」的「王實甫之詞」
    明初的朱權在《太和正音譜》裡說:「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形象而確切地概括了《西廂記》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它的詞藻富麗,幾乎集漢語修辭法之大成,又流暢自然,絲毫不覺得堆砌、雕琢。如鶯鶯夜聽琴的一段描寫:莫不是步搖得寶髻玲瓏?莫不是裙花得環佩叮冬?莫不是鐵馬兒簷前驟風?莫不是金鉤雙控,吉叮冬敲響簾攏?莫不是梵王宮,夜撞鐘?莫不是疏竹瀟瀟曲檻中?
  • 史上最熱鬧的一首賞春詞,精華全在其中一個字,被譽為詞壇絕唱!
    這首詞也成為詞壇絕唱。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最熱鬧的宋詞。玉樓春 宋祁 (宋)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 得到南唐李煜真傳的納蘭性德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清初詞壇領袖人物陳維崧評價納蘭性德的詞作是「得南唐二主之遺」,在藝術風格上儘管納蘭詞有婉麗悽清,天然渾樸,嶔崎磊落等多向度魅力。但師從花間詞還是為主,氣質上與李煜、晏幾道更為相近。納蘭性德在其詩學思想闡述時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這裡他讚賞花間詞,在形式上高雅華美,如古典玉器,但在反映社會生活,幹預補益人生方面有局限性,少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