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多項研究發現,古代中國與美洲之間存在相關性,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很有可能來自於古代中國。
100多年前,康有為到美洲遊學所見所聞之後,便寫詩說:遺民似是自華來……南北美洲,皆吾種舊地。也就是說經過康有為的考察,他認為美洲的印第安土著是來自中華的後裔。
1983年,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到美洲講學,教授在一次印第安人的晚會,邂逅了一位印第安人中學教員。這位教員地對他說,他的祖先來自中國,是殷人。教授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不說是漢人或是唐人,而單說是殷人呢?這位印第安教員說,這是我們是世代相傳的,什麼原因並不知道。
美洲石刻文和中國象形文字
美國研究分析師在比較古代美洲的石刻文和古代中國的象形文字後發現,這兩者確實相配。然後他在其網站上列示的53項比對結果顯示,美洲石刻文和中國象形文字相稱的可能性高達95%以上。換句話說,美洲石刻文獨自形成(與中國象形文字碰巧相似)的可能性不到2%。在新墨西哥州發現的一種石刻文上寫有中國甲骨文上的卜辭,若以象形文字來解釋為「每月以10天為1旬」。這就是很典型的甲骨文卜辭。而且這種訊息在北美的石刻文中出現,代表古代中國人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出現在美洲,因為當時中國已經廢棄不用甲骨文,它直到1899年才被發現並破譯出。」但值得注意的是,美洲原住民與亞洲人都遵循10天制的算法。住在亞洲北極圈和接近北極圈的人,也有美洲原住民這種10天為1旬算法的傳統。事實上,美洲文明之母「奧爾梅克文明」和中國殷商代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比如印第安人也有排水管道,這似乎也體現了大禹治水的思想。他們也有關於天狗吃月亮的傳說,還有共同的龍文化以及關於洪水的故事等等,這些都與中國傳統文化十分相似。
《山海經》描述北美洲中國古籍《山海經》曾提及扶桑一地,有人認為這是指北美洲。美國作家對此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山海經》裡描述了大量的北美洲的動物,包括:負鼠、犰狳、野豬、叉角羚、土狼、禿鷹、海象等。古代扶桑一地據稱在約8,000公裡之外,大約是從北美到中國的距離。中國古人稱扶桑約5,310公裡寬,受大海所阻且擁有巨大的樹木。對此,美國作家認為,那個寬度幾乎就是美洲的確切寬度,而加拿大西部海岸與美國西北部各州就擁有那種巨大的樹木。但古代中國人怎麼知道這個呢?不要小看上古時期中國人的天文地理知識,《山海經》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世界地圖,只是越流傳越被神話而已。而且在近代還發現、可追溯至公元900年的美洲雞骨,與中國的雞骨非常相似。甚至有些美洲印度安人稱呼雞的名字也幾乎與其中文名字一樣。
當然也有一些中國學者認為,印第安人的叫法與殷地安陽有關係,武王伐紂時商紂王的大將正率領十萬大軍在遠徵東夷,殷商滅亡後,這十五萬大軍東渡太平洋,到達了南美洲,成了印第安人的祖先,這與我們開頭提到了象形文字的大概內容是一致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第安人在南美洲繼承了中國文明,建立起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印加帝國,這一學說已經被考古學,人類學研究所公認,也解釋了今天印第安人為何是黃皮膚,因為與中國人同屬蒙古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