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四歲前,我是一個不願意讓孩子在小學前承受太多學習壓力的,孩子快四歲時我慢慢的改變了這個想法,於是最近一年多來,我看了很多討論或「傳授」幼兒英語啟蒙的帖子、網頁,但是我覺得都不能完全適應自己和孩子,經過這一年來的探索,逐漸形成了適合自己家庭的啟蒙學習體系,想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再經過一年半後,結合最新的感悟回頭看看這篇心得記錄,取長補短,繼續為二寶啟蒙(二寶馬上就一歲半了)。」
這篇心得文章並不是普適的經驗,只作為我們自己的個案,供參考。
作為家長,我是怎麼從佛系放養的育兒思維中轉變過來的自從孩子3歲上幼兒園之後,每次接孩子排隊時,聽到最多的就是一些家長在交流自己孩子報了什麼英語班,線上的或線下的,看著他們的雞血樣,我當時是很不屑的。第一件是我老婆受她同事影響,經常和我商議要讓孩子儘快學英語,還把她同事家孩子(比我家孩子大一點,當時4歲半多一點)學習英語的相關視頻給我看,我看了挺震撼的,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會說這麼多英語了,心想,以後孩子上小學了,如果是一個小白式的學生,面對班上英語基礎已經很好的同學時,會不會受到暴擊,會不會喪失自信。第二件是鄰居家大寶小學六年級培訓班針對家長的公共雞血課,我老婆抱著好奇的心態,和鄰居一起去聽了聽,回來跟我分享了很多可能在五六年後我才能知道的教育常識和北京的教育形勢,我的確被震撼了。第二天,鄰居家說她家大寶被某中學實驗班錄取了,北京某區全區只收35名孩子,而且她說他們去開家長見面會時,老師直接說,來的我們實驗班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實驗班的目標不是985也不是211高校,他們的目標就是清華北大,讓家長做好配合,然後鄰居說要讓他們二寶(當時4歲)幼兒園大班不去了,直接去北京某培訓機構上幼小銜接,然後複製大寶的學習歷程,再來一次。當時我和老婆都被震撼了,沒想到鄰居孩子這麼優秀,取經後,我下定決心要讓孩子儘快學習英語。就這樣,我從佛系放養式的育兒思維中轉變過來。孩子的英語啟蒙之路:3歲開始的家庭啟蒙
我的思維轉變後,和老婆馬上達成一致,著手開始籌劃孩子的英語啟蒙。下面的辦法我們是在孩子快四歲時做的,實際可以在孩子三歲多一點時進行,我個人覺得。因此,我把題目寫成3歲。第一件事就是在網上搜集和學習相關的經驗心得,看到很多家長推薦《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2:懶人解決方案》(蓋兆泉著),當時趕上某東圖書類滿200減100,就直接入手了。這本書第1頁有這麼一段話:
「3歲起點,是我認為最理想路線。首先,研究表明,兩歲半以前的兒童只能和大活人在互動中學語言,音視頻的輸入無效,而且,兩歲以前看電視有害。因此,3歲以前的啟蒙,家長是唯一的輸入源,需在生活中說英語或親子閱讀。……3歲以後孩子理解力增強,可從音視頻中習得語言了,此時啟蒙正好。」
因此,我覺得3歲開始啟蒙英語是很不錯的選擇。我家娃作了以下幾項啟蒙工作。
在上面提到的書的建議下,我們首先做的是給孩子看英語啟蒙動畫片,看的第一部動畫片是《洪恩幼兒英語》(是洪恩很多年前的教育素材,網上早就能下載到)。我記得第一集是主人公Teddy作自我介紹,說他喜歡學英語,並邀請觀眾和他一起學英語,這樣的動畫片孩子非常容易接受。
第二部動畫片是同事送給我的,很多年前她家孩子買的《巧虎ABC》光碟,為此,我還買了一個DVD放映機,用電視放給孩子看的。
第三部動畫片是《KIDS ABC》,隨便找個知名視頻網站一搜就出一大片。
第四部以後就比較雜了,有小豬佩奇、本和霍利的小王國、甚至有我也聽不懂的《少年創客羅思提》等,他聽不懂,但是愛看裡面的畫面,經常會說,我聽懂一個什麼什麼單詞,我覺得這樣也不錯。
看英語啟蒙動畫片的好處就是,孩子興趣大。缺點是時間長了傷害眼睛,所以我把所有動畫片全部刻錄到光碟上,用電視放給孩子看的。有投屏功能的電腦也可以,免去刻錄的過程了。我記得刻錄花了不少時間,刻錄了很多有價值的視頻和光碟,買空光碟,買光碟收納盒,額,想想也挺麻煩了。好在可以隨著孩子成長,選擇適合他年齡段的光碟放給他看。嘗試過嘰裡呱啦、多納兩個app,其中多納還買了一年的課程,感覺一般吧,因為都是遊戲性質的啟蒙,而且吸引孩子的是遊戲,讓跟讀裡面的內容,就不那麼情願了,而且對視力非常不利。這裡主要是家長陪讀,主要素材就是牛津樹閱讀系列,同時配合大貓分級閱讀等其他系列中,趣味性和難度相當的繪本一起當故事講。
陪讀是在孩子看完兩編《洪恩幼兒英語》《巧虎ABC》這兩部動畫片之後開始的,這樣孩子對英語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再來看英文繪本我覺得效果更好,初級的牛津樹閱讀和大貓閱讀中的很多詞彙在動畫片中都出現過,對孩子來說既不感到陌生,又可以複習鞏固下。
最初級的12本牛津樹繪本是無字書,就是書上面沒有文字,只和孩子一起聽音頻,然後我把漢語意思告訴他,並且誇張點的講述繪本上的故事。
從1-13開始繪本開始有單詞了,我會指著單詞一個一個的念,然後講一些漢語意思,主要是當故事書來看,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同時也把大貓分級閱讀的初級系列也買了,和他一起讀故事。
這個階段,我故意減少給他講中文繪本的次數,而且已經不再買新的中文繪本了,然他慢慢的覺得要聽新故事,就得從英語繪本中去找了。雖然一開始不是很順利,但是我輕微的逼迫過他,或者用動畫片、去遊樂場、吃巧克力等激勵他一起和我看英語繪本。
這個階段我主要就是和他一起看初級繪本的分級閱讀素材,熟練點後,我會指著書上的單詞考他,再後來,我讓他指著書上的單詞自己讀,因為現在剛開始,我沒有太強迫他,還是以故事性為主,4歲半或者培養了一定的興趣和基礎以後,我會強迫他,下面我會寫。
4歲開始的英語培訓班
在孩子剛4歲時,比較了離家比較近的幾家英語機構,在網上搜集了大量信息,從口碑、性價比、接送方便程度等方面綜合比較,選定了積水潭附近的一家比較正規的機構。
帶孩子去試聽後,孩子挺願意學的,就報名了。當時沒有疫情,每次課結束後,家長進教室,老師講解本次課都講了什麼。我記得很清楚,孩子的第一次交的都是學習場景中的用品,有蠟筆(crayon),鉛筆袋(pencilcase)等,看著這些單詞,我都吃驚,這麼小的初學者,怎麼上來就學這些,但通過幾次課後發現,實際上他們都是以遊戲的形式學的,只是聽發音去找物品。
但是,同時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普遍比我們孩子大,我後來問了老師,老師說你們孩子是最小的,還差一個月滿4歲,其他孩子都是4歲半或者5歲的。這麼一看,我們4歲送孩子上英語培訓班真的不算晚。
實際上我也考慮過是否孩子還有點小,如果再大半歲再上是不是更好?但是沒有時間讓我去猶豫了,決定既然來了,就堅持下去吧。通過老師的反饋來看,孩子並不比哪些比他大的同學差,也就是說4歲這個年齡,英語培訓班的東西對他來說是完全可以吸收的。
一個月後,舉行故事大賽,當時的故事大賽是牛津樹系統中著名的啟蒙繪本《TOP CAT》這本書,只是被製作成小視頻,讓家長帶孩子在家自己練習,然後在英語課上放視頻音樂,孩子自己用英語講出來。我家孩子可能記憶力不錯,故事大賽第一個上去講的,還得到了個小獎狀。
期間問題還是有的,最嚴重的是孩子不願意去上英語課,我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遇到的老師他不喜歡,二是很多英語句子他聽不懂,畢竟老師上課都是用英語說(起碼家長公開課時是這樣的)。
有一次孩子奶奶去幼兒園接他放學回家,當天晚上正好有英語課,他跟奶奶說我最不喜歡去上英語課了,但是我知道後,送他去英語課的路上,跟他講了一堆道理(後來想想講道理沒用),但是他始終沒有表態。
事情到了今年9月下旬有了轉變,經過在家的啟蒙學習(做法後面有),他能簡單自然拼讀,可以自己讀一些簡單繪本,詞彙量和聽句子能力也提高了,兩外,上半年疫情後,原來的老師換掉了,換了一個更和藹可親的老師,線上課程時就誇過孩子幾次,他都挺高興。
有了這些積累和對老師的好感,他開始不討厭英語課了,9月最後一次課我接他放學還有10月份國慶結束後他去上課之前,都跟我說,最喜歡英語課了。聽了這話,他老爹我很是欣慰,功夫沒白費。10月中旬的故事大賽,全部只有三個小朋友上去講了,有他一個,還得了獎狀和禮品,更愛上英語課了。
4歲以後的家庭啟蒙
(1)及時完成英語課作業並經常回顧英語課所學內容
英語課每次課後都會有作業,主要是英語課配套教材的練習冊,我們報的英語課是每周上一次,所以每周上課前,我會和他一起完成英語作業。
因為每次上課間隔有6天,所以為了避免他遺忘,我會帶他複習下,主要是在黑板牆上把上次課的內容和他一起回顧一下,然後,給他時間讓他在黑板牆上自己創作。一直堅持到今年(也就是上英語培訓班的第二年)。下面是今年夏天某次課的內容。
在個階段,我們主要開始學習牛津樹閱讀的2級資料了,和之前一樣,我會和他一起先讀一遍,然後講漢語意思,把故事整體給他講一遍,同時對他增加了要求,讓他能自己讀下來,因為2級資料相對簡單,他自己讀下來不難,再過一段日子,每天讓他讀5本,陪讀後,要求他把繪本讀熟,可以通過點讀筆來聽不會讀的單詞發音,最後我來檢查,確實讀熟了就給他一些小獎勵。
有的繪本很簡單,有幾次檢查時,他說,爸爸,我不看書就能讀出來,然後把書給我,他自己從頭到尾背誦了一遍,我也挺吃驚的,給了他比較大的獎勵。從這開始,我會要求他把每本繪本都讀熟,才算讀完,期間我會穿插著教他一些簡單的自然拼讀知識,這個期間英語課的老師也會教簡單的自然拼讀,我算是配合老師,讓他慢慢開始熟練。
就以這種模式,現在已經讀到第5級了,第5級的句子開始變多,變長,每本繪本的頁碼也開始變多,但是故事都是魔法鑰匙帶Kipper他們在魔法世界和現實世界來回穿越,趣味性比前4級更高,所以他還是挺喜歡讀的。
另外,通過之前所有啟蒙的積累,他認識的單詞越來越多,句子雖然多了,但是詞彙量沒有特別明顯的增加,對他來說不算太難。這期間穿插著一些大貓分級閱讀的繪本,還有部分外研社麗聲繪本,陪他一起閱讀。
讀到牛津樹第4級時,我買了餅乾狗、小毛怪、小鼠波波的一些自主閱讀資料,首先我把裡面的生詞先標註一下,然後陪他一起讀一遍第1冊,然後鼓勵他自己讀,利用點讀筆讀不會的單詞發音,如果有不明白的要求他隨時求助我或他媽媽,餅乾狗和小毛怪讀了一部分,現在正在讀其他的幾本。因為書稍微有點厚,所以,很多時候我陪讀,在一邊主要起監督作用,時不時誇誇他。我每套書都沒有全買,只是先買了初級本試試水。這一部分是我老婆堅持要聽的,其實我覺得孩子時間和精力有限,並不看好這個磨耳朵的方法。但網上很多誇這套書和學習方法的。我們在9月上幼兒園之前一直待在家裡,試水了兩個月多點,感覺還是有效果的。聽到第9周最後一本(Fox in Socks)時,趕上北京的幼兒園開學了,為了減輕孩子負擔,我們暫停了廖彩杏系列的磨耳朵。
說到效果還是有的,很多歌謠孩子能唱上幾句,其中有個《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這個歌謠孩子非常喜歡,也唱的很熟練,六一兒童節時,因為北京幼兒園當時不開學,老師讓每個小朋友表演一個節目,孩子就唱了這首歌謠。
之後會不會繼續堅持聽第10到第52周的內容,還得看時間是否允許來定,畢竟在我看來,這個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啟蒙方法,也可能不適合我們吧。
今後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會做更新,更多詳情請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