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現在對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
不過,很少人關注送快遞隊伍的人員組成,甚至認為這一行業是低學歷的集中地。然而,河南鄭州有一支大學生快遞隊出現在了人們視野之中,其中15位快遞員都是大學生。
或許,很多人覺得送快遞豈不是浪費專業?甚至可能有人會說,早知道要送快遞,何必寒窗苦讀16年,既浪費錢,也浪費了時間。
「大學生腦子活、上手快,工具使用和系統操作強,快遞前景可見,是就業、創業很好的選擇。」
這是一些大學生的看法。據悉,這支送快遞的大學生隊伍,平均年齡24歲,都是本科生,來自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河南中醫藥大學、鄭州工商學院、黃河科技大學、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等,而所學專業分別來自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語文教育、土木工程等多個專業。
這15人畢業後,不約而同選擇了做快遞,從隊員性別來看,女大學生較少,該快遞隊伍目前為轄區內10萬師生提供服務。
在畢業後,是選擇先就業再擇業,還是認定一個目標堅持下去?
相信,在就業壓力不小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的選擇必然會是先養活自己,然而才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從大學畢業到專業對口的崗位,成為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其中,從事快遞業務的李同學,她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語文教育專業,同學大多去做語文老師,但她選擇進入快遞行業。不過,趁著學校暑期相對輕鬆,利用空餘時間報考特崗教師證,想著利用業餘時間去山區支教。因此,送快遞也未必會廢棄專業,這其中還有個人的規劃和堅持也很重要。
當然,如今的快遞業務,也並非很多人印象中的刻板模樣。
隨著快遞數位化,各種物流黑科技改變著傳統快遞,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投入,快遞相關業務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因為快遞業務形成的團隊也並非只是一個快遞團隊,恰恰是因為一個項目將人才凝聚在了一起,為創業提供了團隊。
「外界可能會對大學生做快遞有一些偏見,更多是心理上的一些落差。我學經濟學的,社會價值就是為社會創造價值,得到認可,獲得應該得到的利潤。我們堅持到了現在,是看到快遞的社會價值。快遞已經是社會基礎設施,以前有拉鏈大王、釘子大王,快遞超人也是能夠得到認可的,因為他們的共性就是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
除此之外,當前的大學生看問題也越來越成熟。該團隊的創始人之一的李同學畢業於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對從事快遞行業有著自己的思考,團隊還準備擴大隊伍,期待大學生的加入。
「我們服務的區域以大學校園為主,這是一個很大的流量池,以後可以把二手物品、團購、培訓、兼職等業務融進來。」
該團隊創始人之一的李某某,現在負責網點商業運營,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外,他還一邊忙著寫商業計劃書,一邊考注會證書,可以看得出這個團隊非常上進,並沒有因為開展快遞業務,而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優勢。
實際上,這個大學生快遞隊,是將快遞業務作為創業的一個切入點,通過與人們密切相關的活動,進入到流量市場,而這或許就是讀書的優勢所在,也是大學生進入快遞行業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