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不是「硬傷」,它會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豐富不斷提升

2020-12-14 騰訊網

友人曾在朋友圈貼出一張妙圖: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橫軸為情商、縱軸為智商,把芸芸眾生乾淨利落地化約為四類:

智商高、情商也高的,是「牛B」之人;

智商不濟,但情商高的呢?是「裝B」之人;

智商高、情商低的,就是所謂「2B」:

智商、情商要啥沒啥的,只好歸入「傻B」一類。

常聽人說「智商是硬傷」,由此看來情商之傷似乎更「硬」些——低智商的至少還可以「裝B」,情商低則意味著連「裝B」的資格也被剝奪了。

智商、情商坐標示意圖。製圖:窗敲雨

且慢下定論,情商到底是不是硬傷,還要看它能否通過學習加以塑造——畢竟只有「無法改變的軟肋」才能稱得上是「硬傷」。

何為情商

那麼,情商可塑嗎?眾心理學家各執一詞。之所以未能達成共識,部分原因在於概念本身的含混不清。

1995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J. Goleman)以一本名為《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暢銷書把這一概念介紹給大眾。書中對情商的定義涵蓋了共情能力、交際能力、自省能力、領導力、自信心、責任心、進取心等N多維度。體系固然龐大而完備,可一旦要探討「情商可塑性」這類問題,卻令人不知從哪兒入手了。

彼得?塞拉維(Peter Salovey)和瓊?梅耶(John D. Mayer)可算作「情商之父」,前者是現任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社會心理學教授,後者是美國新罕布夏大學的人格心理學教授。2004年,兩人首次提出情商概念——它跟智商一樣,是一種可測量的心智能力,包括三個維度:

1. 感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境;

2. 以自身感受輔助思考與判斷;

3. 管理情緒,以利於個人成長或經營健康的人際關係。

相比戈爾曼,這個定義邊界清晰,在實證研究中更具可操作性,但跟我們的日常語義仍有些差異。

我們老百姓掛在嘴邊上的「情商」,似乎多為「人情練達」之意。一句「這人情商真低」,無非是說,此人尚未通達人情世故,不善揣測旁人的內心感受與潛在意圖,因而未免舉止唐突,缺少分寸。

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力,在西方心理學界有個學名叫做「Mind-reading」,或可譯為「心意解讀」。大衛?普力馬克(David Premack)和蓋伊?伍德拉夫(Guy Woodruff)在1978年對此概念的定義至今仍廣為延用。

心意解讀,是指揣測他人的觀念、需求、意圖與感受。顯而易見,它涉及「情感解讀」(Emotional Mind-reading)和「意圖解讀」(Cognitive Mind-reading)兩個維度。

情商低你就多讀書

若採納上述三種定義中的最後一種,即把情商限定為心意解讀能力,我們會發現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結論:情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而不斷提升,而且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加以塑造。

1994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莎莉?哈徹爾(Sally L. Hatcher)曾以實驗證明,大學生在上過一學期人際關係課程後,在心意解讀方面獲得了長足的進步。2013年,德國心理學家埃裡克?耶奧伊(Erick Georgi)的實驗則證明,心意解讀能力在人的整個一生中都具有可塑性。

有心人不免會迫不及待地追問一句:「有沒有訓練提升情商的好辦法呢?」答案同樣是肯定的。心理學研究表明,閱讀文學(尤其是小說)不失為一個簡單高效的手段。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雷蒙德?馬爾(Raymond A. Mar)在實驗中對比了長期閱讀小說的讀者和非小說讀者,發現前者在解讀他人心意的測試中表現得更為出色。其同事瑪婭?吉基奇(Maja Djikic)以實驗進一步證明,小說閱讀量越大的人,越擅長體察人心。美國俄勒岡大學的瑪喬麗?泰勒(Marjorie Taylor)和同事的研究則表明,從事小說創作五年以上的人,其人際互動指數高出常人。

「讀心術」背後的心理機制

讀讀小說就能變得人情練達,這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嗎?若要深究這個問題,則有必要對心意解讀背後的心理機制略作一述。

心理學家把心意解讀視為大腦對別人心理狀態的模擬。比方說,觀眾們在電影畫面中看到一個旅人孤獨地跋涉於茫茫沙漠之中。他耷拉著雙肩,拖著蹣跚的腳步,目光渙散、嘴唇乾裂,顯然是被炫目的烈日和滾滾的熱浪攝走了最後的精力,隨時都會一頭栽倒下去。目睹了此情此景,觀眾自身的乾渴體驗被調動了起來,對旅人心理狀態的模擬在大腦中啟動了,毫秒之間我們就把握住了他的感受和意圖——「快渴死了!來一口水救救命吧!!」這一模擬之所以一觸即發,有賴於這樣一個前提——誰都曉得口乾舌燥的滋味兒,也都嘗過熱浪蒸騰的苦頭。

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阿爾文?高德曼(Alvin Goldman)指出,我們自身豐富的經驗和感受,對於心意解讀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若把領悟別人心意的能力視為一套有模擬功能的軟體,我們自身的經驗和感受就是加載於這軟體上的數據包。閱歷豐富的人之所以善於領會別人的心意,是因為他的軟體上加載了形形色色的數據包,無論何種境遇都能準確模擬。少不更事的孩子往往不那麼善解人意,恰是因為經驗感受尚且貧乏——數據包加載得少,軟體的模擬功能自然也就比較單一。

讀小說如何拯救情商

小說,往往以複雜的人際互動為素材,著力刻畫和探究人性,故可視為對現實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從故事中獲得的情感和體驗,不論在類型還是強度方面,都堪比現實中的親身經歷。閱讀小說時,大腦中與實際生活體驗密切相關的神經元會被文字激活,生動的記憶頻頻被喚醒,重現於我們的想像之中,構建起一幅幅故事畫面。其活靈活現之程度,令人身臨其境。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尼科爾?斯皮爾(Nicole K. Speer)等人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記錄了人類閱讀小說時的大腦活動。

當讀者讀到故事人物拉燈繩開燈時,大腦中控制抓握的神經區域會立即被激活;當讀到故事人物走進一間屋子時,負責分析場景的神經區域又被激活了。正是在這樣一種神經機制的作用下,讀者被有聲有色的故事情節所牽引,渾然忘我,不知不覺中已穿越時空,進入了另一番天地。在那裡,讀者見識了形形色色的故事人物,察其言、觀其行,模擬他們的情感和意圖,跟隨故事情節,逐漸對這些虛擬人物的性格形成了全方位的認識。

與此同時,大腦對種種典型性格分門別類,形成了「模擬軟體」的「數據包」,隨著種類和數目不斷增加,這「軟體」的模擬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心意解讀的準確性自然也就越來越高了。

人類閱讀小說時的大腦活動,不同顏色代表小說中不同類型的場景發生改變時被激活的腦區。如:當讀者讀到故事人物拉燈繩開燈時,深綠色區域被激活;當讀到故事人物走進一間屋子時,藍色區域被激活 | 參考文獻

如此看來,情商並不是「無法改變的軟肋」。隨著年齡增長、閱歷豐富,通過後天的學習和塑造,比如大量閱讀小說這一簡單高效的方法,說不定真能擺脫情商之傷,輕鬆拿下一、四象限。

參考文獻

Goleman, D.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Salovey, P., Mayer, J., Caruso, D. (2004).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ory,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Inquiry, pp. 197–215.

Premack, D. & Woodruff, G. (1978). Does the chimpanzee have a theory of mind? The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4,515-526.

Hatcher, S. L., Nadeau, M. S., Walsh, L. K., Reynolds, M., Galea, J. &Marz, K. (1994) The teaching of empathy f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Adolescence, 29(116), 961-974.

Georgi, E., Petermann, F. &Schipper, M. (2013) Are empathic abilities learnabl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neuroscientific research from psychometric assessments. Social Neuroscience, 9(1), 74-81.

Mar, R. A., Oatley, K., Hirsh, J., Paz, J. & Peterson, J. B. (2006). Bookworms versus nerds: Exposure to Fiction versus non-Fiction, divergent associations with social ability, and the simulation of Fictional social world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0, 694-712.

Djikic, M., Oatley, K., &Moldoveanu, M. C. (2013). Reading Other Minds: Effects of Literature on Empathy. Scientific Study of Literature, 3(1), 28-47.

Taylor, M., Hodges, S. D., &Kohanyi, A. (2003). The illusion of independent agency: Do adult fiction writers experience their characters as having minds of their own?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22(4), 361-380.

Carruthers, P. & Smith, P. K. (1996).Theories of Mi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ldman, A. (2006). Simulating minds: the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of mindread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peer, N., K., Reynolds, J. R., Swallow, K., &Zacks, J. M. (2009). Reading stories activates neural representatins of visual and motor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 989-999.

作者:於晨曦

連結: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1060/

來源:果殼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guokr.com),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編輯:ttyeflora、odette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AI有好消息要播報——

果殼終於有讀者VIP群啦

不管你是果殼老粉,深諳「飯點屎尿屁,深夜滿漢全席」的傳統,還是一枚萌新,每天來看科普的同時被毒舌AI氣到不行,都有機會加入群聊!鑑於本AI這麼受歡迎,想要進群的你必須過五關、斬六將!

相關焦點

  • 情商高的人: 閱歷經歷比較豐富
    情商高的人: 閱歷經歷比較豐富 2020-04-13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焦慮,為什麼會隨著年齡增長?快樂,難道離我們遠去了嗎?
    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為什麼會隨年齡增長】焦慮往往隨著年齡增長如縛骨之蛆一般緊隨而來,小時候,我們無憂無慮,長大後,這種無憂無慮已然離我們遠去。那麼為什麼焦慮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呢?
  • 心智的成熟,不僅是年齡和閱歷的增加,更應該是情商的提高
    他和我分享了自己與同事王奇之間發生的趣事。王奇,人如其名,簡直就是一朵「奇葩」。他最喜歡說的句話就是:「我這人說話比較直,你可別太在意啊」。而每當他說完這樣的話,同事們都感覺手心冒汗,心想他不定又會說出什麼驚天「真相」呢。王奇算是公司的前輩,陳昇剛到公司時,正趕上一個項目,客戶催得比較急。
  • 心理學家:一個成熟的人,不是年齡大,閱歷深,而是能做到這幾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成熟。但心靈的成熟卻和年齡和閱歷沒什麼關係。有些人雖然經歷了很多,但卻沒有從中學到什麼,同樣的錯誤會犯了一次又一次。有些人雖然經歷不多,卻可以成長的很快。一個心理成熟的人,從來都不是年齡大,閱歷深,而是能做到這幾點。(1)具有很強的自制力一個人的自制力,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甚至有些人反而會自制力下降,比如在美國被抓跑回來的那位。自制力的提升,更多的是對自身的認識,是思想境界的提高。
  • 情商 智商 閱歷 對於我們的意義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一直是在不斷的進步之中,人人生而平等。只是說生的時候,在成長過程中的 學習對於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一個班級當中有50名學生,老師會告訴學生我對你們一視同仁,都是我的學生。剛開始我發現這個話使我深信不疑,慢慢的 我知道什麼是有的話只是說來聽聽!
  • 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氣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一項實驗表明,我們能夠從人們的氣味中識別他們的年齡。由於我們的健康,所服用的藥物,飲食,荷爾蒙的變化等原因,我們的身體香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變化。他們可以通過使我們更多出汗,或者由於我們不斷變化的皮膚化學和飲食而改變我們的身體香氣。
  • 隨著年齡增長智力真的在不斷衰退麼——讀《啟動大腦》有感
    作者在書中194-196頁寫到,在了解了我們自身的知識以後,那些諸如人類智力隨年齡增長不斷衰退之類的舊觀念將逐漸瓦解。很多人認為人類的智商、記憶等能力在18-25歲時已達到巔峰,然後將逐年衰退。作者認為如果大腦得到持續應用且能力不斷拓展,年齡-智能效果圖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而這從那些我們身邊充滿活力和開創精神的長者身上得到了驗證。他們的智能並沒有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他們可以和年輕人正常交流,他們的理解與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也遠遠超出那些同樣勤奮、年輕但是還經驗不足的人。
  • 研究:耳朵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大
    前英國國會議員現評論家馬修•帕裡斯在最近的一篇專欄中提到,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本來就大的耳朵變得更大了,他覺得有些尷尬,正在尋找使耳朵縮小的方法。帕裡斯可能不知道,他寫這篇文章之時正是有關耳朵大小的最早一項科學研究的二十周年的日子。1993年7 月,倫敦布羅姆利區的一名非專科醫生詹姆斯•希思科特和他的同事們開始觀察耳朵大小。
  • 隨著年齡的增長,缺乏運動對肌肉的危害更大
    雖然科學還不完全了解導致肌肉減少症的原因,但已知的是這與缺乏運動和與年齡相關的炎症有關。在細胞水平上,肌肉減少症似乎涉及線粒體受損和功能失調,線粒體是所有細胞內部產生能量的動力。這種功能障礙可能與長期的氧化損傷有關。當線粒體受損且無法最佳發揮功能時,細胞的能量供應也會受到影響。請記住,線粒體會產生ATP,即所有肌肉用來收縮的能量貨幣。
  • 人人都在說情商,但你知道情商到底是什麼嗎?
    林志玲每次出席活動,在於嘉賓握手或是和別人合影時,因為個子太高,所以總是會屈膝半蹲,這個姿勢被人們稱為林氏「禮貌蹲」,很多人也都認為,這是她高情商的一種體現。這幾年,情商成了人們最重視的一種能力,江湖地位甚至超過了「智商」,那麼這情商,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情商高是一種什麼體驗?
  • 隨著年齡的增長新陳代謝變慢?肌肉的減少並非唯一原因
    代謝隨著年齡增長而減慢能量的消耗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減慢使體重增加變得更加容易。隨著新陳代謝的減慢,體重開始逐漸增加。另外,絕經後女性體重增加也會加快。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失去了肌肉。肌肉是保證代謝活躍的組織,並且燃燒的卡路裡也比脂肪要多。
  • 有3大生肖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越有財運和福氣
    有3大生肖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越有財運和福氣 1:生肖兔平時性格比較溫和,崇尚厚積薄發,腳踏實地地去創造財富他們會為了心中的財富夢,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最終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哈睿,締造自己的財富傳奇。因此,屬兔的人通常過了中年,都已經發家。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屬兔的年過四十的朋友,請千萬別小看他,說不定他已經是個低調的千萬富翁了。
  •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漂亮有氣質的星座 天蠍座上榜
    而他們也是屬於那種耐看型的,隨著時間的增長,他們身上更會散發出一種成熟女性的美麗。天秤座天秤座的人內心戲特別豐富,他們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已經風起雲湧。天秤座的人小時候像醜小鴨一樣,越長大越像白天鵝,越來越有魅力。
  • 揭秘:人的個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嗎?
    但是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隨著時間流逝,人的個性會發生改變,短期內察覺不到,但長期來看很明顯。從青少年到成年,你經歷了許多改變——換工作、失敗的髮型和戀情變遷。但是你本質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隨著年齡增長,你的個性會改變嗎?Personality is the pattern of thought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unique to a person.
  • 揭秘:人的個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嗎?
    但是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隨著時間流逝,人的個性會發生改變,短期內察覺不到,但長期來看很明顯。從青少年到成年,你經歷了許多改變——換工作、失敗的髮型和戀情變遷。但是你本質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隨著年齡增長,你的個性會改變嗎?Personality is the pattern of thoughts, feelings and behaviors unique to a person.
  • 孩子情商智商的提升,靠的不是吼和叫,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最重要
    因為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產生的,孩子們的不管情商、智商、素質這些其實不是自己形成的,都和父母的言傳身教有關係。孩子情商智商的提升,靠的不是吼和叫,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最重要點
  • 文學閱讀,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
    在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學生會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時代,認識一群陌生的人,和他們一起經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豐富人生的閱歷,在深度思考中獲得對生命的感悟與理解,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格局。文學閱讀,要跟隨作者,走進他所處的時代。文學作品,脫胎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寄寓著作者的主觀情感。每一篇作品,無論是否傳記性的文學作品,都與作者所處的時代密不可分,帶著時代的深深烙印。
  • 咘嚕教育2.0情商口才課件全新上線,綜合提升孩子口才情商能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意識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重素質教育,而2020年的高考作文,將口才推向了巔峰,因此少兒口才成為眾多家長的新選擇。但究竟孩子幾歲開始學口才比較合適,也成為現在不少家長的新難題。
  • 自閉症症狀會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緩解?
    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 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根據一項新的研究,3-6歲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的嚴重程度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以往研究表明大多數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在長時間內都是處於不變的狀態中。
  • 隨著年齡的增長,臉上的膠原蛋白該如何留住?
    我們經常會誇某某明星「滿臉膠原蛋白」,保養得好顯得皮膚嬌嫩,狀態特別好。但膠原蛋白並不是可以永遠保持的,它是一種天然保溼因子,能夠鎖住水分,是肌膚滋潤亮澤,還能增加肌膚的緊緻感、縮小毛孔。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這個是不可抗的因素,除此之外,還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會導致膠原蛋白的流失,主要有:皮膚缺乏水分、紫外線傷害和不良的生活習慣等等,除去部分特殊原因,從外部環境這裡下手,其實是可以控制或者減緩膠原蛋白的流失的。知道了膠原蛋白流失的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