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到死心如鐵」下一句是什麼?僅6個字霸氣十足,來自辛棄疾

2020-12-19 美詩美文

有句話叫做「男兒到死心如鐵」,這裡的「鐵」不是指心腸如鐵般硬,而是指如鐵般剛強,認定了一件事就至死不渝。宋代文壇有兩個人可以用得上這句話,一個是臨終還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一個是66歲(虛歲)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辛棄疾。

雖然這句話挺有名氣,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其實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經典詞作《賀新郎》,後一句為「看試手,補天裂」,僅6個字,卻也是霸氣十足。這首詞寫於辛棄疾49歲左右,當時他的好友陳亮從浙江到上饒來找他,二人一起談著抗金的事,這讓長期賦閒的辛棄疾重新燃起了鬥志。分別後二人還一直有書信往來,這首詞正是辛棄疾隨手寫給陳亮的回詞,全詞感情激昂,句句彰顯著男兒本色,最後6個字更是令人熱血沸騰。讓我們來品一品:

《賀新郎》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詞的上片一開篇就自嘲起來。說自己已年老,卻還有碰到跟自己臭味相投的人,於是哪怕生病了也變得疏狂起來。「元龍臭味」和「孟公瓜葛」都是用典故,形容二人的關係好。辛棄疾詞中的典故一向很多,這首詞也不例外。「笑富貴千鈞如發」是取笑世人把富貴看得太重了,「硬語盤空誰來聽」是說他們的真知灼見無人來聽,看得出來詞人內心是惆悵的。

上片的最後一句是回憶當日與陳亮一起對窗夜飲時的情形。那時候他們奏響琴瑟,互相斟著酒,看著西窗明月,體會著世事滄桑。辛棄疾一生起點很高,21歲就一戰成名,但後來卻經歷了長時間的罷閒時期,在這段時間他「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內心備受煎熬。

所以詞的下片他才會寫出「鹽車無人顧」和「空收駿骨」的傷感之語,南宋朝廷的懦弱確實傷了他的心。但豪情的詞中之龍很快從消沉中走了出來,最後兩句一掃前文的沉鬱,變得霸氣十足。他借朋友之口表達自己內心「男兒到死心如鐵」的堅定,此時他心中沒有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感嘆,而是期待著好友能大顯身手。「看試手,補天裂」一句用的是女媧氏補天的典故,讀來令人熱血沸騰,這句話也暗示著他們將力挽狂瀾,掃除一切障礙,匡復河山。

縱觀這首詞, 不但筆意開闊,而且用典自然不露痕跡,可謂相當高明。在寫完此詞後,辛棄疾兩次出山,卻壯志難酬,無功而返。1207年朝廷同次啟用他時,他已68歲(虛歲),根本無力再戰,這一年詞中之龍病逝於鉛山。據說他在臨終時仍在大喊「殺賊」,或許這就是他的男兒到死心如鐵吧。斯人已逝,好在他的詞作流傳了下來,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驚喜。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男兒到死心如鐵」到底何意?辛棄疾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句話的?
    在學生們的這些答案裡,筆者聽到最多的是這麼7個字:男兒到死心如鐵。有多少人也是因為這句詞愛上辛棄疾的? 確實這7個字當真是酷得很、霸氣得很。但頗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卻認為這句話是指男人心腸如鐵般硬。這樣一理解起來,辛棄疾似乎就成了一個冷酷十足的絕情之人。這7個字到底何意?
  • 男兒到死心如鐵——最霸氣的十首古詩詞,一字一句都讓人熱血沸騰
    這首唐詩,短短28個字,卻給人帶來了一股大氣磅礴的盛唐之烈。這種驍銳善戰,視對手如草芥的氣勢,在唐朝的邊塞詩中比比皆是,但是在宋詞中卻不多見。盛唐之威,宋朝難以比擬。玉門關外,有兩個唐朝的強敵,一個是吐蕃,一個是突厥。唐朝初期,也曾有過「渭水之盟」的無奈之舉。但是這次委曲求全讓李世民如鯁在喉,渾身難受。
  • 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辛棄疾這首詞初看風格也是如此。鬱孤臺,清江水,行人淚,可憐無數山,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所有意象都是那麼哀愁。但就因為有5個字過渡,這首詞的意境和品格一下子得以升華,境界開闊,氣勢恢宏。這就是那一句千古流傳的"西北望長安"。
  • 《青玉案》:從百轉千回「繞指柔」到「男兒到死心如鐵」
    加了個創作者群,群裡老的小的都有,但無一例外都是才子:博聞強識,出口成章。一天,悅華發了篇介紹「三行詩」的文章,結果在群裡一露面,赫然發現三行詩正在刷屏!不知道鄧先生的推斷依據何在,悅華認為,從辛棄疾「錦襜突騎」南渡後至35歲前,也是有機會見識下臨安的元夕的。南渡那年他23歲,之後在江陰、建康等地連著做了幾年小官,兩地離杭州不遠,想看燈,看人,機會也多。但悅華總覺得說它僅僅是一首「看姑娘」的詞又似乎忒小看了胸有大志的辛棄疾。
  • 你讀過最有血性的一句古詩詞是什麼?烈酒長劍嘯西風
    你讀過最有血性的一句古詩詞是什麼?1、塞下曲——唐朝:李益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6、從軍行——唐朝:李白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7、南園——唐朝: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 如此霸氣的一首詞,居然是辛棄疾喝酒時的醉話,「狂」了800年
    蘇軾和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詩人,但是由於生活時代的不同,他們的詞作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蘇軾總是豪放中帶了點婉約,而辛棄疾就是霸氣中帶了點豪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這首詞作於辛棄疾64歲再次出山時,當時的辛棄疾已經喝得大醉,我們從詩中就能看得出來。
  • 古代最狂的15句古詩詞,李白獨佔5句,文人狂起來比武將更霸氣
    他的這首《鴻鵠歌》,短短16個字,卻讓人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帝王氣。帝王的狂跟文人、武將都不同,那是一種天下已在我手的霸氣。10、題菊花——唐朝、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不得不說,黃巢非常喜歡菊花,他為數不多的詩詞中,最以這兩首寫菊花的詩出名。
  • 英雄失路的辛棄疾,「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說來這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歷城人(今山東濟南)人,他出生的時候,這山東已經是金人的天下。辛棄疾幼年喪父,是由祖父辛贊撫養大。辛棄疾的祖父辛贊是一個頗有民族大義的人,「每退食,輒引臣輩登高望遠,指畫江山,思投釁而起,以紓君父不共戴天之憤」,受其祖父影響,辛棄疾自小就在心靈植下愛國的種子,習武讀書。
  • 辛棄疾是這首詞是真狂,男兒到死心如鐵,寫得比李白還要更加張狂
    真正到達前線衝鋒陷陣,還立下了赫赫戰功,只不過天意弄人,他的人生之路比任何人都要走得更加艱辛,這也是由於那個時代;辛棄疾所生活的時代正是風雨飄搖的南宋,這一時期整個北方早已被金國所佔領,可是南宋朝廷沒有任何的作為,即使是有辛棄疾和嶽飛這種人才,但是並沒有重用,反而是一直在打壓,這也就造成了辛棄疾的個人悲劇,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損失。
  • 惡意賣萌辛棄疾
    前幾天在知乎網讀到一篇不錯的文章,關於辛棄疾。辛棄疾是我最喜歡的詞人之一,半年前就有想法寫一點關於他的文字,但總覺自己對他了解太少,遲遲未敢下筆,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篇文章的質量很高,不過辛棄疾這個寫詞的軍人用「賣萌」二字來描述,還是覺得未免有些太輕。今後等時機成熟,我再寫寫我眼中的辛棄疾吧。
  • 千古文人俠客夢——15句寫劍的霸氣古詩詞,講述詩人的劍膽琴心
    從詩仙李白的仗劍江湖到王昌齡的邊塞烽煙,古代文人一路霸氣不止,劍嘯長虹。中國文人的劍氣,不僅流淌在古詩詞中,還流淌在我們的血脈中。自古以來,李白、辛棄疾、蘇軾等文人不僅有出仕濟世的夢想,他們也都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大夢,就是仗劍江湖的俠客夢。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古代15句寫劍的霸氣古詩詞,講述詩人的劍膽琴心。
  • 錚錚鐵漢也有繞指柔,辛棄疾婚後用中藥名,給妻子寫了一首肉麻詞
    辛棄疾雖被後世歸為豪放派詩人,也有著極其深沉婉約的一面,他的一生也做了不少情意綿綿的詞作,但大多是以自我的感受為中心,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那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常被當作一首情詩來讀,也是充滿著溫情。但細讀它你會發現,這首詞其實是他對人生百味的理解。
  • 尼採最霸氣的一句經典語錄,僅19個字,卻盪氣迴腸,狂到沒邊!
    所以多數人認為尼採這句話是狂傲、霸氣、盪氣迴腸、狂到沒邊!雖然如此,卻讓人聽得舒服,讓人聽得喜歡。這是什麼樣的句子呢?僅19個字,如下: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沒有神!——尼採讀這句話前,先要弄清楚神是什麼?神是無所不能的,是無所不曉的。神可以使不可能變為可能,使得無變為有。
  • 你覺得古詩詞中,最有血性的一句是什麼呢?烈酒長劍嘯西風
    你覺得古詩詞中,最有血性的一句是什麼呢?烈酒長劍嘯西風只要我們一提起血性,腦海中就會立馬蹦出四個字,血性男兒。血性男兒在百度百科中的基本解釋,就是說是指,比較勇敢正直的男子。自古男兒出徵,有幾人活著歸回,這真真是襯託出了男人的血性。第三首,燕歌行,由唐朝高適所寫。殺氣三時作陣雲,春夏秋三季的殺氣就像那天上的烏雲,寒聲一夜傳刁鬥,黑夜之間寒風的聲音如那哭聲響在耳邊。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刀光劍影就在眼前,鮮血四處亂飛。一心只為報效祖國,難道還在求什麼功績?這一句我覺得最有血性。這首詩其實是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
  • 大宋「段子手」辛棄疾,晚年寫下一首幽默趣詞,實則在罵天下小人
    說到辛棄疾,我們總能想到金戈鐵馬、 浴血奮戰的場面。而歷史上的辛棄疾,也確實是半生戎馬,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22歲參加起義軍,23歲就「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後歸順朝廷,一生致力於保家衛國、收復故土,卻空有治國抱負不被當朝著重用,只能將一腔熱血傾灑在詞作中。
  • 辛棄疾「看試手,補天裂」:一段盪氣迴腸的南宋往事
    「補天裂」出自辛棄疾寫給陳亮的詞《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的最後一句,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軍事家,一生跌宕起伏,心懷匡扶天下、保家衛國之心,但最後未展抱負、鬱鬱而終,客死他鄉。他鄉就是上饒鉛山。
  • 辛棄疾:莫道男兒心如鐵,儘是英雄眼中淚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辛棄疾一首像出徵時檄文的詞,大氣磅礴,不可不讀
    一句醉裡挑燈看劍氣體現出來辛棄疾一語上陣殺敵的豪情,另一方面其實也體現出了辛棄疾能夠上陣殺敵的本領和素養。夢回吹角連營,人醒之後吳鉤看罷,酒醒來聽,號角一片,這是什麼?這是他無比熟悉的真實生活。辛棄疾和蘇東坡是宋詞豪放派的兩大代表,但這種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種感覺蘇東坡寫不出來。
  • 辛棄疾一生最「絕」的一首詞:寫盡天下滄桑,王國維讚不絕口!
    道男兒,到死心如鐵一個人要有多熾熱的渴望,才會在漫長的一生中,將一件事翻來覆去地說。詠春。他說:「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不直說,顧左右而言他,長安還未收復,人不能回去,燕子也只能夢回西園。秋思。
  • 三流小詩人一生苦作詩,世人卻只記得7個字,鼓舞世間多少好男兒
    「好讀書,不求甚解」,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裡的這句話,似乎誤導了不少人,也造成了文壇不少「只知上句,不知下句」,或者乾脆只知其中一句就斷章取義的「冤假錯案」。李鹹用是唐代一位文人,生率年不詳,算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三流小詩人。人雖不紅,卻一生苦作詩,作品不少,《全唐詩》共收其作品3卷,《披沙集》其收其作品6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勤奮的詩人,世人只記得他的一句詩,就是這句紅遍大江南北的7個字——自古男兒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