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已經總結出很多非常有意義的「經驗」,就比如老人常說的「窮養兒,富養女」,其中就蘊含一定道理。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窮養兒就是窮著養兒子,不給他們一分錢,讓孩子體會人間疾苦才是最好的。
但對女兒就可以「富養」,平時衣食住行要用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有錢也只給女兒用,恨不得要一百給一萬。
可「窮養兒,富養女」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這樣理解會不會太片面?
其實老輩人總結的「窮養兒」,是指窮養兒子,但要給予一生有意義的投資,而「富養女」則是指應該富養孩子的修養內涵,讓女孩子也能像男生一樣出色。
從我國開始推行獨生子女政策時,女孩子的地位就越來越高,就算父母喜歡男孩也沒辦法,因為你只有一個女兒。
所以從那時開始,女性地位越來越高,生活中女強人也越來越多,已經撼動了有些男性的地位。
可生活中,依然存在重男輕女的家長。他們喜歡溺愛兒子,恨不得全家人一起寵壞他,只想將最好的都給兒子。
讓這些家長沒想到的是,這樣教育出來的兒子,絕大多數都是不孝順的,因為他們更願意父母為自己付出,所以他們骨子裡就有自私的特點,長大後也容易一事無成。
所以,希望有兒子的家庭能意識到,讓孩子多吃「苦」,他們長大後才可能成為一個富有的人,有擔當才能成為男子漢。
但這裡說到的「苦」,可不是讓孩子吃糠咽菜,不給一分錢,過於極端的做法,受傷的永遠都是孩子。
過度滿足孩子要求,是毀掉孩子一生的隱形殺手。中國有很多家長非常願意為孩子奉獻一生,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父母,對兒子的照顧更是盡心盡力。
但這樣對男孩的成長是沒有一點好處的,他們或許想逃離,或許會依賴,無論是哪種情況,結果都不好。
所以,養男孩要讓他們過點苦日子,錢財或許能讓孩子獲得短暫的快樂,但這樣的「成就感」帶來的除了好逸惡勞、攀比心之外,還可能是更極端的事。
為了兒子的健康成長,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可以讓孩子適當存錢,讓他們知道賺錢不易,遠比奢侈浪費有意義的多。
「沒有人是隨隨便便成功的」,看似簡單的歌詞,體會起來真的沒有那麼簡單,不然也就沒有「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樣的歇後語。
讓孩子體驗失敗並不是壞事,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讓他們及時體驗挫敗感,不僅對性格有好處,也能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也會越來越好。
所以,當兒子遇到挫折時,家長的第一反應不要是「伸手去接」,而是「鼓勵他們自己站起來」,必須自己去克服。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是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可最終的結果呢?孩子變得離不開父母了,這真的好嗎?
培養男孩,自理能力比女生更重要,因為在社會中,很多優秀的精英都是男性,這一點毋庸置疑。在某些領域,儘管女性一樣努力,但能力還是會有差距。
所以,想培養更優秀的男孩,獨立生活的能力從小就要養成,從小時候開始,就要開始讓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飯、自己獨立處理問題,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其實富養女兒相比會更容易理解一點,有些家長是真心喜歡女孩子,所以從小就容易慣壞她們,讓她們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養」。
富養女孩應該是富養她們的「氣質、能力、視野、眼界」等等這些綜合能力,增強女孩的見識,遠比給她們無腦的花錢有意義的多。
其實養女兒如果方法不對,也容易出現溺愛行為,這是很多家長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但養女兒,應該是疼愛,而不是溺愛。
要知道,慣子如殺子,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慣孩子最終都容易自食惡果。如果不想培養出一個矯情、喜歡無理取鬧、被人叫做「小公主」的孩子,就要杜絕溺愛。
很多家長本著「民主」的思想,對女兒總想抒情自然的養,認為女孩子不需要管太多,她們很讓人省心,所以自然不用太操心。
可養孩子怎麼能不負責任呢?養育女孩也是這樣,要負責任,而不是順其自然讓她們自己成長,這是不對的。
對女孩太過順其自然,而缺少責任感,她們一樣會跑偏,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如果沒有正確的指引,就算女孩子很懂事,她們也容易走錯路。
羊駝媽媽心裡話:
如今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不僅是生活壓力大的問題,而是他們認為,自己沒能力也沒信心能養好一個孩子。
或許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遭遇過很多不開心,所以自然不敢做父母,不願意將這種傷害帶給下一代,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種想法,挺無奈的。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理解窮養兒富養女的呢?有信心做一位出色的家長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