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某高中一位家長道出了這樣的困惑:孩子今年讀高一,眼看這學期要結束了,即將面臨下學期的文理分科。我和他爸希望孩子將來學醫,考醫學專業都得是理科生,但孩子因為物理不好,對學理科不太有信心,學文科吧,在文科的課程裡,他又不太喜歡歷史。到底怎麼選,我們全家真的是不知所措啊!
小編了解到,學生在上高中一段時間後進行文理分科,這是我市高中多年來一貫的做法,也是為了適應高考的要求。近年來,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原本高二才開始的文理分科,已經被大多數高中提前到了高一下學期。眼下,高一學生的上半學期所剩無幾,正是面臨下學期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文還是選理,成了家長和學生們最頭疼的事兒。
近日,小編採訪了我市多位教育管理者及名師,他們從不同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現將大家的建議整合匯總,與家長和學生們分享,希望能讓你們的思路更加清晰。
首先從興趣出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無論學文還是學理,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學科,將會使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如果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中對某方面有著較強烈的興趣,很關注某科及相關知識或者上某科課時比較有精神,就可以考慮選這方面的學科。需要提醒家長的是,畢竟孩子們高中畢業面臨的是高考,而高考考查的唯一標準就是考試成績,所以在尊重興趣的同時,也要注意哪一科最利於在高考中取勝。
挖掘孩子自身特長
特長是學習的推進劑。它將使孩子的學習得心應手,在競爭上勝人一籌,是文理科選擇的重要依據。那麼怎樣發現自己的特長呢?如果孩子對某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得到的效果比起其他科更好,或以少量的時間獲得的效果與其他學科花費多時間獲得的效果相當或更好,又或者他自身的某些特長與某科的聯繫很密切,這些都說明他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哪一科能更好地發揮和促進孩子的特長發展,就應該考慮選擇哪一科。
通過成績分析潛力
成績是選擇最直觀的依據。所以了解孩子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詢問一下高一各科的授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並且查閱一下高中歷次考試的各科成績、排名,再作具體分析比較,如果有明顯的差別,比較好辦,沒有明顯差別,再看看孩子在哪些學科上用的精力更多些,用精力少的一定是孩子的潛力所在,孩子哪科的潛力大,在將來就更具競爭力。說白了,仔細研究哪科更容易拿分,畢竟高考還是一場分數的博弈。
關注孩子理想
多數學生,未來一定是希望選擇自己想做的事、擅長的事。家長們在幫助學生選擇文理科的時候,一定要參考孩子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進行綜合慎重考慮。如果一位學生想成為一名工程師,那麼學理科是必然選擇,如果想成為律師、會計,文科是多數選擇。
分析判斷孩子能力
如果記性好、感受理解的能力好的話,學文會比較合適,文科需要記憶的東西相對較多,如果邏輯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強的話,學理會比較合適。理科在平時要大量做題,且要善於總結、歸納,並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且要懂得從解題中提煉規律、方法等。
分析就業前景
目前公認的是,理工類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要遠遠多於文史類畢業生。理科生的社會需求量大,專業對口性強,找工作相對容易些。但是,文科也有其自身優勢。有人說,學理科能學門技術,學文科沒有技術,其實不然,文科中的法、會計等專業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而且隨著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給文科學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因此,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文理科的時候,也要結合目前的就業大環境,考慮孩子將來以後適合從事什麼樣的行業,再結合孩子的性格等其他方面全面考慮。
對於數學成績很好、文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理科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文。這樣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來極有可能成為文科尖子生。理由是,多數學文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相對不強,理科成績(包括數學)一般,如果你的文科不比他們差,而數學卻比他們好,自然就會名列前茅。
同理,對於語文、外語成績很好、理科各科也不錯的學生,如果對文科的史地政沒有特別的興趣,可以考慮選理科,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說,那樣你的優勢會更加突出。
注意提防四大誤區「牆頭草」現象
班級同學或者好朋友中,大家報哪科的多,我就報哪科。你要對自己負責啊孩子,不能這麼隨心所欲。
僅憑興趣,別的完全不考慮
興趣是一項重要指標,但是學生經歷有限,一些學生的興趣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現階段的興趣可能是表層的。
理科生就業前景一定好於文科生
未來的就業趨勢很難預測,讀文讀理都存在很大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當然也都會面臨風險。的確,理科生的市場需求量要遠遠高於文科生的市場需求,但細想想,大學裡的理科生數量也要遠遠高於文科生,競爭也更激烈啊。其實不論選文選理,只要學得好,將來的就業機會都是大大的。
理科不用背書,文科能背書就行
對於理科,化學、生物教材上面的知識點都非常多,物理到了電磁學的時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長時間。而對於文科,也不僅僅是背書那麼簡單,文科要求的綜合能力也比較高,文綜合的題目,有時一個問題可以橫跨幾千年,並且牽扯到世界多國的地理問題、整治問題等,這就需要較強的分析能力、知識貫通能力和較廣的知識面。
說完了文理分科的一些基本原則,再來聊點分班後的心態調整——
分班後,如何調整心態
高一下學期文理分科,到了新班級、新環境,一些同學一時無法適應。會生出不大不小的問題,家長要密切關注,幫孩子「寬寬心」。
案例一:「花叢」中生出自卑感
去年3月,我市某所一般高中對高一年級學生分了文理班。吳迪(化名)在父母的建議下選擇了文科班,可是剛剛在新環境下呆了不到一周,他就覺得心情煩躁,學習提不起精神。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新班級共44名學生,其中男生僅11人,座位周圍都全是女生,吳迪覺得自己是一個男子漢,這回一頭扎到女生堆裡,會讓以前的哥們兒笑話的。此外,吳迪還有一個顧慮:別人都說,上了高中,男孩的聰明逐漸顯現出來,學習理科比女生有優勢,而自己卻選擇了文科,這讓別人怎麼看?
幸運的是,吳迪的煩惱很快被一位過來人打消了。吳迪鄰居家的一位哥哥,去年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這位「過來人」告訴他:「我們當時是高二分的班,我當時進入了文科班,班裡不到10個男生。當時我很苦惱,也很自卑,我認為,男孩子聰明理科好,而我學文,就證明我不具備男生的優勢。由於有思想負擔,在分班後的一段時間裡,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
「學好數學讓我發生了轉變。」這位鄰居哥哥說,父母看透了他的心思。父親告訴他,學文一樣可以證明自己很聰明,比如,文科生也要考數學,你的數學可以比理科生學得還好,這樣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實力。父親的提醒讓他茅塞頓開。接下來的幾次小考,他的數學成績在班裡逐漸上升,不久便名列前茅。這讓他充滿了信心,並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一路飆升。
對策
我市一位心理諮詢師李老師指出,男生進入「女生堆」,朋友減少,感到自己從男孩群體中脫離出來,怕別人對自己「有看法」。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可以借鑑上述案例中鄰居家哥哥的方法,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創造成功機會,讓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充滿自信、激發潛能,進而使自己的發展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此外,分班後,如果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不管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要學會堅定自己的信念,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告訴自己:我選擇了文科(或理科)是因為我有興趣,有興趣就一定能學好。
案例二:擔心分班後會失去原來的朋友
幾年前遇到過這種事,我市某高中高一學生分文理班,當天放學,在該高中門口,當一位女生剛從學校門口走出來時,提早出來的另一位女生看到她後,立即衝上去和她擁抱,擁抱持續了幾秒鐘。上前擁抱的女生說:「我們分到了不同的班,以後見面和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你可不能認識了新朋友,就不理我了。」對方女生笑了笑說:「哪能啊,我們始終都是好朋友,我不會變的,放心吧。」
對策
分班後,很多同學因為和以前朝夕相處的同學結下友誼,有些不舍,同時對新環境也感到陌生,甚至出現孤獨感。對此,心理諮詢師李老師表示,進入新環境,學生要主動和老師、同學交流,敞開自己的心扉,讓大家更了解你,更親近你。同時,不管是在學習還是人際交往上,要儘快在某一方面建立自信,以此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
小編提示
●無論學文還是學理,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學科,將會使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
●如果孩子對某科感覺特別好,或用相同的時間得到的效果比起其他科更好,說明他有學習這一科的特長和能力。
●對於數學成績很好、文科各科也不錯的孩子,如果對理科沒有特別的興趣,建議選文;對於語文、外語成績很好、理科各科也不錯的學生,如果對文科的史地政沒有特別的興趣,可以考慮選理科。
●分班後,如出現情緒不穩定,不管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要學會堅定自己的信念,給自己積極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