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醫生】
「醫學沒有國界,醫術沒有止境,醫者只有仁心……」在「致敬偉大改革——對話40年,講述身邊的健康故事」大型訪談節目中,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婦女保健部主任劉桂芝「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好醫生」的職業態度打動了眾多觀眾。
醫者仁心寫大愛
談起自己37年的從醫經歷,劉桂芝說:「最感謝的人是恩師——人民的好醫生、全國第一枚『白求恩獎章』獲得者趙雪芳。」
「當第一次看到趙老師彎著腰,在手術臺上為患者脫衣服、脫襪子的那一刻,就下決心要成為像老師一樣『大愛仁心』的醫者。」劉桂芝說,那時,趙雪芳老師早已是譽滿太行的名醫了,但她對患者一舉一動的關愛,體現的是一名醫者「仁心大愛」的工作態度。
10多年來,每年4月中旬,平順縣石城鄉的趙改鳳都會騰出一天時間來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劉桂芝。2007年3月下旬,趙改鳳在石城鎮衛生院分娩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子宮破裂,先後轉診長治幾家綜合性醫院,均被宣告無法救治。被送到劉桂芝面前時,趙改鳳神志不清,全身血跡,腹部膨隆,傷口滲血,軀幹四肢布滿瘀斑。面對奄奄一息的生命,劉桂芝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一場生死大營救拉開了帷幕:抽血化驗、建立靜脈通路、導尿、輸血……七個晝夜,趙改鳳終於甦醒了過來!多年來,每一次趙改鳳站在劉桂芝面前,兩人都會緊緊拉著雙手相視而笑。笑容裡有對生活的感激,有對生命的珍惜。
常年高強度的工作,讓劉桂芝的身體也吃不消了。2010年3月,體檢時劉桂芝懷疑自己是「乳腺癌」。沒有告訴家人和同事,她只身前往北京進行了乳腺腫瘤切除手術,所幸的是病理報告為良性。但手術剛結束劉桂芝就接到一個電話,一個經她治療、婚後5年才懷孕的大齡孕婦需要做剖宮產手術。劉桂芝趕回長治,在自己手術後的第45個小時,又站上了手術臺。
萬裡援非書大醫精誠
由於工作出色,1998年7月,作為國家第九批援非醫療隊成員,劉桂芝踏上離祖國萬裡之遙的喀麥隆,一去就是4年。4年援非,劉桂芝靠熱情的服務和精湛的醫術,將一名中國醫生的「大醫精誠」書寫在非洲的大地上。
近20年過去了,劉桂芝仍清楚地記得,半夜救治一位危重病人的事。病人送來時已深度昏迷,生命危在旦夕。緊急檢查後確診為子宮肌瘤壓迫膀胱尿瀦留,需要立即開腹手術。開放靜脈通路,輸液擴容補能,配血等術前準備,劉桂芝在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為患者切除了11.7公斤的巨大子宮肌瘤。第二天清晨,當劉桂芝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出手術室時,迎接她的是患者的軍人丈夫5分鐘的喀麥隆軍禮。
從那時起,中國醫療隊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和尊重。首次援非的兩年間,劉桂芝共接診病人9789例,先後開展了婦科腫瘤切除術、剖宮產術等974例,產科分娩人數1419例。
劉桂芝所在的醫療隊,地處非洲喀麥隆北部沙漠地帶,氣候炎熱,還是瘧疾、愛滋病等傳染病的高發區。進駐喀麥隆之初,劉桂芝為一名患者進行手術時,不小心將手劃破。手術結束後才知道,患者是一名愛滋病感染者。長達3個月的觀察期間,劉桂芝每天都面臨著煎熬,然而她沒有退卻,因為「我是醫療隊裡唯一的婦產醫生。」
勇攀高峰的醫者情懷
作為科室管理者和學科帶頭人,劉桂芝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婦產科技術,把醫療技術和醫療質量當作最重要的工作來抓。2006年9月,劉桂芝到廣東佛山第一醫院進修腹腔鏡技術。學習期間,她總是站在身後,注視著老師在手術臺上的一舉一動。在青島醫院培訓時,劉桂芝的學習熱情給培訓中心的專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終成為全國1000多名學員中受到表彰的兩名學員之一。
認真的學習態度加上勇於探索的精神,讓劉桂芝的醫術越發精湛。結合自己30多年的手術經驗,她大膽改良了傳統的剖宮產手術,手術過程由原來的1個小時縮短為20分鐘,病人出血少,新生兒娩出快,愈後好。同事們把這種手術稱為「劉氏剖宮產」。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微創手術技術,劉桂芝自創的「腹腔鏡下大子宮肌瘤切除經陰式『旋削式』取出的手術技巧」,得到多位國內外專家的肯定。
「一個人會不算會,只有大家都會才算會。」劉桂芝將自己苦心鑽研的醫療技術無私地傳授給身邊人,使婦產科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本報記者 李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