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邊,總有那麼一群人,默默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是風華正茂的翩翩少年,還是雪鬢霜鬟的垂垂老者,始終初心不改、堅持夢想。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但他們依舊是我們最美最可愛的閔行人!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身邊這些平凡人的世界,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一起探究那永恆的赤子之心,讓我們「最美人物周五見」!
「這張照片,
是我收到過的最好的六一節禮物!」
在請出今天的主角之前,閔閔想問問大家,剛過去的六一節,你們都選了哪些禮物送給我們的孩子,你們覺得最好的禮物是什麼——書?玩具?或者是一次旅行?……
而對閔行中醫醫院急診科的劉小路醫生——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來說,一張孩子的照片,是他收到過的最好的六一節禮物!
翻開相冊,這張已經微微泛黃的照片拍攝於2015年6月。但孩子光滑的皮膚、淡桃紅色的嘴唇、純真的大眼睛卻依然那麼的惹人憐愛。可你猜不到的是,在一個月前這個孩子連同他們學校150多名老師和學生,都患上了嚴重的皮膚病。全身幾乎1/3的面積都發生了破潰、結痂!
此時,正在尼泊爾進行地震醫療救援的劉小路醫生得知情況後,立即前往開展救治。一遍遍消毒、一次次塗藥……他反覆叮囑患者要用開水燙衣服、暴曬被子、房屋徹底消毒,避免再次傳染。看著師生們的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劉醫生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地震救援的任務已經完成,劉小路不得不隨隊返回。臨走之前,他把所有的藥膏都留給了當地的醫生,並且將治療方案與後續的志願者做好交接,還再三叮囑有任何情況,都可以跟他聯繫。
終於,在一個月之後的兒童節前夕,劉小路的手機裡收到了來自尼泊爾的照片:經過治療,那些孩子們的皮膚病都痊癒了,新生的皮膚是那麼的光潔細膩!看著照片上孩子粉嫩的小臉蛋,劉小路高興地說,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學醫:像爺爺一樣,
為身邊的人減輕病痛的折磨
知道劉小路是閔行中醫醫院醫生的人並不多,但是一說起OCHA(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裡的上海醫生,那名氣可是響噹噹的。
2012年,大學剛畢業的他,背起救援包,志願參加了彝良地震救援
2013年參加雅安地震救援
2014年參加魯甸地震救援
2015年參加尼泊爾地震救援
2016年,厄瓜多地震,他再次跨越國界、跨越語言,肩負中國扶貧基金會救援使命,飛越太平洋,救治災區民眾
劉小路說,當年高考的時候選擇學醫,是受爺爺的影響。爺爺是一名中醫骨科大夫,每天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看著經過爺爺「妙手回春」般的治療而明顯減輕病痛的病人,劉小路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實在太厲害了,於是治病救人的念頭深深紮根於心。
醫學院畢業後,他來到閔行中醫醫院,作為一名急診科大夫,他不僅多次拒收家屬贈送的「紅包」及各類物品,還屢屢幫著病人墊付醫藥費。最多的一次,他直接給一名轉診的外省籍心梗患者墊付了兩萬四千多元的住院費。周圍的人看到連張像樣的欠條都沒留下,都說「小路,你太傻」,可劉小路卻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在那一瞬間。可能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幫了一家子!作為醫生,不願意也不能讓任何一個患者受困於疾患!
救援:
大愛無疆、不分種族,沒有國界
在劉小路看來,治病救人,不僅僅是在醫院、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也可以在任何需要救助的場合,比如說:危險隨時會降臨的地震災區。
每次參加地震救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超負荷的工作量加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餘震,都極大地考驗著每一名救援隊員。
早一分實施救援,災民就會少一分痛苦。劉小路和救援隊員們每天早上匆匆吃完早飯7點就出診,晚上19點返回營地才能吃上這一天的第二頓飯,20點開完當天的總結會,才能休息。睡覺的條件更加艱苦,災區餘震不斷,睡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裡,從一開始的睡不著到後來的睡不醒,他們一起跟時間賽跑,只為了給予更多的災民以幫助。
每次醫療救援回來,劉小路不是沒有後怕過。但是一有新的救災任務出現時,他總是第一時間報名,從來沒有猶豫過。他說,也許災區的民眾記不住我們的名字,或者記不住我們救援隊的名稱,但是我們相信他們會像我們記住白求恩大夫一樣記住一個名詞,那就是:中國!大愛無疆,她不分種族,沒有國界。
宣教:醫者仁心、仁術、仁道也
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劉小路,在經歷了多次救援以後,深深感到,單憑一個人的力量想要幫助那麼多人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在業餘時間,來到學校、社區,進行醫療急救方面的科普宣講。
他還利用網絡,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的醫生、醫學院的學生,奉獻愛心,弘揚醫者的仁心。在參加支教團隊營養調研時,他發起了為「偏遠地區學校更換課桌椅」活動,聯合上海外國語學院的支教團隊為雲南省昭通市妥泥溝頭小學籌款兩萬餘元更換課桌椅;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後重建的「利民學堂」公益學校裡,為藏區學生募捐冬季衣物、教學用具及籌款購買過冬取暖的煤炭;發起「向藏區包蟲病宣戰」項目,在甘孜州高海拔的藏民帳篷裡開展「包蟲病」篩查與義診,聯合公益組織把罹患「包蟲病」的民眾帶到北京免費實施手術治療;為四川省樂至縣「愛之家」的孤兒院募捐裝修善款及學習、生活用品……
「最溫暖的醫生」溫暖了病人,
也尋找到了最溫暖的她
2015年,劉小路被醫學論壇網授予「最溫暖醫生」獎;2016年,他獲得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醫生」提名,中國扶貧基金會授予「尼泊爾地震救援優秀志願者」,「厄瓜多地震救援優秀志願者」。他還被評委2016—2017年度上海市優秀志願者。
一項項榮譽接踵而至,但當被問起,他這樣義無反顧地投身志願醫療救援,會不會擔心家人的反對,畢竟去往災區不僅沒有任何報酬,還危險重重?劉小路自豪地說,不會,家裡人都很支持他!因為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志願者,兩人正是在救援中相識,共同的理想與追求,讓他們走到了一起。兩人甚至利用婚假,還去到曾經救援過的地方進行災後調研。
「生命的長度難以改變,但我們可以努力去拓展生命的寬度。」身為一個醫生,劉小路始終把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裡論述醫德的要旨「大醫精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有限的生命裡做更多有益的事,讓我們一起為這位最美的醫生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