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藥師怒懟「兒科神藥」之後:有兒醫留言多考慮兒醫的收入

2020-12-14 澎湃新聞

冀連梅最近寫的一篇文章《一年狂賣40億的匹多莫德,請放過中國兒童!》,讓匹多莫德這種藥再度大熱。

她是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擁有執業藥師資格。從2011年起,這位藥師開始了自己的科普生涯。她擁有125萬微博粉絲,指出過利巴韋林和安乃近等藥品的濫用,也指導過孕產婦和兒童如何安全用藥。

「做科普這麼多年,這是阻力最大的一次。」冀連梅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實際上,近幾年來,不止一位兒科醫生,對「增強免疫力」的匹多莫德提出過質疑。

2015年6月,當時在深圳市兒童醫院做醫生的裴洪崗發過一篇文章《匹多莫德能提高抵抗力嗎?》,提出「沒必要給孩子吃這個藥」。

微博上兒科醫療科普大V張思萊醫生,針對此藥,也在答覆讀者時說「不要亂用」,「饒了孩子們吧」。

還有天津的兒科大夫表示:「別濫用,它不是萬能藥。」

「我不推薦使用這種藥」

冀連梅的這篇文章發出來後,閱讀量很快超過了10萬,有9000多人點讚。

「家長們要求寫一寫匹多莫德的呼聲就一直沒斷過,要求分析這個藥的評論回復點讚數甚至達到了兩千四百多個。」冀連梅在文章的開頭寫道。

被冀藥師「掛出來」的藥品「匹多莫德」,說明書上寫著:「本品為免疫調節劑,適用於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上下呼吸道反覆感染;耳鼻喉科反覆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婦科感染;並可用於預防急性感染,縮短病程,減少疾病的嚴重程度;可作為急性感染期的輔助用藥。」

冀連梅發現,這種藥是「兒科、耳鼻喉科和皮膚科醫生們的寵兒」,2016年「在國內等級醫院的銷售額達到35億元,在零售藥店的銷售額是4.27億元」。冀連梅猜測,銷售總額會接近40億元,「而這其中,絕大多數由兒童患者買單」。

然而當她去檢索匹多莫德的相關數據,卻發現這種藥並沒有得到歐盟EMA和美國FDA的認可。這種原產義大利的藥品,目前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內有銷售,包括義大利、中國、俄羅斯等。

國內銷售的匹多莫德包括進口的口服液,以及國內多家上市公司生產的顆粒、膠囊等劑型。每盒單價從幾十到上百元,「而且一開就是一個月的量,一吃就是三個月的療程」。

冀連梅發現,在國外的醫療數據網站上,關於匹多莫德的研究數據並不多。現有的臨床實驗數據,參與實驗的樣本數量很小,「並沒有顯示出統計學意義上的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相反,國內的檢索結果超過1400條。「對反覆呼吸道感染、哮喘、泌尿系統感染、婦科感染、C型肝炎、甚至是非感染性疾病如白癜風、腫瘤、過敏性紫癜等病均有較好的預防或治療效果。簡直是萬能神藥!」然而她在讀了這些文獻後發現,大部分國內研究的「循證證據等級都不高」。

冀連梅得出結論,目前「缺乏高質量可靠臨床研究證實匹多莫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國內,這種藥被濫用了。

這樣的檢索也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6月,裴洪崗發文《匹多莫德能提高抵抗力嗎?》。他從1990年第一篇文章開始檢索,發現「除了俄羅斯和英格蘭各有一篇外」,其他文章幾乎全部來自義大利和中國,義大利「佔了總篇數一半以上」「在自彈自唱」。

裴洪崗提到,國外只有俄羅斯等少數的幾個臨床研究證實過匹多莫德的療效,最大樣本748人,其他的幾次實驗只有幾十到一百多人,這樣的樣本數量和臨床實驗數量,對確定一種藥物的可靠性來說是不夠的。他提出「沒必要給孩子吃這個藥」。

「這種藥確實存在濫用,很多孩子發燒感冒後都用這個藥,但這個藥本身的免疫增強療效是沒有證據的,也很少有國家用,主要是中國,生產廠家也很多,濫用也很多。」經常在醫生公眾號「丁香園」進行科普的兒科大夫翟醫師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冀連梅各個社交平臺的留言區沸騰了。有同行專門加她的微信表示支持,有兒科醫師指責她「加劇醫患矛盾」,也有人質疑她的檢索方式和結論。

留言裡,南方沿海城市某大型三甲醫院的藥房主任專門向冀連梅表示感謝,表示長期以來,自己一直想把匹多莫德從該院的藥品名單中清除出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聯繫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截至發稿前為止,尚未得到回應。

記者致電了兩家生產匹多莫德的製藥企業。兩家企業均表示,該藥「通過國家藥監部門的嚴格審批」。一家企業公開表示,對於匹多莫德臨床情況,「只有使用過的醫生及相關專家最有發言權」。

另一家企業的代表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並不認可冀連梅的觀點,一方面對方低估和忽視了國內臨床研究數據的可靠性,「40億的數據也是存疑的」。另一方面,這種藥被網友說成神藥「肯定太大了」,誇張了它的效用。

文章發出來第二天,有朋友給冀連梅發消息:「藥廠說要起訴你,我很擔心你的人身安全,你有律師嗎?」

「做科普這麼多年,第一次有人說要起訴我。」她預料到自己這篇文章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但沒有想到會發展到現在的程度,甚至讓自己的生活也起了波瀾。

但她並不後悔,也不覺得害怕。

「藥品和其他商品不一樣,確保安全才能上市。作為臨床一線的藥師,我不推薦使用這種藥。」冀連梅說。

她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段話:「我是佛系藥師,隨緣科普,不悲不喜。」

除了匹多莫德,還有很多「吃不死又說不清作用的輔助用藥」

文章發出來將近一個月,關於匹多莫德和兒科醫生的話題,依然熱度不減。有人發《關於匹多莫德事件討偽公知檄文》專門反駁冀連梅的觀點。

冀連梅看了這篇「檄文」,覺得「除了人身攻擊」之外「毫無邏輯」。她把互相矛盾的兩段話截圖發在朋友圈裡,文中上一段還在說,中國臨床醫生獲得新知識的途徑中,「最不可靠的是專業資料庫的相關文獻檢索和網絡」,緊接著下一段裡就寫著,「獲取最新知識最快,最專業的方式還是去專業的資料庫去檢索」。

「我是臨床一線藥師,不是科研人員,」冀連梅解釋,「我的工作並不是去進行一年半載的科研或者實驗。作為一線藥師,患者向我提問,我能做的就是去檢索可靠的、高質量的研究數據,做一個綜合性的判斷,然後給出用藥指導意見。」

來自天津某公立二甲醫院兒科的孫大夫則認為,對匹多莫德這種藥「可以用」,只不過使用時應當「掌握好適應症」。

「針對好適應症是起效的,就是別濫用,不是萬能藥。」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對於部分感染疾病來說,匹多莫德是一種「非必需」的輔助用藥。

孫大夫注意到,國內關於匹多莫德的臨床論文並不少,也有家屬用完後向大夫反映管用的事例。他認為,臨床醫生根據經驗開藥「無可厚非」。

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神經內科的劉醫生,更多是質疑冀連梅的檢索方式。她在一篇《我不清楚匹多莫德的療效如何,但我清楚這種論證方式不對》的文章中提到,按照冀藥師的方法,很可能「會漏掉很多關鍵文獻」。

劉醫生認為,資料庫裡的研究文章,很可能關鍵詞和標題裡並沒有出現匹多莫德,而僅僅是在論文的注釋裡面提到,自己使用了匹多莫德作為增強劑。如果是這種情況,僅僅在搜索框裡搜索「匹多莫德,「可能會漏掉80%以上的研究內容」。

冀連梅建議那些提出反對意見的人,如果不認可她的檢索方式,大可以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把她可能漏掉的內容補充上來,「看看能不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作為一線藥師,她「更關注結論」。

而根據冀連梅目前檢索到的內容,她的結論就是「不推薦患者使用」。

1993年,匹多莫德在原產地義大利上市。1999年4月29日,當時的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國藥管注[1999]108號」文件,批准了匹多莫德的臨床研究。自2004年開始,來自全國多家製藥公司的匹多莫德顆粒、口服液、膠囊等劑型的藥品,陸續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GMP認證審查。

當時的國家醫藥管理局局長是鄭筱萸。2007年06月22日,北京市高院以受賄罪和玩忽職守罪,終審判處鄭筱萸死刑。在一審判決書中提到,鄭筱萸「違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和民主決策程序,草率決定並啟動了專項工作」,「降低了審核把關標準,削弱了對下監管力度」。在許多醫藥界人士眼中 ,2002年到2007年,或許是中國藥品研發「最混亂的階段」。

冀連梅在文章中建議,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對匹多莫德嚴格監管。

為此她專門提到了巴基斯坦的例子。2016年3月,匹多莫德在巴基斯坦申請上市,當地專家組的意見是:「儘管這個藥在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少數幾個國家上市多年,但它沒有被收錄到任何一本標準的藥理學教材,也沒有被歐盟藥品監管部門EMA和美國藥品監管部門FDA批准上市,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進一步的評估,在有可靠的研究證據出現之前,不推薦上市使用。」巴基斯坦的藥品監管部門採納了這個意見。

一位保健醫生在知乎上留言感慨:「還有很多吃不死又說不清作用的輔助用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當我的科普影響了同行的收入,我該怎麼辦?

「問題就在於,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孩子,需要去增強他的免疫力?兒童的免疫系統發育是有一個過程的,孩子平時感冒發燒肚子疼,也不能就說明是免疫系統低下,並不需要用藥物去調節。」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楊明醫生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

據楊主任解釋,只有在具備充分的臨床數據,查出來孩子的某種抗體嚴重低下,某些細胞數量和比例嚴重異常,才會考慮有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治療的手段也會很複雜嚴謹,「並不是開一種藥就能解決的」。

他還提到,在和睦家醫院,藥師不僅僅負責按著醫生的處方發藥,還會提供指導意見,甚至給醫生的處方把關。一個病人尿路感染,醫生開出了抗生素處方交到了藥師手裡,藥師提出「對菌群的覆蓋性不夠」,隨後調整了藥方。

「藥師可以讓藥品的選擇對病人更具針對性。」楊明說。

然而目前大多數公立醫院裡,藥師的職位「形同虛設」,無法起到給藥品安全把關的作用,也很少真的去審核、攔截醫生開出來的處方。

早年冀連梅報考大學時,有親戚建議她選藥學專業,也是因為覺得公立醫院裡的藥師「有鐵飯碗,又不用直接接觸病人」。但從業將近二十年,冀連梅工作在國際醫院裡,和醫生一起為患者的用藥安全進行把關。她也一直在呼籲,希望中國的藥師也可以和醫生一起,「為病人的用藥安全負責」。

對冀連梅的這篇文章,有網友評論光看名字「就是把醫生往火坑裡推」「加大醫患矛盾」。甚至有兒科醫生在網上呼籲,「請這個誇大其詞的藥師放過醫師」。

一位兒科醫生給她留言:「您還是在這個問題上多考慮一下更好……現在中國嚴重缺少兒科醫生,在現行體制和社會環境下,兒科醫生收入太低是個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您真的忍心為此再影響所剩不多的兒科醫生的收入嗎?」

這條留言讓冀連梅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當我的科普影響了同行的收入,我該怎麼辦?」冀連梅感慨:「我的文章傷害了她,她的評論傷害了我。」

(原標題為《一年賣了40億的匹多莫德,該不該餵給孩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破題」兒科看病難,大醫院門診增速下降33%
    這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今已有276位哮喘患兒就診,其中定期隨訪者50多名。殷勇介紹,2017年「哮喘無憂」計劃將吸收700名患兒數據。  三甲醫院幫「造血」,社區衛生中心「生意」起來了  更有說服力的數字,來自兒醫中心方面的整體統計。
  • 國家食藥總局:兒科「神藥」匹多莫德三歲以下禁用
    此前備受關注的藥師質疑「神藥」匹多莫德有了新的進展。前和睦家藥師冀連梅認為目前缺乏高質量可靠臨床研究證實該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濫用的情況。國家食藥總局昨日發布公告,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決定對匹多莫德製劑說明書進行修訂,縮小了適應症範圍,並明確指出3歲以下兒童禁用。
  • 年售40億的兒科「神藥」 尚處小白鼠試驗階段
    繼治療白內障「神藥」莎普愛思滴眼液被曝光調查之後,又一個「神藥」匹多莫德被《問藥師》創始人、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冀連梅扒皮。日前,冀連梅撰文「一年狂賣40多億的匹多莫德,請放過中國兒童」,指出匹多莫德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均不明確,且存在濫用現象。
  • 兒科「神藥」匹多莫德遭專家扒皮 國外尚處小白鼠階段
    繼治療白內障「神藥」莎普愛思滴眼液被曝光調查之後,又一個「神藥」匹多莫德被《問藥師》創始人、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冀連梅扒皮。據她透露,這個進口藥在國外醫學臨床試驗尚處於小白鼠階段,療效尚不明確,但在我國卻搖身一變成了價格昂貴的「神藥」,在各大醫院兒科濫用,銷售額預計達到40億元。冀連梅建議相關部門對匹多莫德的臨床療效進行再評價。  現狀  兒科「神藥」幾乎「是病就開」  冀連梅發文章反映,在微信公眾號裡的網絡諮詢平臺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關於匹多莫德口服液的諮詢。
  • 兒科「神藥」匹多莫德遭質疑 存臨床療效不明確等四問題
    繼治療白內障「神藥」莎普愛思滴眼液被曝光調查之後,又一個「神藥」匹多莫德被《問藥師》創始人、北京和睦家醫院藥師門診主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學碩士冀連梅扒皮。據她透露,這個進口藥在國外醫學臨床試驗尚處於小白鼠階段,療效尚不明確,但在我國卻搖身一變成了價格昂貴的「神藥」,在各大醫院兒科濫用,銷售額預計達到40億元。冀連梅建議相關部門對匹多莫德的臨床療效進行再評價。
  • 天津兒醫
    天津兒醫 飲食健康 大小: 285.8 MB
  • 「兒科神藥」蒲地藍走下神壇?醫生:本來非神藥
    此前不少人把蒲地藍當做「兒科神藥」「萬金油」,而現在多方認為蒲地藍走下「神壇」,網友、市民對未來如何使用蒲地藍也有許多疑問。  10月29日、11月6日,國家藥監局先後發布公告,正式要求蒲地藍消炎製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修改說明,對「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等項增加說明,特別是標註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並要求生產企業按照範本修改說明書。
  • 一年賣40個億的兒科神藥,3歲以下兒童禁用!
    正因為它可治療病種多、試用科室廣,被大家推崇為「神藥」,幾乎「是病就開」,甚至很多家長把它當做免疫調節劑給孩子吃。就是這樣一個「兒科暢銷藥」,它的治療範圍,以及適用人群卻存在著一些爭議。2017年12月,藥師扒皮「神藥」匹多莫德引關注。
  • 執業藥師 收入要提升了!
    來源:賽柏藍作者:遙望執業藥師地位、收入開始提升了。關於執業藥師收入、地位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執業藥師待遇低的困境執業藥師的工資過低等就業困境,一直被業內詬病,可以說是錢少、事多、沒尊嚴。
  • 兒醫通打造OMO模式問診app開啟兒醫「貼身服務」新時代
    近日,專注於為孕產婦以及0-12歲兒童提供服務的綜合網際網路健康綜合平臺--兒醫通app推出了「視頻問診」、「線下門店健康管理」等服務,數千家三甲醫院的近萬名兒科、婦產科醫生坐診兒醫通,患者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更貼心的、更貼身的專項問診服務。
  • 「兒科神藥」匹多莫德被食藥總局要求啟動有效性試驗
    過去的幾個月中,「兒科神藥」匹多莫德因療效遭質疑而備受關注。3月2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通過官方網站分別向多地食藥監管理局及「匹多莫德」生產方北京辦事處發文,要求儘快啟動藥品臨床有效性試驗。匹多莫德是一種免疫調節劑,1993年首次在義大利上市,並於1998年進入我國,並從2001年起作為仿製藥在國內開始生產,近年來備受青睞,被稱為「兒科神藥」。此次事件起源於去年12月的一篇文章,時任和睦家醫院藥師的冀連梅發文質疑匹多莫德。在文中,冀連梅指出,工作中經常碰到家長詢問匹多莫德。
  • 新華醫院兒科綜合樓正式啟用,最全兒科就診攻略來啦
    第八大變化:兒科門診全年無休還有一個變化信息很有用哦!新大樓啟用後,新華醫院兒科門診天天有,七天無休!看病更便捷!兒科綜合樓區域劃分地圖導航先講一個小tip,如何辨識新華醫院兒科綜合樓診療區域的序號呢?
  • 最新| 執業藥師,收入要提升了?!
    文件內容顯示,落實藥事服務補償、加強藥師隊伍建設、促進合理用藥的建議對醫保局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積極配合藥監局、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做好醫療機構藥事管理,統籌考慮藥學服務的成本和價值,支持藥學服務發展。
  • 這種兒科「神藥」出事了!3歲以下兒童被禁用,快查查你家有沒有
    去年12月,北京的一位藥師發文進行了質疑,指出匹多莫德是兒科、耳鼻喉科和皮膚科醫生的「寵兒」,發燒咳嗽、鼻炎、溼疹、蕁麻疹的患兒都能來一盒。然而,該藥缺乏可靠的臨床研究證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存在被濫用的情況。
  •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2020-12-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揭秘兒科「神藥」匹多莫德:國內公立醫療機構年銷16億 美國歐盟未...
    冀連梅認為,目前尚未有科學的大樣本量人群研究數據及臨床研究證明其療效。有醫生對這一說法表示支持。一位湖北地區三甲醫院醫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很慶幸其所在的醫院裡沒有匹多莫德。一邊是對較低的樣本數量能否支撐其療效的討論,另一邊是關注的焦點又集中於該藥可觀的銷量背後是否存在濫用。
  • 【擴散】用藥猛,膽子大!這些被瘋狂代購的「日本神藥」慎買!
    【擴散】用藥猛,膽子大!這些被瘋狂代購的「日本神藥」慎買!記者邀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專家想要給大家扒一扒近期很流行的幾款「日本神藥」! 大 正 感 冒 藥這款大正感冒藥黃金A顆粒在網絡上人氣很高,號稱「一包就好,兩包鞏固,每家必備。」真的這麼神效嗎?
  • 兒科醫生收入低壓力大頻繁出走 多家醫院人力不足
    據廣醫二院醫務科副科長鍾文德介紹,停開下夜兒科急診實屬無奈。「最近有兩個骨幹兒科醫生離職,3月,我們還要派出一名高年資的兒科醫生去粵西幫扶,人手嚴重不足。」鍾文德說,讓醫院做出這一決定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根據今年1月的統計,該院的兒科急診量平均每天是137人次,而下半夜的兒科急診量平均每天只有12人次。
  • 執業藥師缺口大?調整收入才是關鍵!
    近日,首屆嶺南藥學論壇暨2018年廣東藥師大會在廣州召開。「醫院處方外流是大勢所趨,這對執業藥師來說,藥房抓藥和賣藥為主的服務模式需要改變……本次大會的內容主旨可概括為:(1)廣東省執業藥師數量緊缺!(2)如何調整收入結構,讓執業藥師回歸服務!一、 廣東省執業藥師缺口到底有多大?廣東省全省藥店有5萬多家,藥品批發公司一千多家,藥廠也有數百家(數字不斷變動中),還有醫院也需要配備藥師。
  • 中國公司怒懟三消,三消巨頭King怒懟這個大用戶量品類
    中國公司怒懟三消,三消巨頭King怒懟這個大用戶量品類 2020-12-08 11:02  Game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