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到底該怎麼解釋?

2020-12-12 好玩的國學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是人們常常引用的一句話。一般用來形容美好的愛情,兩個人相互扶持,相互關愛的美好的狀態。但是,別忘了,這句話是莊子說的。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就要先了解莊子的思想。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的核心是逍遙。什麼是逍遙呢?莊子認為就是無所待。他舉例說,大魚和大鵬比較牛,一飛就是幾千裡高,那個翅膀覆蓋幾千裡,一下子就能從北海飛到南海,但是,要是沒有風,它飛不起來、列子御風而行,可以15天在天上飛不下來,但是沒有風,他還是要掉下來。這說明,他們都是有所待,要依靠某種東西才能生存,這就不是逍遙的境界。逍遙的境界是不依靠任何東西,身體和心靈完全處於自由的境界。

回過頭來,我們看莊子的這句話,《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意思是時候,兩條魚戴在快要乾涸的水溝裡,只能嘴對嘴互相呼吸來保命,也就是說,在艱難的環境中,必須依靠對方,這樣的狀態,看著很美,其實很悲慘,一旦一條魚死了,另外一條魚也活不了了。這兩條魚完全處於有待的狀態,顯然不是莊子理想中的逍遙境界。那麼如何才能自由而逍遙呢?莊子認為,如果他們能夠回到大海裡,誰也不依靠,完全處於自由的狀態,那就是完全自由的狀態了!

後來,人們誤解了莊子的本意,把這句話理解成為一種美好的愛情,這樣的理解,莊子會很生氣。因為,你們還是有所待,一點也不自由灑脫,更談不上什麼逍遙了!

相關焦點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忘於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出自《莊子》。指的是乾涸的小水坑中,兩條快要渴死的小魚,與其靠彼此的唾液溼潤對方、勉強生存,不如遊到江河湖海當中,找尋各自的幸福。也就是說,題目中的江湖,代指更好生活、更多機遇的廣闊天地;而相濡以沫,不是水雖少但也夠喝的情況,而是只能依靠彼此的唾液苟且偷生。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說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語出《莊子·大宗師》和《莊子·天運》。這句話被後世誤解的很多,多是因為沒有通讀全文,望文生義了。就像很多情侶分手之際都喜歡寫一句「相忘於江湖」,其實和莊子的原意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以《大宗師》一文來解釋這句話。
  • 「相濡以沫」為什麼「不如相忘於江湖」?
    然而,莊子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莊子認為,魚兒最自在、最自然的生活應該是在廣大的水域之中,對於小魚來說,所謂幸福,就是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江河湖海之中。因此,與其成為乾涸車轍裡的魚,相互拯救,相濡以沫,不如自由自在地各自生活,逍遙快活,兩兩相忘。這樣,它們看似忘記了彼此,但難道不比艱難地掙扎在涸轍之中更好嗎?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下句是什麼?很多國學大師都不願提
    這個名句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提到這11個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兩個詞:灑脫、酷酷的。是的,很多武俠小說的常用這個金句。一位大俠和一位俠女,明明相愛,卻因種種原因不得不相忘於江湖,成了陌路,這種橋段確實挺有意思。所以很多人便以為這個句子應該是出自現代小說家之手,但事實上這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出自《莊子》。
  • 朋友打辯論賽的辯題:反方 相忘於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我們都對那句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感到特別熟悉,這句話是莊子裡面的一句話,說兩隻魚在一起吐口水艱難存活不如一魚一個湖逍遙自在,仔細想想是這麼回事啊,與其兩個人在一起痛苦不如各自快活。但是這是個辯題,那學渣不是中立者了,學渣支持反方的觀點,相忘於江湖不如相濡以沫。按照正方的觀點來看,兩個人的陪伴不如一個人的快樂。那這樣的話,對象是個什麼東西,學渣不需要耍朋友也可以活的很好,那為什麼還有人天天叫喊著脫單,並且天天檸檬樹下你和我,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人還是選擇結婚生子努力工作?
  • 「武俠」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8)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滄海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記今朝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 煙雨遙 濤浪淘盡 紅塵俗世知多少清風笑 竟惹寂寥 豪情還剩 一襟晚照蘭獨笑,雪自悲。心煩意亂隨處飛。花無情,人有情。
  • 劉若英一個不驚豔的愛,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有一種愛情叫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西妹不是什麼柔情的女子卻很愛一首柔情的歌 《後來》這首歌原本屬於一個柔情的女子:劉若英;「陳昇,你怎麼這麼喜歡奶茶?」陳昇笑著說:「因為奶茶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麼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麼澀,所以奶茶可以喝一輩子不會膩味。」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莊子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朝三暮四  1、成語解釋: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於辨別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覆無常,經常變卦。  2、成語出處:《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
  • 你知道「相濡以沫」下半句是什麼嗎?真實含義與字面意思反差太大
    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道家學派的莊子,不過呢,並不是要介紹他這個人,而是要介紹他說過的一句話,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相濡以沫」這句話呢?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呢,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談到這句話,那可來頭不小,事實上,」相濡以沫「還有下一句,那就是」不如相忘於江湖「。
  • 5本經典耐看古言文推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仙女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好看的小說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5本經典耐看古言文推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喜歡這一類型小說的朋友們不容錯過哦!關注小編每天給大家推薦好看的小說!遠離書荒問題!
  • 「相濡以沫」這4個字,如果加上後面的一句話,完全就變了味
    「相濡以沫」這4個字,如果加上後面的一句話,完全就變了味「相濡以沫」這個成語出自《莊子·大宗師》,如今這句成語的傳唱度非常高,常被用來形容夫妻間的感情真切,也可由於朋友之間,形容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總之是個令人十分感動的成語。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01 「北冥之魚」這條魚是莊子的故事裡最有名的一條了,出自《莊子》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面對於這條魚是這麼描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 分手不說再見,因為再也不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我都在江湖中。江湖那麼大,你騎馬仗劍走天涯,遇見了一位女子,你們相約一起闖天涯,走遍天涯海角。可是女子不願意,她討厭江湖,只想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所以,你就陪她一起,你扔了劍,一心只想平平淡淡。可是日子久了,女子又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正好有一個同樣青衫仗劍走天涯的人路過,她就扔下你跑了,還把你的馬也牽走了。
  • 《莊子》裡富有寓意的三個小故事
    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過:莊子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自由自在,醒來後不知道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我們平時也會做夢,夢見自己變成別的東西,但夢醒之後往往就清醒了。可是莊子卻將夢與現實混淆了,或是說混為一體了。究竟是蝴蝶還是莊子重要嗎?對莊子來說並不重要。他藉此表達自己對人生夢幻,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疑問,並不執著於結果。
  • 《莊子》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萬物紛雜繁多,各自回歸本性,各自回歸本性卻是出自無心,渾然無知保持本真,終身不離開大道。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一、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四、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意:(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溼。)與其這麼辛苦依偎,還不如讓他們回到江河湖海中自在遊弋,彼此忘記對方。相濡以沫,有時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
  • 莊子的「江湖」與武俠世界裡的「江湖」
    矛盾的是,說到武俠世界,江湖的形象竟帶點飄逸靈氣,遊俠們不食人間煙火,縱橫天下,不受俗世禮教束縛,伸張正義。一體兩面的江湖,到底是什麼?首先,要從莊子說起。以江和湖比喻世界,最早見於《莊子》,全書有七處用上「江湖」一詞。
  • 《鶴唳華亭》:從相忘於江湖到相濡以沫,權昔戀是幸事還是佳事
    不如直接說上意難為來得坦誠。在這種理論的基礎上,陸英繼續說,雖說相濡以沫是佳事,但是相忘於江湖更好,是幸事。興許是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假,陸文昔真的從最初的相忘於江湖走到了最後的相濡以沫,但此事到底是幸還是佳卻是一言難盡。
  • 尋愛路上,從一見鍾情到相忘於江湖,謝過曾經!
    人與人之間,若靈魂不能共振,頻率不能同步,只是淺淺的遇見,終會成為路人,相忘於江湖,各自天涯。那些氣息相同、靈魂相似,同頻共振的人,在同一天下,總會相見,被一種神秘的磁場牢牢牽引,一路同行,一路陪伴,同登彼岸。
  • 《莊子》十大經典名言,帶你體驗道家超然於物外的絕世逍遙!
    幾千年前的莊子用他的智慧告訴我們一個對待人生的態度:人生和天地、宇宙相比不過是短短一瞬間,又有什麼特別值得眷念的呢?所以該珍惜的要珍惜,該放棄的要放棄,不要太執著或者拘泥於一定的事物之上。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