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龍姵岑,關注我和我一起成長!
《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由這句話演變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說法。
志趣相投的人相處會十分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但和不同志向的人一起,有些人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有一句俗話,「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也是這個意思。
因此我自從入了作家圈,我加了不少作家的微信,也入了以寫作為交流的學習群,結交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相互之間會打氣,督促,學習和交流。不會像外界一樣潑你冷水,甚至是嘲諷你。
記得我有一次發了一篇百家號的文章到朋友圈,因為百家號上面有認證作家,所以有一個之前僅點頭之交的人就在我的文章下面評論說,厲害,都作家了。
這句話,咋聽起來好像在誇你,其實明白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句嘲諷。連不算是朋友的人都會隨便嘲諷自己,當時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這些人我們自然不必理會。吃不到葡萄酸葡萄酸的人也很多,喜歡打擊別人,看不得別人好的人也很多。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消極,而放棄自己的理想。
我們又尋找同頻道,同磁場的人,那樣會有共同話語,大家相互之間也會打氣和鼓勵對方的。
在這樣一種和諧的氛圍裡面,你還會得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因為大家會共享很多知識的。
在這樣一種和諧的氛圍裡面,你會走得更快更遠,因為抱團取暖,一群人一起走可以走得更遠。
在這樣一種和諧的氛圍裡面,即使你快要堅持不下去了,大家都會來鼓勵你,給你打氣,從而你又可以振作起來了。
如果我周圍的人都像那位喜歡嘲諷別人為己任的話,我應該不會堅持下來。
如果別人在做某件事情,還沒有出頭時,你這樣隨便一句嘲諷,鍵盤俠般潑別人冷水,你會給到別人致命一擊的,毀了別人夢想,就是毀了別人的一生的。
有多少人遭受了社會多少的毒打,已經走到了崩潰的邊緣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說不定因為你的一句話而徹底地崩潰了。
因此,不要隨便當個無腦,狹隘的鍵盤俠。
一個人,品味的高低往往是由他身邊的朋友所決定的,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說:「人根據認知和合作的需求,會區分我們和他們。」
圈子的層次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相同特質的人到身邊,同樣你跟什麼樣的人接觸得多,就會慢慢變成對方的樣子。
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於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
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人。
齊宣王很驚訝,就對淳于髡說:「人才是很難得的,賢人並不多見,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位,他們都可靠嗎?」
淳于髡回答說:「不能這樣說。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尋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窪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概也算個賢人,所以讓我舉薦賢人,就如同在黃河裡取水,在燧石中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人,何止這七位!」
這和吸引力法則是一樣的道理。
每個人都像一塊磁石,身邊有著或強或弱的磁場,我們就是靠這些磁場來吸引身邊人,從而形成獨有的圈子。
吸引力法則的微妙之處就在於,你越關注什麼,什麼就會跟隨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特的自己,我們稱之為磁場,亦為氣質。
你心裏面想什麼,你的磁場是什麼,就會吸引同樣磁場的人過來,同性相吸。
單身的你,一定要成就最好的自己,這樣才能吸引最好的他來到自己身邊。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我是龍姵岑很高興與您分享這篇勵志散文。關注我,和我一同成長。在這裡我會分享原創短篇小說和勵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