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2020-12-11 小歌說事

距今六千多年之久的《易經》品讀價值亙古常新,主要是由於其本身恆久的思想智慧,能夠源源不斷地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啟迪,豐富我們的精神力量。它廣大精微,包羅萬象,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如果能夠讀懂易經,定能讓你受用終生。

01

《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由這句話演變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說法。

脾氣相投的人自然相處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聚在一起。

有一句俗話,「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也是這個意思。這句話在自然界其他種族之間適用,在人類中更是如此。

它告訴我們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它把我們分成三六九等。不管是兄弟朋友還是親情愛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的成長,我們都會被自然而然的劃成一個個專屬於自己的圈子。人類對環境的適應以及對彼此的認可都可以用這句話來總結。

02

《易經》:君子以厚德載物

經常有人抱怨說,為什麼我遇不到好人和好的環境,其實,抱怨的同時,應該思考一下,是不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古人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要從根本上提升自己。

比如,我們在某一個公司裡做事,我們是否能把領導交代的每一項任務都完成好,以成為老闆的左膀右臂,而不是每天只是抱怨公司的制度,對領導提各種反對意見,不執行領導安排的任務,從而浪費公司的資源,甚至背後還罵罵咧咧的。

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桿秤,稱人也稱己。

03

《易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人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就去看看他的朋友。」一個人的三觀如何,一般說來,一半來自他汲取的知識與接觸的社會,另一半則來自家庭與朋友。然而更多時候,後者更具有直接引導作用。簡單說來,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裡不會晦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常帶微笑;和進取的人在一起,行動不會落後;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變得機敏。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付出真誠,就會得到相應的信任;獻出愛心,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反之,帶著猜忌、懷疑甚至戒備之心與人相處,就難免得到別人的猜忌與懷疑。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

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對待別人。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相關焦點

  • 《易經》:盡最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更好的別人
    而交到好朋友的基礎,就是先成為最好的自己。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戰國時期,齊宣王要辯士淳于髡推薦賢士,他一天就推薦七個。宣王感到驚訝,問是不是在濫竽充數。淳于髡說:鳥有鳥類,獸有獸類。只有彼此在同一高度,才能彼此相攜同行。與其整天浪費時間取悅他人,不如努力提高自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旅行可以開闊視野。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一點一點成長,成為一個不同的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不要追一匹馬,你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春暖花開時,能吸引一批駿馬來供你選擇。
  • 夜讀|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六安新周報《夜讀》欄目 美文欣賞 朗讀:陳佩君 做最好的自己 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用人情做出來的朋友,都只不過是暫時的而已,用厚德吸引過來的朋友,才是最長久的。所以說,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加重要,也更加的有力量。眼睛是一把尺子,看別人之前先看看自己;心靈是一桿秤,稱別人先稱稱自己。心裏面有德,就是慈悲;口裡面有德,就是善良。目中有了人,才能有路可以走;心中有了愛,才能有所作為。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誰,就會遇見誰《周易》有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相似愛好、相同脾性的人往往容易互相吸引。如果一個人行事光明磊落、尊老愛幼,那麼他的朋友也一定有相同的品格。
  • 做最好的自己,然後才能遇見最好的他
    《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由這句話演變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說法。志趣相投的人相處會十分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話。但和不同志向的人一起,有些人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連不算是朋友的人都會隨便嘲諷自己,當時我的心情可想而知。這些人我們自然不必理會。吃不到葡萄酸葡萄酸的人也很多,喜歡打擊別人,看不得別人好的人也很多。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消極,而放棄自己的理想。我們又尋找同頻道,同磁場的人,那樣會有共同話語,大家相互之間也會打氣和鼓勵對方的。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寫的真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卻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人與人,不是都可以信任,心與心,不是都願意付出誠懇。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更厚重更值得珍惜!不要做廉價的自己,不要隨意去付出,不要一廂情願去迎合別人,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英語豐富多彩的習語#在大自然中,相似的鳥確實是會聚在一起,這樣減少被捕食的風險,因為它們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birds of a featerh flock together 意思是有相似興趣、想法或特徵的人傾向於尋求或與他人相處,可以意為「物以類聚
  • 易經忠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明智的人不會向異己者尋求友誼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只有與跟自己志趣相同的人才能結成朋友,而與異類交往,關係即使可能暫時密切,但終究不過是相互利用。「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實《易經》的智慧遍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過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這個短語的英語表達是:birds of a feather fly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可以表達為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遲早會走散
    如今這個社會,人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遲早會走散的,無論友情,愛情,都如此!所謂夫妻,福報大多數相同,這樣的夫妻才能過得長久,如果福報相差很大,即使結婚了,也會分開,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得長久!
  •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到最好的「世界」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自己的能量有多大。有一天,當你成為了最好的自己,你會發現,原來山頂的景色如此美好。當你的高度足夠時,即使山腳下的人對你質疑、對你冷嘲熱諷,你也完全聽不清楚,還以為他們在道賀呢。做最好的自己,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不要做平凡可貴來安慰自己,大多數情況下,那只能說明你的碌碌無為。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啥意思?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啥意思?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是冤家不上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本意是說東西是按類別聚集在一起,人是按照屬性成群結隊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方面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歪瓜配裂棗,王八看綠豆,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門當戶對,對上眼了,臭味相投」等等等等。有人會說,戴老師,不是說兩口子還有互補型嘛。
  • 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出自《戰國策齊策三》,用於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新華成語詞典》只對「物以類聚」進行了解釋:「指事物同類的聚集在一起,多比喻壞人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常和『人以群分』連用。」問題來了,根據百科的解釋,事物,如果同類就會聚集在一起,那人類如果同群,為什麼不是「聚」?而是「分」呢?
  • 每日三句經典英語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中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小編:同樣羽毛的鳥兒會聚在一起,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嘍,也可以說「臭味相投」~flock(v.)聚集;(n.)一群人,一群鳥等。不是他做了別人做不了的事,而是他相信了別人不會相信的理想,永遠高傲地去追求作為一個人活著的自由。
  • 一課譯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中文俗語,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合得來的人相聚成群,是朋友之間志同道合的統稱,可分開使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Ned: All his friends are dishonest.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我一直認為艾米很狂,而現在她和那個勢利的男孩路易斯在約會。真是物以類聚。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英文怎麼說?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中文俗語,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合得來的人相聚成群,是朋友之間志同道合的統稱,可分開使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Ned: All his friends are dishonest.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我一直認為艾米很狂,而現在她和那個勢利的男孩路易斯在約會。真是物以類聚。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深度好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行於滾滾紅塵中,圈子不同,不必強容。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會產生心靈共鳴,才會產生共同的語言,才會走得更久遠,真正的朋友是一生的風景,要珍惜尊重,人敬你一尺,你還人大度謙讓,人給你一暖,你還人用心珍藏,人給你一恩,你還人沒齒不忘,人給你一心,你還人地久天長。圈子不同是融合不到一起的。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環境真的很容易改變一個人
    我差不多在社會上混了一年多,才明白自己真的很無知。此時的我,病急亂投醫,聽別人說哪個好,就學那個,全是瞎學,就如ps這個技能,別人說這個很熱門,工資也比較高。於是,我從網上買來一本這個基礎入門的書,邊看理論,邊去實踐,每天在座公交車的路上背快捷鍵。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30歲以後,要懂得交朋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的。這類人往往都是破罐子破摔,在生活中遇見問題,從來不知道自我反省。總是帶著滿腹的牢騷和負能量的情緒去生活,跟這類朋友在一起,不但對你沒有積極的幫助,反而會影響你的發展和前進的腳步。
  •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明星亦然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明星亦然文:枯木最近,節目主持趙忠祥離世,成了媒體熱點,其生前的是是非非,隨著人的離去很少有人提起於是筆者結合現在,回顧以往,發現一個古人說得非常在理,那就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就從趙忠祥朱軍這些明星主持來說,確實符合古人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