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2020-12-14 巴塔人文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出自《戰國策齊策三》,用於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

《新華成語詞典》只對「物以類聚」進行了解釋:「指事物同類的聚集在一起,多比喻壞人臭味相投,勾結在一起,常和『人以群分』連用。」

問題來了,根據百科的解釋,事物,如果同類就會聚集在一起,那人類如果同群,為什麼不是「聚」?而是「分」呢?聚和分,分明是一對反義詞,按上句的解釋方法解釋,人類同群的就會分開,與我們一般的理解正好相反。而解釋仍然是「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並不是分開。

那這個「分」怎麼解釋?因為群而分,不對啊,因為「成群」,就還在一起啊,怎麼又分開呢?百科的意思是,相反才分開,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哪裡表達了相反的意思呢?

所以這個「分」字,沒辦法解釋。

找經典中的元典。

周易繫辭上》的第一段有類似的詞: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嶽麓書社出版的宋祚胤校注的《周易》是這麼解釋「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

「方,高亨《周易大傳今注》認為是人字的訛誤。」

也就是說,本來就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人以同類相聚,物以異群相分」。

那為何「類」就要解釋成「同類」,「群」就要解釋成「異群」——不同群呢?如果是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也應該解釋成:人和事物因為同類而在一起,因為同群而彼此分開。

但這不合邏輯啊,類和群,都應該是一種表示集體、集合的概念,為什麼遇到「群」就要分開呢?

根據《周易》的上下文:尊卑、貴賤、動靜、剛柔、吉兇,可以知道,此段此句的重點應該在「分」,而且是截然相反的「分」,並不是聚。

而且《戰國策》和《周易》的說法剛好相反,人和物在經典著作裡可以互換角色嗎?到底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還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到底是「人群」還是「物群」呢?

繼續找元典著作。

《荀子王制》記載: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可見,只有人才能「群」,物,不能群!《周易》的說法似乎有誤。

荀子的意思是,人的力氣,沒有牛大,奔跑的速度,沒有馬快,但是牛馬卻能為我們人類所利用,為什麼?因為人類能團結成一個有組織的社會,而動物們沒有組織紀律性。

所以,這個「群」是有組織紀律性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怎麼能分呢?

所以,現在常說的「人以群分」也是錯誤的,應該是人以群聚、人以群合。所以《戰國策》的說法和我們習慣性的說法都是有錯誤的。

怎麼可能呢?用了2000多年,你說有錯誤就有錯誤?繼續找答案。

荀子還說:

「人何以能群?曰:分。」

人之所以能組成社會,是因為彼此分開。分,是群的前提!也就是說,分和群是彼此相依的關係,分,才能群;群,必然有分。

群和分原本是相對,相反的,怎麼能互相依存呢?

原來,根據《中國儒學史》中專家的解釋,這裡的「分」,是指封建的等級名分,指人「有貧、富、貧、賤之等」,也就是等級關係。

因為有等級關係,人類才能「去爭」、「兼足」、「達治」:消除紛爭、人人富足、長治久安。

這就好解釋了。如果機關裡不分一把手、二把手,不分縣處級、鄉科級和辦事員,不分領導和職工;家庭裡不分家長和成員;工廠裡不分主管和工人。我可以指揮你,你可以指揮我,那不亂套了嗎?那成何體統呢?還有團體的功能嗎?

但用等級關係來解釋,有點太庸俗了,不太符合啟蒙運動的思想。

應該用「分工」來解釋,比較高雅,正大光明,員工們才能容易接受。

因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才是正確的。正確的解釋是:事物因為同類,所以聚在一起;人類因為分工,所以組成社會。

相關焦點

  •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明星亦然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明星亦然文:枯木最近,節目主持趙忠祥離世,成了媒體熱點,其生前的是是非非,隨著人的離去很少有人提起於是筆者結合現在,回顧以往,發現一個古人說得非常在理,那就是「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就從趙忠祥朱軍這些明星主持來說,確實符合古人的總結。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這個短語的英語表達是:birds of a feather fly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可以表達為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啥意思?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啥意思?不是冤家不聚頭,不是冤家不上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本意是說東西是按類別聚集在一起,人是按照屬性成群結隊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方面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不是冤家不聚頭,歪瓜配裂棗,王八看綠豆,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門當戶對,對上眼了,臭味相投」等等等等。有人會說,戴老師,不是說兩口子還有互補型嘛。
  •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可以意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形影不離」,它表示:to form groups with people with similar interests and tastes與志趣相投的人組成團體people of same flavour or interest gets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深度好文)
    人活於世,與什麼人在一起很重要,與智者同行,你會變得越來越聰明,與愚者為伍,你會慢慢的走向俗庸,與鳳凰同行的,那必是林中的俊鳥,與虎狼同行的,那必是兇猛的野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行於滾滾紅塵中,圈子不同,不必強容。
  • 一課譯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中文俗語,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合得來的人相聚成群,是朋友之間志同道合的統稱,可分開使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Ned: All his friends are dishonest.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我一直認為艾米很狂,而現在她和那個勢利的男孩路易斯在約會。真是物以類聚。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英文怎麼說?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中文俗語,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合得來的人相聚成群,是朋友之間志同道合的統稱,可分開使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Ned: All his friends are dishonest.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我一直認為艾米很狂,而現在她和那個勢利的男孩路易斯在約會。真是物以類聚。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生在世,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賢良,有的人奸佞;有的人忠誠,有的人陰險。俗話說:「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優秀的人身邊,少有庸碌之人。與蒼鷹齊飛,必是俊鳥;與豺狼同行,必為野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 《易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見最好的別人
    01《易經》: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由這句話演變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說法。脾氣相投的人自然相處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會聚在一起。有一句俗話,「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也是這個意思。它告訴我們人不是生而平等的,它把我們分成三六九等。不管是兄弟朋友還是親情愛情,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的成長,我們都會被自然而然的劃成一個個專屬於自己的圈子。人類對環境的適應以及對彼此的認可都可以用這句話來總結。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遲早會走散
    如今這個社會,人都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一路人,遲早會走散的,無論友情,愛情,都如此!所謂夫妻,福報大多數相同,這樣的夫妻才能過得長久,如果福報相差很大,即使結婚了,也會分開,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得長久!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
    俗話說的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實,作為群體性物種,絕大多數人,是脫離不少社會,是需要和身邊的人一起工作生活的,但是,也有些人,說是習慣了獨來獨往也好,說是標新立異也罷,就是習慣一個人生活,不喜歡和別人糾纏在一起,那麼,作為茫茫人海中的一份子,人活著,到底要不要合群呢?
  • 每日三句經典英語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中文: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小編:同樣羽毛的鳥兒會聚在一起,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嘍,也可以說「臭味相投」~flock(v.)聚集;(n.)一群人,一群鳥等。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寫的真好)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靠譜的人卻會感染你如何取得進步。人與人,不是都可以信任,心與心,不是都願意付出誠懇。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更厚重更值得珍惜!不要做廉價的自己,不要隨意去付出,不要一廂情願去迎合別人,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 《易經》中的規劃思想: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有句話叫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比喻世界上的人、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共性,有相同理念相同想法的人會更加容易聚集到一起,相處起來也更加融洽,反之,則很難共處。而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則不同,這是 《易經》告訴我們在行事謀劃上的一個對待方式。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分的就是群像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分的就是群像。人群細分的角度有很多,比如,單身和情侶、社畜和老闆、年輕圈層與銀髮圈層……以單身糧這個品牌為例,就憑藉對單身社群的精準定位,挖掘與單身族人群相關的話題進行細分溝通。
  • 成語:物以類聚|羅志祥道歉,色痞隊友助攻後道歉,陳學冬怒懟
    物以類聚出處《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延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戰國策·齊策三》自古道:物以類聚。過遷性喜遊蕩,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誘打合。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七經典故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原文淳于髡一日而見七人於宣王。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聰明為上勿迷惘是什麼歌誰唱的完整歌詞介紹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聰明為上勿迷惘是什麼歌誰唱的完整歌詞介紹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聰明為上勿迷惘是什麼歌?抖音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聰明為上勿迷惘歌名、歌手、歌詞介紹  卑微小調demo  歌手:要不要買菜  所屬專輯:卑微小調  作曲 : 徐澤  作詞 : 徐澤  草茫茫 水壩旁  牽著牛兒放著羊  多雲轉陰收衣裳  明天還要上學堂  長大後 沒牛羊  夏天只能躺床上
  • 「六句情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我真的很垃圾,看別人談戀愛覺得特別甜特別羨慕,但是一輪到自己就立馬算了,因為我知道我這個人太容易陷進一段感情,完全被喜歡的人牽動喜怒哀樂,那種感覺太差勁了,所以還是一個人更安全。你們務必幸福啊,我就不冒險了。 最後也就這樣吧2.
  • 實用英語:「鳥以毛聚」人以群分
    相似之一: "鳥"以類聚,人以群分   編寫《次經傳道書》(Book of Wisdom, one of the apocryphal books of the Bible)的本西拉,早在公元前190年就指出:同類鳥棲息在一起.(Birds dwell with their own kind.)而人類也是如此,同類相聚(Like attracts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