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34;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34;實現,歸根結底靠的是人才、靠的是教育。作為教師,責任重大,任重道遠。教師要勇於承擔民族與時代賦予教師的神聖使命,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拼搏奉獻,做好卓越人才培養的奠基教育,做學生錘鍊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也就是要求教師不忘初心,成為人才培養的&34;、&34;、&34;。
教師要牢固樹立&34;的理念,將最新的知識體系奉獻給學生。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學習,勇於實踐,善於將理論與技能相結合,並始終能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從而可以從容不迫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通過了解學生的特點,發現其潛能,分析其優勢,看學生適合走哪條具體的路,朝哪個方向發展;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既有共同的年齡特徵,又有個體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異。
在培養學生的目標上,對於好奇心和求知慾旺盛的學生提出的任何質疑都要認真對待,逐一落實,利用自己的專業素養教會學生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授人於&34;,從根本上要授人於&34;。教師既要讓所有學生都實現全面發展,也要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出不同的成才路徑,指引具體的發展方向,使人人都成才,做學生成才的&34;。
教師不僅要知道人生道路的方向,還要知道人生道路的特點和規律。要了解人生道路如何走向精彩,體現自身價值。教師既要學習心理學理論、人才學理論,也要在育人的實踐中摸索規律,發現人的成長規律的具體形態;了解學生知識學習的規律、創新思維的規律、品格錘鍊的規律等等。&34;以及要&34;人才成長的規律很多,有揚長成才的規律,有繼承基礎上創新成才的方法,有理想目標和實現條件結合的規律,有理論和實踐相互轉化的規律,有成才的最佳年齡規律等等,這些規律是辦學育才的依據,是教師教育成才的方法,做學生學問的&34;。
成長之路要靠學生自己走。教師的引導既不是&34;,也不是&34;,貴在方法的指引,做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教師教給學生走路的方法,爬坡的方法,告知道路的崎嶇坎坷,引導其走下去的決心。
首先,教師自己要建立方法庫,隨時調取學習、思考、創新、實踐、自我管理、人際交往、合作溝通乃至設計製作等等方面的方法。
其次,加強方法的教育引導,可以開設方法課程、方法講座,可以結合學科教學滲透學習和思考方法,也可以在學生活動中指點方法。方法既可以教,也可引導學生自己摸索、發現、總結。
最後,要把學生放到主體的位置上。注重方法的教育,實質是調動學生的主體創造性,把學生當做學習和活動的主人,給其自主學習、實踐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做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
總的來說,教師的影響對於學生來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教師要不忘初心,做好學生學習&34;,做好學生成才&34;,做好學生學問途中&34;。
本文原創是@暖陽鴿說教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