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關注
眾所周知,2020年考研人數達到了350餘萬人,但是你知道,當下我國在學的研究生有多少人嗎?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消息,我國在學研究生數量即將突破300萬人。這一數字也是達到了歷史之最,成為有史以來在學研究生數量最多的一年。
而且這一數目以每年15萬至20萬人的增速,在持續增長。很多人可能會問,造成研究生人數越來越多,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的原因是什麼?有人說是不願意進入社會,「逃避」式讀研;有人說是不願意收入不足,「漲薪」式考研。那麼關鍵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左右經濟發展的同時,同樣也在左右社會發展,讀研和考研人數的激增,就是最真實客觀的展現。面對著本科生成為普遍,研究生成為普通的現狀,用人單位自然是能選研究生不選本科生,能挑高學歷不挑低學歷。究其原因,是因為用人單位認為研究生的水平更高,與此同時,它的性價比也更高。
水平更高不難理解,畢竟研究生少則在校科研二年,多則在校科研三年,無論從技術、能力還是經驗上,都優於本科生一大截。所謂的性價比更高,是因為在很多單位,其實研究生的月工資相較於本科生,一般多1000元到3000元不等。所以在用人單位看來,一年多花在這些應屆畢業生身上的一萬到三萬,是值得的,而且在未來也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也正是因為上述原因,和其他方面的綜合考慮,很多知名的企業,將招聘的門檻就設置為了研究生學歷。不只是企業,其實在很多公務員考試、選調生考試或是地方的人才引進考試,很多熱門的崗位同樣聲明了學歷要達到研究生以上。所以,門檻成為最大的現實,廣大學生也只能通過保研或考研,來獲取讀研機會,以保證未來的發展。
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希望通過讀研來找到好工作,或是得到高薪資,還有一些人,他們單純地就是喜歡科研。當大多數人被時代的「金錢觀」所打倒的時候,還有小部分人在科學的「理想國」中遨遊向前。他們認為,自我實現的意義,就是為家國創造價值,和平年代,最好創造價值的手段,就是通過大力發展科研,科技興國。
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對廣大學術界大牛的宣傳,也讓廣大學生心中產生了無私無畏、至真至純的家國情懷。是鍾南山在一線中的奮戰,是屠呦呦在疾病前的突破,是袁隆平在糧食間的創新,等等。所以,情懷成為向上的激情,也就激勵著更多有識之士,通過提升學歷來更進一步走進科研,向著他們心中的榜樣勇往直前。
當你發現一個現象,一種聲音成為潮流,背後一定少不了國家的扶持和鼓勵。讀研就更是如此了,因為國家之間的競爭,其實到最後,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我們相信本科生也可以成為高級人才,但是研究生、博士生,學歷越高,成為高端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國家也就通過政策來扶持和激勵廣大學生向更高的學歷邁進。
小到每個研究生領的助學金,大到畢業後的生活補貼、住房補貼和創業基金等等,無不體現著國家對於高學歷人才的照顧與支持。很多公司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它們能夠緊跟政策的步伐,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個人,亦是如此。所以,扶持成為前進的動力,讓越來越多的人看清未來的趨勢,讀研也就成了不二之選。
讀研人數的增加,意味著高端人才的儲備將會日益增強。但是考研人數的增加,其實也意味著失敗的人數將會日益增多。沒有人願意看到失敗,但是作為選拔性考試,淘汰是其中必要的一環。所以當你一旦打算考研,就一定要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因為和你一起競爭的,是每一個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追夢人,使命必達,考研必勝。
就業門檻年年升,非研究生很難成。家國情懷始沸騰,提升學歷不可等。國家扶持有保證,讀研無憂伴春風。不斷向前為追夢,有心之人考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