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很多家長都有一種感受,就是本以為孩子去了學校,家裡人的負擔就會輕很多,卻不曾想如今學校花樣也很多,家長也不得不跟著學那「十八般武藝」。
家裡有孩子正上幼兒園的家長,這種感受最為深刻,除了要在家陪孩子做各種手工,時不時還要請假去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參加花樣繁多的活動。
為了應付這些活動,不少家長也漸漸學會如何「偷懶」,把「敷衍」變得看起來「不那麼敷衍」。
「百家宴」變「雞蛋宴」,幼兒園老師哭笑不得
一幼兒園策劃了一個別致的活動,那就是孩子回家,幫助家長共同做一道菜,第二天帶到學校來,然後弄一場聲勢浩大的「百家宴」。
這樣一方面能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在幼兒園,體會分享食物的樂趣。
然而第二天,家長們著實給老師們帶來了個「驚喜」,真是讓人是哭笑不得。
一家長回家後,就被孩子纏著要做菜帶去幼兒園。家長卻覺得,幼兒園的操作實在是難以理解,做菜這種事,孩子能幫得上什麼忙?
再者說,上班一天已經挺疲憊的了,哪還有什麼心思,給幼兒園研究菜譜?但孩子興致高,做媽媽還是照做了。
打開冰箱,發現有西紅柿有雞蛋,這位媽媽就靈機一動定下了菜譜:番茄炒蛋!這一家常快手菜,好吃又方便,也不容易出錯。
活動那天,她一早起來炒了新鮮的,包好後就送去了幼兒園。
然後當她端著她的「作品」進教室時,卻徹底傻眼:教室的桌子上,擺滿了太多盤番茄炒蛋!另外就是些雞蛋餅、水蒸蛋黃瓜炒蛋等。
看來大部分家長的想法都差不多,家常菜不容易出錯,而最方便最不易出錯的,就是「雞蛋炒萬物」了。
讓家長做菜送幼兒園,次日老師哭笑不得:「百家宴」變「雞蛋宴」,她們想到會有撞菜的,卻也沒想到撞得如此徹底,一早就在教室等候的老師們,當見到一桌桌的雞蛋菜,也是紛紛傻了眼。
但也已經於事無補,原本的「百家宴」,已經變成了「雞蛋宴」,看來下次的活動,還是需要考慮得更周全些才行。
幼兒園的各種親子活動,到底有何意義?
1. 促進孩子與家長的關係
孩子與家長的關係促進,是在良性的相處中獲得的。
在大大小小的親子活動中,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玩耍,無形中就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關係也會得到改善。
很多家長因為比較忙,也沒有特別強的陪伴孩子的意識,與孩子的感情其實可能沒有那麼好。
而幼兒園能夠為家長和孩子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彼此能夠相互合作,讓關係得到進一步的促進。
2. 便於家園共育
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並不是家長或是老師哪一方的事,要想孩子好,需要二者的合作,雙方都得付出努力。
像幼兒園做的,各種需要家長參與進來的活動,就是二者合作的一種方式。
在這過程中,幼兒園能看到家長的態度,以及問題,這樣才能提出意見,互相之間有了了解,就方便後續的調整了。
3. 便於家長能更了解幼兒園
幼兒園通過活動看家長,家長也能透過活動看幼兒園。通過幼兒園的各類活動的質量以及效果,家長就能了解幼兒園的理念、以及質量了。
了解了孩子的教育環境,也便於家長調整自身的教育方式,或是選擇另外的更合適孩子的環境。
4.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有好處
既然是三方都參與的活動,那麼對孩子也是有不小的作用的。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是按照孩子的年齡去制定的,是十分具有針對性的。
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孩子的各項動作能夠得到發展,身體也得到了鍛鍊。
另外,孩子還可以在活動中,促進競爭意識的發展,社交能力的發展,以及開朗性格的形成。
兜媽寄語
親子活動的出發點都是好的,而很多家長卻覺得為此所累,很多時候,若不是家長偷懶,就是活動安排得不夠合理。
孩子的健康發展,從來不是家庭或是學校哪一方的事,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需要一起去承擔。
在這一前提下,在辦活動時,學校理解家長的不便,家長也積極配合學校,這樣效果可能就會好得多。
面對親子活動時,各位家長都是什麼樣的感受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討論!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