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璇璇說育兒
寶寶上了幼兒園之後,會給自己的父母減輕不少的負擔,尤其寶寶在幼兒園還會學到一些新的知識,也會交到一些新的玩伴,老師也會將寶寶照顧的很好,這樣家長也會比較放心,幼兒園也會給寶寶們平時安排一些親子活動,這樣也會有利於增進親子感情。
平時家長可能最注重的就是孩子的飲食,上幼兒園的寶寶正處於身體發育的時候,需要補充營養來維持日常的所需,家長也會做一些營養均衡的菜,讓寶寶進食,希望寶寶有個健康的身體。
麗麗的寶寶今年剛上幼兒園,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麗麗將孩子送到了最好的幼兒園,想著孩子也會受到更好的教育,寶寶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們相處的如魚得水,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最近幼兒園推出了一場親子活動「百家宴」,讓各自的家長做一道菜,然後帶著自己做的菜來到幼兒園與其他的家長一起品嘗,這樣也會增進家長之間的交流與認識,麗麗想著參加這樣的活動對寶寶的成長也會有好處,索性就答應了。
等到做菜的時候,麗麗就犯了難,不知道應該做一些什麼菜,靈機一動,平時自己的寶寶最喜歡吃西紅柿炒雞蛋,而且還很有營養,所以就做了這道拿手好菜,等到端到幼兒園的時候,麗麗竟然驚奇的發現家長几乎菜裡面都有雞蛋的身影。
要麼就是西紅柿炒雞蛋,要麼就是黃瓜炒雞蛋,沒想到「百家宴」變成了「雞蛋宴」,這下讓家長哈哈大笑,其實雞蛋裡面的營養很高,不得不說這些家長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
1. 食物不宜味道太重
有些寶寶在吃家長做的飯菜時,總是難以下咽,不願意吃,其實不是家長做的難吃,而是寶寶的味覺不易吃太鹹的食物,跟大人吃的味道相比,寶寶不宜攝入過多的鹽分,這樣對寶寶的身體也是沒有益處的。
2. 營養要均衡
有些寶寶喜歡挑食,家長就放任寶寶這種壞毛病,喜歡吃肉就給寶寶一直吃肉,寶寶不喜歡吃蔬菜就不讓寶寶吃蔬菜,其實這是在害了寶寶,寶寶的營養得不到均衡的飲食,就會在身體上造成一些偏食的毛病。
3. 減少零食
寶寶喜歡吃零食,在吃飯的時候就不會吃太多的飯,因為肚子已被零食填滿,這樣的飲食習慣是不對的,零食沒有營養,而且還會讓孩子不吃正餐,減少營養的攝入,會對孩子造成營養不良的影響。
1. 按時吃飯
培養孩子按時吃飯的習慣,在吃飯之前不要讓孩子吃零食,這樣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就會有飢餓感,對於飯菜就有一定的食慾,不用再擔心孩子吃不下去飯,沒有足夠的營養的問題了。
2. 可以進行比賽
在家裡面吃飯的時候,可以跟孩子進行比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誰吃的比較乾淨,讓孩子養成不要剩飯的習慣,正確的引導孩子吃飯的好習慣,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質。
3. 做一些適合孩子口味的菜
在孩子吃的飯菜中,可以單獨給孩子做一些適合孩子口味的飯菜,以清淡為主,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好的食慾,父母也不用追著攆著去給孩子餵飯了,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孩子的飲食習慣是父母培養出來的,在寶寶小的時候,父母要就應該給寶寶養成吃飯的好習慣,讓寶寶在飲食方面能夠不讓家人操心。
今日話題:你認為寶寶如何與其他的小朋友相處?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