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座位中的二排四座屬於「黃金寶座」?調皮學生老師會安排「特殊座位」?關係太好的同學不能當同桌?……新學期開學這幾天,微博上對學生座位的討論十分熱烈。那麼,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現在南京中小學究竟是如何排座位的?傳說中的「黃金座位」靠不靠譜?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就此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調查。
「黃金座位」靠譜嗎?
家長喜歡「靠前居中」的座位
還有人喜歡靠窗的座位,覺得空氣比較新鮮
最近,有網友列出教室座位中的「黃金寶座」:比如二排四座。聲稱這些位子正對黑板,最容易得到老師關注。
「居中靠前的座位當然最好,一是孩子看黑板不吃力,二是坐在中間,老師很容易關注到,接受提問的機會就比較多。另外孩子在老師眼皮底下注意力也會更集中。不過坐第一排也不好,因為容易吃粉筆灰。」採訪中,一位小學生家長直言不諱地表示,大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坐到「黃金座位」。對於這種想法,記者接連採訪的幾位家長都表示認可。但有人說,最核心的座位就這麼幾個,不可能人人都能如願。
揚子晚報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除了「靠前居中」的座位外,對其他座位家長們也是各有偏好:比如有的家長喜歡靠窗座位,覺得空氣比較新鮮,而有的家長則認為靠窗座位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有的家長喜歡孩子單人單桌,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應該有「同桌的你」……
曾有記者「拉關係要座位」被拒
老師要求近視的配眼鏡,不能高個子坐前排
採訪中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為了能讓孩子坐到好座位,有些家長絞盡腦汁向老師提要求。「特別是小學新生家長特別焦慮,總是想請老師給安排到所謂的好座位上,甚至不惜到處託關係給老師送禮,搞得老師很尷尬。」南京一位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無奈地表示。
而記者的一位媒體同行則講了自己給孩子「拉關係調座位」未果的故事。這位同行的兒子先天近視,但個子比較高,剛入學的時候特意託關係請老師關照。但老師明確表示:已收到很多類似請求,為了公平起見,請近視眼的同學通過配眼鏡來解決視力問題。如果遇到散瞳或其他特殊情況,可以事先提出,老師根據情況進行照顧。
成績好壞和坐在哪沒多少關係
力小書記說:坐在後面的孩子的優秀率也很高
那麼,對於「黃金座位」,南京的老師怎麼看呢?揚子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小班化班級扇形排座,不存在「黃金座位」
據了解,現在南京中小學排座位方式開始多樣化,比如小班化班級本來人數就很少,可以半圓形或圓桌型排列,還可以根據教學要求進行排列組合,對於這樣的班級不太存在位置的好壞。
普通排座的學校每周都換位置
但還有一些普通中小學採取傳統的老式排座法,「最常見的教室座位是雙人雙桌,一般分4組,共5-6排,而最受家長歡迎的是中間兩組的二三排座位」。一位在南京某知名小學四年級當班主任的張老師告訴記者,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現在很多老師都在增加調換頻率。「我們班每周會交換位置,比如前後排的學生輪換坐。」
後排的孩子優秀率其實也很高
「家長眼中的『黃金座位』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效。」特級教師、南京力學小學李琳書記告訴記者,從根本上說,孩子發展好壞和坐在哪裡是絕對沒有關係的。每個座位都有不同的收穫。坐在後面的孩子的優秀率其實也很高,看孩子本身的學習注意力和自律性。」
「特殊座位」真有嗎?
微博上,還有一些網友曬出「特殊座位」:比如最前排加座和最後一排的角落座位,都是給特別調皮或成績特別差的學生準備的。那麼,事實上老師也會這麼做嗎?
成績好的學生能短暫「挑座位」
「我們如果能夠達得到一定的成績,作為獎勵,老師就允許我們自己挑座位。」採訪中,讀小學六年級的小丹告訴記者,自己上學期就因為加到足夠分享受到了這一福利。
「我個子高、眼睛好、成績在班上也好,所以我一直是坐在最後一排的。」小丹說,自己本著「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心情」,連續4年都坐在班級的最後一排。不過當老師公布可以挑座位的時候,小丹就非常努力,終於爭取到了這一個獎勵。「我並沒有選擇調到中間去,而是選擇了跟我一個『閨密』坐在一起。」不過這一福利享受了3個月,小丹又和閨密分開了。「後面幾個男生太愛說話了,老師就又把我們調開,讓我去管他們。」
可能會給調皮學生第一排「加座」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雖然並不提倡,但是在實際中,確實存在著一些用來治理調皮學生的「特殊座位」。「我們班那個男生太鬧了,老師就讓他上課坐在第一排前的『加座』。」在南京一所不錯的小學讀5年級的小力告訴記者,老師為了制約個別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會讓他們坐在最前排的加座上。「這個座位是面向我們其他同學的,也就是讓大家都監督他。如果他表現好了,就讓他回座位。不過老師一般也都是嚇嚇他們,往往坐一節課就讓他們歸位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也有老師會把成績好的學生相對集中地安排在前兩排,把成績較差的學生集中坐在最後一排,以免後者影響前者。
不要對座位貼標籤
「如果讓學生在某些特殊的位置久坐,會讓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覺得不被認可,被孤立。」南京一位教育界資深人士表示,老師在安排座位時要避免讓學生感到這些座位被貼了標籤。
也有小學老師說,學生、家長有時候想多了,覺得坐在「特殊座位」不公平,其實換個角度,某些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單獨坐在最前面,老師上課時偶爾拍拍他肩膀,可以給予更多關注。但是學生坐這些位子,不宜過久。
座位究竟怎麼排?
小學:身高、視力最先考慮
「一般來說,排座位最主要的根據還是學生身高。」採訪中,一位長期擔任小學班主任的張老師告訴記者,一開學她就會讓孩子們從高到矮排隊,然後順次排座位。「第二會考慮視力情況,對近視程度較嚴重的孩子作一些調整。另外,為了讓孩子左右眼調節,每兩個星期會按小組換座。」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除了身高和視力的因素,孩子的性別、個性情況、成績好壞以及學生之間的相處狀態也是不少班主任排座位時考慮的因素。
「排座位的標準,身高是第一位,再看個性和成績,比如好動的和安靜的搭,學習強的和弱的搭。玩得太好的也不能坐在一起。」在玄武區一所知名小學任教的吳老師笑著告訴記者,這幾年男女生比例還有一些失調,她班上的男生就比女生多七八個,在排座位時著實要動不少腦筋。「男多女少在排座位時也會有麻煩。比如男生多了,兩個男生坐在一起就特別愛講話。由於我們是單桌,所以我就讓三人成組,2個男生中間坐1個女生,這樣就太平多了。」
高中:重視成績和性別
不過到了中學,成績和性別在排座位問題上更加重視。
「我們會考慮同桌競爭,讓成績好的學生坐在一起,也會考慮讓成績特別好的帶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但是一般不會讓成績差的學生坐在一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重點中學校長告訴記者,初中還是男女生坐在一起得多,但是高中往往會同性同桌,這也是考慮到孩子青春期容易出現異性交往問題。
採訪中,有人提出,按照傳統教室的設計,排座位肯定不能兼顧全體。「傳統的排法最便於管理,但不利於孩子們間的相互交流。」一位校長告訴記者,最理想是單人單桌,便於排列組合。「比如有的課需要合作交流,就可以根據不同需要排列成扇形等多種方式。」(揚子晚報記者 王璟)